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音茵
摘要: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按照政策導向,政府加大了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補貼投入。本文主要對新醫療政策改革以來政府衛生支出績效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結合具體分析結果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衛生支出績效的意見與措施。
關鍵詞:新醫改 政府衛生支出 績效 實證分析
政府衛生支出績效評價是對政府衛生投入狀況以及醫療服務最終產出效果的有效評價。在實踐工作中,對政府衛生支出績效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還沒有完善的評級體系作為主要參考依據,這將對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最終評價結果的合理性產生不利影響。隨著新醫改的有效推進,到2020年深化醫改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全面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規劃的公立醫院投入政策,建立公立醫院由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補償的新機制”,對政府的主體責任進行明確。
一、目前政府衛生投入績效評價體系概述
通過文獻檢索,相關于政府衛生支出績效評價的實例不是很多,在實際工作中,也沒有形成非常完善的評價體系。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衛生系統評價體系,在這項體系中主要包括了五個測量指標,分別是健康平等指數、健康期望壽命、反應性水平指數、反應性平等指數以及籌資公平性指數等。美國也推出過評價體系,主要是從組成、過程以及最終的結果等三個方面來實現相應的評價工作,此項評價體系在運用的過程中比較簡單,同時能提高衛生系統績效評價的可靠性,在相關領域中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和推廣。20世紀末有專家提出了3E衛生系統績效評價體系,這項評價體系在運用中主要是從社會經濟、質量以及效率等三個方面進行考慮,這項評級體系在很多相關的績效評價工作中都得到了較大使用。
隨著新醫藥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家已經將提高基層醫療衛生的服務質量作為改革的重點內容,這也需要政府在其中加強相應的投入力度以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公益性醫療衛生體系涉及的內容非常多,主要包括了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保服務體系以及藥品保障體系等。根據相關調查結果,我國基層醫療以及公立醫院衛生支出約占到政府衛生支出75%以上。根據醫改的政策導向,政府衛生支出在整體預算支出中呈現上升趨勢,因此做好支出的績效評價,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也讓政府的錢用在“刀刃”上。
當政府整體的衛生支出績效呈現優秀時,可以有效地降低個人衛生支出,實現醫改目標,不再讓“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百姓的負擔。
二、政府衛生支出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
本文結合最近幾年政府衛生支出狀況的變化以及基本醫療服務效果變化,對政府衛生投入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相應調查,從項目指標及評價指標兩個方面建立完善的政府衛生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其中在項目指標中包括較多的項目內容,分別是衛生服務支出、社保支出、基層衛生機構支出以及公立醫院支出等,在對每個項目指標評價體系建立過程中,結合實際狀況進行了充分的考慮,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及實施效果的具體需求,其中每個項目指標的權重如表1所示。
三、政府衛生支出績效的核算
在對相應的服務支出狀況進行系統分析過程中,所使用的統計技術是由國家衛生機構制定的,通過評價工作可以對近年來績效發生的變化進行全面了解。對于評分標準的制定是將每個項目的評價分值控制在一百分之內,最優的評價分值為滿分。另外在對最優值進行判定時主要是結合指標與政府衛生支出績效之間的比例關系來進行確定,當指標數值增大時政府衛生支出績效會隨之相應增加,這類指標就可以歸為最優值。當指標數值與政府衛生支出績效之間為反比例關系時,即當指標的分值減小時政府衛生支出績效反而增加,就可以判定最小的指標數值為最優值,通過相應的計算方法,最終得出相應的績效評價指標。
四、績效評價結果
結合核算中得出了指標分值以及具體的權重,最終計算出了政府衛生支出績效評價分值,具體由表2所示。
通過表2中績效評價得分可以了解到,政府衛生支出整體的績效狀態以及每一個項目績效產生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衛生支出績效整體水平不高,并且在整體上呈現不穩定的狀態
雖然在經過醫療政策改革之后政府衛生支出績效水平呈現出了上升的趨勢,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水平還沒有達到相應的標準要求,主要體現在政府衛生支出的經濟性以及效果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并且衛生支出績效的可靠性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最終可能就會對政府衛生支出整體的績效水平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結合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政府衛生支出的績效變化狀況并不符合實際的增長趨勢,早在2006年的時候公共衛生支出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支出就出現了非常明顯的增長趨勢。并且在新醫療制度中也明確提出了對資金方面的投入力度以及對基本醫保補貼等,通常情況下政府的整體支出狀況與醫療政策的落實兩者之間會存在一定的聯系。
(二)公共衛生支出與公立醫院支出的績效水平普遍較高
在政府對于各個項目的衛生支出中,公共衛生支出與公立醫院支出的狀況在整體上是呈現下滑趨勢的,但是這兩個項目的績效水平已經超出了政府衛生支出的標準水平,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兩個項目的衛生支出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也就是在改善基本醫療服務水平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醫療保障支出績效呈現出上升趨勢
在政府對于各個項目的衛生支出中只有醫保支出在整體上呈現出了上升的趨勢,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國擁有醫療保證的人員比較多,并且很難看出其中存在的差異,從而使醫療服務的合理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支出績效最低
在所有項目的衛生支出中,只有基層醫療機構的衛生支出水平低于整體的項目支出水平,這主要是因為基層醫療機構在時效性以及經濟性等方面都沒有表現出特別明顯的優勢,尤其是在衛生服務產出上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政府衛生支出績效的調查結果可以了解到,要想有效提高政府衛生支出的績效水平,政府應該在提供補貼的過程中對基本醫療服務的低收入人群引起足夠的重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應該保證基本醫療支出的績效水平要滿足我國規定的相關需求,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
(一)在不減少公共衛生支出的基礎上加強基本醫療服務支出水平
醫療衛生事業在發展過程中關鍵是要做好衛生保健以及疾病預防等工作,因此,在新醫改背景下應推進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分配方式,在不減少公共衛生支出的基礎上加強基本醫療服務支出水平。
(二)制定基本醫療服務的范圍
基本醫療服務是指各級別醫療機構提供的一定范圍內的服務,政府資金應只保障基本醫療服務。當前,很多對醫療機構資金的投入體現不出地區差別、技術差別。如當前醫保支出在整體上呈現出了上升的趨勢,醫保呈現全覆蓋,不同醫療保險之間的差距不是特別明顯,使全民在基本醫療范圍內享有醫療保障。因此,參照醫保模式,政府衛生投入在各層級基本醫療服務范圍進行資金支持,實現公平可及。
(三)減少每個基層醫療保險之間保障水平的差距
在醫療保障支出得到有效增長的基礎上,通過基層醫療保險有效的提升不僅可以減小城鄉之間的水平差距,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滿足基本醫療服務的各種需求,對于提高醫療保障支出績效水平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公立醫院支出績效水平
政府在管理職能上主要體現在了公立醫院支出績效水平方面,政府在對公立醫院進行財政投入時應側重于基礎性建設以及醫療器械、醫療設備等固定資產方面,從而間接降低醫療服務費用中檢查、化驗等所占的比重。對基本衛生機構要側重于將資金投放到基層醫務人員培訓上,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政府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補貼力度不斷加大的同時,要做到明顯提升政府衛生投入的績效。而要想有效提高政府衛生支出的績效水平,各級衛生部門,尤其是資金的使用部門應將績效評價工作作為重點,以完善的評價體系為基礎,以嚴格的績效考核為手段,將政府資金用對用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