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尚彥+蔣晶晶
摘要:可食用昆蟲具有重要的營養和經濟價值,是亟待開發的食物資源,它對國民營養結構有著重要的補充作用。本文綜述了昆蟲的食用價值,分析了它在糧食安全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并根據目前我國對昆蟲食用價值開發的現狀,就昆蟲食品的開發利用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糧食安全;昆蟲;食用價值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糧食消費國,中國糧食安全會對世界糧食安全乃至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產生極大影響,因而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也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牽涉到經濟發展、國家自立和社會穩定的大局。中國政府一直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提出了“糧食安全要靠自己”、“要堅持立足國內”戰略。十九大指出了新時代新的主要矛盾,因此我們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同時,又要保證人口、資源、環境的全面發展,保證糧食安全需要新思路。昆蟲是迄今尚未被充分利用的最大生物資源,具有蛋白質含量高、蛋白纖維少、營養成分易被人體吸收、繁殖世代短、繁殖指數高、適于工廠化生產、資源豐富等特點(張葉軍,2012)。充分開發利用昆蟲的食用價值可以在我國糧食安全領域起到重要作用。
一、中國糧食安全現狀
2016年中國糧食產量結束十二連增,糧食產量首次下降,在經濟增速和財政收入增速雙放緩的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對糧食產品需求的剛性增長在短期內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和“單獨兩孩”政策的施行,未來一段時期,我國每年新增人口仍在700萬人左右,每年將新增城鎮人口1000多萬人,到2030年新增城鎮人口將達到3億人,全國每年大體增加糧食需求100億公斤(李偉,2014)。
我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淡水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 %。強求糧食增產會付出巨大的環境代價。如果長時間、大批量地從國際市場采購糧食,既要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對糧食產業和對種糧農民的收入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政治上會涉及到糧食安全、經濟安全一些重大問題。我國糧食安全的形勢不容樂觀,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必須應對的一個重大問題。
二、昆蟲食用價值概述
全世界已確定可供食用的昆蟲3650多種。我國目前食用昆蟲種類為14目66科237種(丁建云,王子清,2004)。隨著對昆蟲資源調查的深入,食用昆蟲的種類和類群還將大大增加。
(一)可食用昆蟲數量巨大
昆蟲作為一種豐富的食物資源,不僅種類繁多,而且群體浩大,并且多數昆蟲種類生長周期短,繁殖速度快,適應性強,食物轉換率高.。
(二)昆蟲營養成分
昆蟲營養價值極高,體內富含蛋白質,纖維素含量少,微量元素豐富,易于被人體吸收,特別是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含量較多,所含脂肪也多為軟脂肪和不飽和脂肪酸,消化性能良好,是優于肉、蛋類的最大動物蛋白質資源。昆蟲粗蛋白質含量非常高,以干重計,每100g樣品蛋白質的含量,很多種類大于60%。昆蟲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很多種類富含亞油酸和亞麻酸,這些脂肪酸均是必需脂肪酸。很多食用昆蟲含有某些豐富的礦物元素,含量高于蔬菜和動物來源的多數食品,完全可滿足飼養動物的需要,100g烹調過的昆蟲就可滿足個人對這些元素的需要。
(三)資源轉化率(能量同化效率)
生態系統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級遞減的,前一級的能量不能維持后一級少數生物的需要,愈向食物鏈的后端,生物體的數目愈少,這樣便形成一種金字塔形的營養級關系,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昆蟲位于能量金字塔底端,因而在資源利用轉化效率上要比哺乳動物高,因而昆蟲被看作一種理想的食物資源。
三、開發昆蟲食用價值對中國糧食安全的意義
聯合國糧農組織于2003年發布的一份名為《可食用昆蟲:食物和飼料保障的未來前景》指出,昆蟲可以作為人類食物的主要來源,有助于緩解當前全球糧食和飼料短缺問題,有專家將昆蟲稱之為“微型牲畜”(minilivestocks)。因此,在發展中國家昆蟲作為提供食物來源和脫貧的潛力值得認真考慮。
首先,食用昆蟲有助于改善國民營養結構。蛋白質資源短缺已是當今世界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國蛋白質資源短缺狀況尤其嚴重。我國食物消耗基本上屬于“高谷物膳食”類型,“動物性食品不足,蛋白質供應明顯偏低。我國人均膳食中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僅相當于經濟發達國家的1/5到1/8。昆蟲可以為人類提供大量的熱能、高質量的蛋白質以及不飽和脂肪酸、礦物元素和B族維生素,可以使我國居民的飲食結構多樣化。大量采集害蟲作為食用昆蟲,可以減少農民的經濟損失,減少農藥使用量,還可能增加經濟收入。
其次,昆蟲養殖可使用有機肥料,減少環境污染。家蠅是處理有機廢料的“明星”,每年可“消化”13億噸有機廢料,人們將其加工成飼料添加劑,變“廢”為寶,既減少環境污染,又節約了成本。
綜上所述,昆蟲是自然界中最大的生物類群,是迄今尚未被充分利用的最大生物資源,昆蟲具有蛋白質含量高、蛋白纖維少、營養成分易被人體吸收、繁殖世代短、繁殖指數高、適于工廠化生產、資源轉化高率等特點。昆蟲食品對國民營養結構有著重要的補充作用,充分開發利用昆蟲的食用價值可以在我國糧食安全領域起到重要作用。
四、建議
充分開發昆蟲的食用價值,要著重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加強整形食品和昆蟲食品添加劑的開發研究
使人們既能吃到食味鮮美,營養豐富的昆蟲,又不會造成感官不適;加強對食用昆蟲產品的宣傳讓人們不斷提高認識,打破傳統飲食習慣的束縛,樹立新的飲食觀念,使人們普遍接受這一新資源食品。目前急需開展的工作包括研究各種食用昆蟲的最佳利用方式;不同蟲種在加工利用過程中的化學和物理變化;如何延長昆蟲食品的貯藏時間;專門的昆蟲食品加工機械等。
(二)政府加強對昆蟲養殖產業的扶持
政府部門應給予一定的政策性扶持,加大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的力度,強化科研單位之間及科研單位與知名企業之間的聯合。昆蟲生產可構成農村產業的重要部分,不但可以大規模的生產,也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生產,以增加貧窮地區農民的收入。
當一種昆蟲以低廉的成本進行人工大規模飼養時,才有可能真正大量地開發利用昆蟲。眾所周知,必須通過提高昆蟲飼養的技術,這樣才能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大大增加昆蟲的產量。
(三)制定相關食品安全標準
昆蟲食品應與其他食品一樣,具備食品安全標準。相關政府部門、科研機構應加大對昆蟲食用價值的研究力度,制定詳細的食品安全標準,加強管理,確保對生物資源的保護。
參考文獻:
[1]胡岳岷,劉元勝.中國糧食安全:價值維度與戰略選擇[J].經濟學家,2013,(05):50-56.農業經濟問題,2015,36(05):42-47+110.
[2]卓志航,楊偉,徐丹萍,楊春平,楊樺,陳春燕.淺析食用昆蟲的資源價值[J].食品工業科技,2014,35(17):390-394.
[3]張葉軍.食用昆蟲開發利用的資源優勢[J].科技信息,2012,(29):228-229.
[4]郝宇.食用昆蟲的開發與利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33):163-165+176.
[5]周虎,劉高強,劉衛星.食用昆蟲資源的研究與開發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6,(03):89-91+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