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虹
當前,大量高校畢業生充實到教育一線,擔任班主任的角色。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新任班主任綜合協調能力差,突出反映在與班級任科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溝通上。他們在溝通時使用的語言過于直白,缺乏技巧,與家長的交流僅限于家長會或者家校聯系本,方法單一;在班級管理中習慣大包大攬,不能較好地培養和挖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潛能;遇到緊急情況束手無策,等等。他們在班級建設與管理的能力和技巧上存在不足,而反思是讓新班主任快速勝任工作,實現專業成長的較好路徑。
1.設計問題診斷申請表,師傅引領反思
波斯納認為教師成長的規律是“經驗+反思=成長”。新班主任由于學歷較高,所以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由于任職時間較短,缺乏處理問題的經驗,可以說理論與實踐脫節。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為每位新班主任選派了一名有多年班主任經歷的教師擔任師傅,師徒結對,促其專業成長。我們設計了問題診斷申請單,包括問題描述、問題前置分析(主要是新班主任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問題診斷分析(主要是用簡潔準確的語言敘述自己處理問題過程中的思維過程,使自己內部思維活動充分地暴露出來,通過不斷地反問自己,激發思維活力,重新審視對問題的處理過程)、問題跟蹤輔導(主要是發揮師傅的作用,通過“傳、幫、帶”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重新建構教師解決問題的取向,加快新班主任的專業化成長)。
2.調節不良心態,心理教師引領反思
學生在不斷成長變化,出現的問題也千奇百怪,因此,班主任要學會理性地面對問題,特別是要理性地面對自己追求完美的心理。因為這種心理會造成情緒低落、焦慮、過分擔心、不安全感、睡眠障礙、內心沖突、人際關系過于敏感等問題。我們可以用心理學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嘗試著先讓教師說出自己內心的不滿情緒,接著讓教師對應地說出理智的想法,這種反思讓老師能很快地平復情緒,進入到工作中。
3.專題交流,同伴引領反思
反思最有效的形式是寫作和討論交流。葉瀾教授說過:“如果一個老師寫教案寫一輩子不見得成為名師,但是寫反思寫三年就大有可能成為名師。”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我們常常遇到很多個案、問題,剛開始時無從下手,但是當老師們在一起共同研究時,往往能碰撞出火花,問題迎刃而解,所以,尋求多種途徑解決問題的過程,即是暴露“困惑”的過程、引導反思的過程、尋求答案的過程,更是理智思考、反復梳理的過程。
編輯 _ 于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