【摘要】諸多高校不僅從創業基地建設中獲取了大量的社會辦學資源,也促進了高校在人才培養上職業化導向的形成。但在創業基地的轉型升級中也需要直面諸多問題,在問題驅動下的合理化路徑為:發揮政府部門的協調職能、共贏基礎上與企業方合作、營造健康的創業文化生態。
【關鍵詞】創業基地建設 轉型升級 合理化 高校
【基金項目】2017年蘇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工作課題、市級,“眾創空間”視域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基地建設研究,SGZXA201703。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1-0228-01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各個高校也日益重視創業基地建設工作。從目前所反饋的信息來看,高校創業基地建設大多采取兩類形式:(1)由高校自主完成創業基地建設;(2)由高校與企業合作方聯合完成創業基地建設。本文對“創業基地建設”解讀為,已建成創業基地的運行,以及在運行基礎上的不斷優化與拓展。本文的落腳點在于,為高校創業基地建設的轉型升級提出合理化路徑。在缺乏開展控制試驗的情形下,本文傾向于以對策形式提出路徑的解決方案。
一、高校創業基地建設所存在的問題
(一)建設中的組織生態存在問題
無論是由高校自主完成還是與企業合作完成的建設項目,都存在著組織生態問題。具體表現為,普遍將高校創業基地建設任務交由特定的職能部門來完成,在職能化壁壘的影響下,教學院系、教務主管部門、學生工作部門、招生就業部門之間未能形成充分的聯動,便使得創業基地在運行中面臨著體制機制障礙。
(二)建設中的導師隊伍存在問題
高校創業基地建設所搭建起的平臺,一般向在校大學生提供。在現行的組織管理模式下,則由創業導師帶隊來以團隊分工協作的模式來開展商業化活動。高校創業導師的來源主要為:企業人員、高校教師。實踐表明,企業人員并無法全程伴隨學生的創業活動,而部分高校教師并不具備創業項目商業化運作的經驗。
二、問題驅動下的轉型升級方向
(一)組織內創業生態塑造方向
目前高校所開展的創業實踐活動,只能滿足一小部分學生的創業需要。可見,這與“大眾創業”的要求還存在著較大距離。因此,當前需要在高校組織生態中,著力培育創業文化和創業意識。其中,除了引入進取精神元素外,還需要教會學生正確面對創業困境和失敗。組織內創業生態的塑造,需要借助社會力量來實現。
(二)組織外創業資源整合方向
前面提到了創業導師問題,該問題又可以引申出創業導師隊伍建設、考核問題,以及在創業導師指導下的創業項目選擇和運作問題。筆者將以上問題統一歸屬于,組織外創業資源的整合問題。因此,構建合理化路徑還需要朝著創業資源整合方向前進。
三、轉型升級中的合理化路徑
(一)發揮政府部門的協調職能
在整合高校創業建設基地資源方面,政府部門需要在公權力的支持下發揮協調職能。協調職能主要發揮于:(1)協調企業的合作立場,增強企業方參與創業基地轉型升級的意愿;(2)為高校創業基地轉型升級提供場地資源,并在制度保障上給予優惠;(3)引導高校在創業項目選擇上,與區域經濟發展形成深度融合。
(二)共贏基礎上與企業方合作
高校在實現創業基地建設轉型升級上,需要與企業方形成全方位的合作。因此,雙方需要在共贏基礎上來尋找到利益的契合點。創業項目必須在商業運作中帶來利潤,這便是企業方所追求的。企業方為高校提供創業硬件資源和導師資源,并參與高校的課程改革,這便是高校所需要的。為此,雙方應在合約中將上述內容以條款的形式而固化。
(三)營造健康的創業文化生態
在高校內部需要建立起多部門之間的聯動機制,努力在校園中營造出健康的創業文化生態。筆者建議,在創業文化生態中應突出:創業與職業發展之間的互促意識,以及善待創業失敗的思想意識。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專業教學中引入創業內容。
四、小結
本文認為,諸多高校不僅從創業基地建設中獲取了大量的社會辦學資源,也促進了高校在人才培養上職業化導向的形成。但在創業基地的轉型升級中也需要直面諸多問題,如建設中的組織生態存在問題、建設中的導師隊伍存在問題等。在問題驅動下的合理化路徑可圍繞著:發揮政府部門的協調職能、共贏基礎上與企業方合作、營造健康的創業文化生態等三個方面來構建。
參考文獻:
[1]黃根蘭.經濟轉型中的大學生就業問題[J].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2011,(6):222-224.
[2]李瓊.基于青年價值觀發展特點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4):68-69.
作者簡介:
沈長生(1985.4-),男,漢族,江蘇睢寧人,講師,碩士學位,主要從事大學生創業基地建設及創新創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