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乾
【內容摘要】《職業道德與法律》是一門職業中學的德育課程,是對職業中學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法律常識教育的通識課程。《職業道德與法律》包括基本的道德禮儀和道德規范以及法律基本常識,這門課程的開設所產生的實際作用即實效性是顯而易見的。尤其對于地處農村交通信息相對比較閉塞的農村中學里的中學生來說,這門課程發揮的實效性更是突出。
【關鍵詞】崇德尚法 農村中學 職業道德與法律 教學 實效性
現代社會提倡和講求文明法治也就是所謂的崇德尚法,這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和未來發展趨勢。青少年是接受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主體,尤其是地處農村中學的中學生,由于農村交通信息的閉塞造成他們接受到的道德法律知識相對于城市上的孩子可能少一些,正是因為如此,農村中學生更加應該接受道德與法律知識的教育。而農村中學開設的《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對于學生來說其意義不可謂不大。筆者身處農村中學并一直承擔德育課教學工作,《職業道德與法律》是必須要教的課程之一。在當今崇德尚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筆者針對農村中學生的實際特點,在教學中更加注重《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對農村中學生所發揮的實效性作用。
一、《職業道德與法律》的開設有利于充分提升農村中學生道德法制意識和觀念
《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是農村中學德育課程之中的關鍵課程,它是《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和《哲學與人生》五大德育課程中的唯一的一門道德與法律通識課程。最近幾年,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加大了對農村學校教育資源的傾斜投入,使得農村中學的教育教學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農村中學畢竟地處偏遠的農村地區,交通與信息的閉塞這一客觀條件的限制還是存在的,由此造成了農村中學生在道德法治觀念方面的相對落后,與時代主題崇德尚法未免相差一定的距離。而《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走進農村中學學生的課堂,使得這種落差局面有了一定的改善。筆者在帶這門課程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的過程中對于這門課程的內容是比較感興趣的。筆者作為一名中學教育工作人員,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的實用性與實效性,即通過《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學道德、學法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來學好學懂這門課程,并把在學習中學到的道德知識與法律知識內化為自身的實際行動,在言行上都做到遵紀守法,做一名有道德守法律的好公民。在這門課程開設中及開設完畢以后,學校除了要舉行期中期末考試之外,還特意舉行了“職業道德與法律知識競賽”,其目的就是帶動學生學以致用和增強學生學習運用《職業道德與法律》的興趣,從而整體提高提升學生道德法治觀念。在開設完畢這門課程以后,筆者還專門對開設《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前后學生的道德水準與法律意識進行對比觀察,結果發現,開設這門課程后學生的道德水準與法律意識均有大幅度提高,這就說明,這門課程的開設有利于農村中學生道德法制意識和觀念的充分提升。
二、《職業道德與法律》的開設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益乃至整個農村中學學生管理的加強
學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和整個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學校正常運行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和必要條件,否則一個學校的發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當然,農村中學更是如此,農村學生的班級管理和整個校園學生的管理是擺在整個學校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能不能管理好這些學生,牽扯到學校的各項工作。管理好了學校的學生,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筆者既是一名《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的授課人員又是一名農村中學的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管理的第一責任人,筆者便特意留意了《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的開設對于班級管理的實際作用。在觀察過程中發現,這門課程開設以后,本班的管理工作效益明顯提升,學生遵守班級管理紀律的自覺性明顯增強。同時,筆者留意整個學校的管理工作時發現,整個學校的學生在學習了這門課程之后,整個學校的學生在遵守校規校紀上明顯增強,這就充分說明了這門課程的教育實效性特別突出。
三、《職業道德與法律》的開設有利于加強和提升全社會崇德尚法的理念
社會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社會是由一個一個的個人構成的。全社會崇德尚法理念的加強和提升離不開對于每一個社會成員的法治和道德教育。農村是我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中學生正處于接受道德法治教育的關鍵時期,農村中學生是全體社會成員的重要一員,而且所占比例比較大。通過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農村中學生的道德法治意識明顯增強,這在前面已經提及,是不可否認的成效。正是由于全社會組成重要成員的農村中學生道德法治素質在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之后得到提升,從而有利于全社會崇德尚法理念的加強和提升。
總之,《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德育課程在農村中學的開設,所產生的教學實效性是顯而易見的,可以增強農村中學生的道德法治意識,提高農村學校班級管理工作和整個農村學校的管理工作,對于全社會崇德尚法理念的深入人心,無疑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學(第七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06).
[2] 張偉. 職業道德與法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8).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中學生法治教育研究》的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658)?!?/p>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郭城農業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