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釋了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考出現的一些新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所帶來的挑戰。從三個方面說明高考備考應該采取的新的策略方案,即:以模塊化方式進行教材和單詞復習;以專題型方式進行語法完型閱讀及寫作的復習;以及在整個高中階段教學要有計劃分步驟,為最后的總復習奠定基礎。強調突出教師整體團隊協作,整合資源在整個復習備考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高考改革;模塊化;專題型;分階段
重慶從2016年高考開始從自主命題轉為使用全國卷(Ⅱ),英語試題較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備考方式和復習策略上也應及時做出相應調整,以適應變化的情況和考試要求。為了在教學和復習上做到有的放矢和提高效率,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和反思,提出了英語高考復習的三大方針:模塊化復習、專題型突破和分階段規劃。
一、 模塊化復習
模塊化復習的意思就是,把教材不同冊的不同單元按照相同或相似話題進行整合,一次復習幾個單元,把同一話題涉及的各個單元的單詞和知識點進行統一梳理,做成相應的復習提要和相關練習,在完成知識點本身的相關復習以外,還可以進一步補充相關話題的閱讀練習和寫作任務。這樣安排的好處在于提高了復習效率,有利于學生進行條理化的記憶和復習,同時也契合高考閱讀寫作中以話題為導向的出題原則。
關于單詞復習,筆者堅持認為要貫徹“寧多不少”的原則。美國有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一個人不懂語法不能表達很多東西,不懂詞匯則不能表達任何東西。高考是考查綜合運用的能力,聽不懂,讀不通,寫不好,都是因為單詞記得少。雖然考綱詞匯年年出,但審視高考真題,在閱讀文章中往往出現超綱詞匯,有的甚至對理解全文內容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幾年前有一次,一個南京外國語學校過來的老師在重慶的高考復習會上介紹他們的備考經驗,據說他們學校從學生高一入學開始就要求學生每天背15~20個單詞(當然不是那種最簡單的基礎單詞),一直堅持到高三,這樣下來學生的詞匯量積累相當大,遠遠超過了所謂考綱詞匯規定的范疇,當然在高考中取得的成績也是非常驚人的。孔子有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以。”這話是告誡我們,要實現100分的目標,必須付出120分的努力。如果不留出“冗余度”,不讓自己的目標和能力高于高考的標準,就絕不能指望在高考中輕松取得好的成績。所以我們在常規的單詞教學上不能作繭自縛,刻意區分所謂“綱內”“綱外”詞匯,而是要根據自己的經驗,盡可能地把英語的“核心詞匯”教給學生。同時激勵學生自己在課外閱讀中多去積累詞匯,形成自己的“詞匯筆記”,并持之以恒。
二、 專題型突破
(一) 語法復習
實際上,學生從初中到高中對于一些重點語法(如定語從句,情態動詞等)是學習了不止一次的,但是往往理解不夠深入,運用熟練度不高,所以到了高三仍然有很多學生對語法犯怵。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要在高一高二常規教學時把語法的學習和復習有計劃性地貫穿其中;二是在高考二輪復習中,針對學生易混淆的重要語法進行整合及橫向比較,同時通過相應練習使學生能夠自由熟練地運用語法知識。現階段我們面對的高考題已經取消了單選題,對于語法的考查難度下降且滲透到了各個題型中。所以我們的復習也應該做相應調整,不需要搞“大而全”的全語法復習,而是針對其中的考試重點語法進行反復地復習、辨析和練習。
(二) 完型和閱讀復習
在高三復習過程中,除了套題練習和第一輪模塊復習中涉及的閱讀練習外,在二輪復習中還應該針對不同的高考閱讀題型進行分類練習,使學生通過精講精練實現對閱讀題解題方法的熟練掌握。針對完型,教師也應該收集整理一些經典的高考原題,對其中涉及的一些基本分析解題的原則進行概括歸納,令學生對于完型的做題步驟和方法亦能形成比較有實際效用的套路。
(三) 寫作復習
對于寫作復習,除了在一輪復習中以話題性為中心進行的相應寫作練習外,在二輪復習中應該根據高考寫作題特點,對學生進行系統化專題性的寫作練習。寫作練習的題目要精心準備,可以是高考原題或者與高考風格相接近的題目。在每次寫作練習之前,要對如何審題和展開寫作進行講解,在學生寫作之后,除了對每個學生作文單獨地批改,還應該給學生一份可供借鑒模仿的范本作文(可以是老師寫的范文,以前或現在學生寫的優秀作文,也可以把這幾篇文章同時呈現出來)。在范文后給出精當點評,讓學生了解寫作這種風格文章要注意的要點并可以學習甚至背誦的一些好的句式,真正做到讓每一次練筆都有實實在在的收獲。
三、 分階段規劃
對于教師團隊而言,就是整個備課組要有目標明確、內容翔實的整體規劃。現在我們以學期為單位的工作計劃已經制定和落實得比較好了。但更高層次的理想狀態是從高一起就要明確落實三年中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如要完成多少本書的學習,要掌握哪些語法知識(甚至應具體到在哪個階段哪本書哪個單元教授某個語法)。同時,應該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不但備課組內部要協調統一工作分配,更要鼓勵推動跨年級備課組之間的合作和資源共享。因為個人的精力和智慧畢竟是有限的,只有把集體的力量凝聚起來,大家各施其能各盡其責,才能真正實現一個比較理想化的,條理分明,準備精心的復習方略。
對于學生而言,從高一入學開始教師就應對其提出一些常規性、長期性的要求,如要求學生自己在三年時間內要不間斷地進行知識的積累,堅持做單詞收集本、錯題收集本、長難句摘抄本等等。同時可以把我們整個教學的計劃透露給學生,并向他們解釋他們應該做到的部分和這樣做的意義,解決學生心中的疑問和迷惘,實現師生配合,以期達到“合力”的效果!
教育的競爭不會停止,教育的改革推陳出新,刻舟求劍、故步自封者永遠不會與卓越掛鉤。南開的優勢在于有多年成功經驗的積累,有非常出色的教師團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集中所有人的激情和智慧,整合優化教學資源,提高工作效率,最終形成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培養模式,取得我們能夠取得的最好的結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Paul Nation著,張莎注.中小學英語教師發展叢書·詞匯教學設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金楠,重慶市重慶南開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