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定健



摘要 以“細胞膜——系統的邊界”一節復習教學為例,采用思維導圖與問題串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高三一輪復習教學,以期復習教學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復習效率。
關鍵詞 思維導圖 問題練習 細胞膜 復習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B
思維導圖作為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以圖文并重的方式,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核心概念、內容建立記憶鏈接,能將零散的知識點系統化,從而強化學生理解及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素養,現已廣泛運用于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教學中。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第三章第一節“細胞膜——系統的邊界”的考點有細胞膜的制備、組成成分、結構和功能等4個內容,這些內容涉及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第四章第二節和必修三第二章“人和動物生命活動調節”內容,知識點比較零散。在一輪復習教學中,筆者嘗試圍繞“細胞膜”這一主題關鍵詞,以細胞膜的“制備→成分→結構→功能”為主線,運用思維導圖和問題練習結合的方式展開系統復習,取得了較好復習效果,以期為一輪復習提供參考案例。
1課堂導入
師:今天復習第3章第1節“細胞膜——系統的邊界”。請回顧有關“細胞膜”的知識有哪些?
學生回答。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利用課件展示“細胞膜——系統的邊界”知識點思維導圖(圖1)。
2學習細胞膜的制備
教師引導學生先做題后歸納,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讓學生學會歸納總結,構建知識體系。
師:為什么選用成熟的紅細胞,不用其他人體細胞?為什么不用成熟的植物細胞?
學生回答。教師利用課件呈現“細胞膜的制備”思維導圖(圖2)。
3學習細胞膜的成分
復習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復習知識,還要讓學生復習科學實驗原理、過程和方法。
師:19世紀末,歐文頓曾用500多種化合物,進行過上萬次的實驗,發現脂溶性物質更易通過細胞膜。據此,他依據什么原理,得出了什么結論?組成細胞膜的物質還有什么?這些結論只是理論推測,如何通過化學分析得出結論?
生:細胞膜是由脂質組成的;組成細胞膜的物質還有蛋白質、糖類(和膽固醇)等,可用化學試劑進行實驗鑒定(如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等實驗)或用酶解法(利用酶的專一性特點)進行化學分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細胞膜成分”的知識要點,并呈現“細胞膜的成分”思維導圖(圖3)。
4學習細胞膜的結構
“結構決定功能,功能與結構相適應”是重要的生命觀念之一,復習時,教師還需強化學生的細胞膜“結構與功能”觀念。
師:磷脂分子在細胞膜上是如何排列的?根據磷脂分子的結構特點,如果磷脂分子在空氣與水的界面上又如何排列呢?
生:磷脂分子在細胞膜上排列成2層,形成磷脂雙分子層,并且在膜兩側磷脂分子頭部都朝外、尾部朝內,形成“尾對尾”的排列格局;磷脂分子的“頭部”在水里,尾部在空氣里。
師:組成細胞膜的蛋白質在磷脂雙分子層上又是怎樣分布的呢?
生:組成細胞膜的蛋白質在磷脂雙分子層上有覆蓋、鑲嵌和貫穿3種分布狀態。
師生共同總結“細胞膜的結構特點”的知識要點,教師呈現“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思維導圖(圖4)。
教師要求學生描述流動鑲嵌模型的主要內容,并呈現“流動鑲嵌模型”思維導圖(圖5)。
5學習細胞膜的功能
一輪復習需強化基本概念復習,兼顧概念的區分。復習時,教師應將相關聯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打破教材分章的局限,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整理知識,提升綜合應用能力。
師:細胞膜的功能有哪些?
學生回答細胞膜的功能,教師呈現“細胞膜的功能”思維導圖(圖6)。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細胞膜的功能”知識點,并呈現“細胞膜的功能”思維導圖(圖7)。
6課堂總結
教師利用課件運用思維導圖展示“細胞膜”的知識框架圖(圖8),讓學生回顧相關知識要點。
7復習建議
生物學核心素養的落實不僅體現在新課學習中,更要在一輪復習進一步強化提升。在“細胞膜——系統的邊界”的復習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需要求學生再次分析羅伯特森提出的“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模型,指出模型的不足之處,切實落實學生的“結構與功能觀”。復習課上,教師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分散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有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復習教學宜采用問題串聯知識要點,再結合練習進行強化復習,讓學生在復習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學生課堂練習題應選取一些以探究實驗為情境的試題,如“探究細胞膜是否含有磷脂”實驗試題,讓學生進行一定的科學探究訓練,提升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如此,復習教學不僅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還提高了復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