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中職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我們必須創建一種能讓學生提升自主學習意識、挖掘其自身學習發展潛能,并充分展現自我的舞臺的新型自主管理教學模式。
關鍵詞:中職生;厭學;團隊;自主管理;評價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發展,“中國夢”已逐漸與教育融為了一體,教育部副部長就曾經這樣說過:中職院校新形勢下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教育模式,即在中職教學中,“中國夢”的實現要積極貫徹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盡展其才的原則,切實地將自主管理教育重視起來。中職自主管理模式與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良好的中職自主管理是推動我國“中國夢”的重要動力之一。而當前中職生主要為00后的青少年,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轉折點和關鍵時期。在生活背景上,當前正處于社會改革開放、價值觀念多元交織碰撞、中西方文化思想滌蕩、網絡技術迅猛發展、職業教育日益受重視的轉型時代。而傳統的中職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為此,中職院校的教師就必須要創建一種以生為本,能夠挖掘學生潛能的自主管理模式,將師生從矛盾關系、教學壓力中解放出來,進而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淡化教師強權教學理念,促使師生關系變得更加和諧輕松。
一、 改善中職生厭學狀況是推行中職生自主管理的有效前提
(一) 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專業興趣。在實際的中職教學自主管理中,教師要學會抓住時機,積極向學生灌輸和傳授明確人生目標的方法,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目的的確認。具體的實施方法有:開展講座或是主題班會等,加強學生管理教學的針對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出發,以此來改善學生厭學的情況。例如:引導學生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優勢和價值,讓學生從心底愛上學習,進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明確實際學習目的。
(二) 為全體學生創造展現自己和體驗成功的機會。雖然中職生大多是被中考淘汰下來的學生,但是依舊有研究表明,中職生的智力和普通的高中生其實并沒有什么兩樣。因此,教師一定要對中職生的未來充滿信心,并為其盡可能地創造展現自我的機會以及體驗成功的條件,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對中職院校教學的內容產生興趣,才會打心底改變自己的厭學情緒。
(三) 講究管理方法,完善師生關系。在中職院校中,師生沖突是一個極為常見的問題,這種沖突的形成有一部分是來源于教師的,即有的教師常會將學生的心理問題同品德混為一談,當學生表現出異常行為的時候,就采取責問的管理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這樣的管理方式極易讓這些心理上本就存在問題的學生,受到進一步的傷害。因此,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的發生,在學生表現出過激行為的時候,教師就要合理創設和選擇教育策略,巧妙地將師生間沖突進行化解,避免正面沖突的出現,以此來改變學生的厭學情緒。對于厭學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教師則要找相關的心理教師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如果有必要,還要聯系專業的心理治療部門對其進行診治。
二、 強化家校合作,整合多方面力量,促進中職生自主管理
(一) 班主任要開設豐富多彩的家校合作方式。家校合作的方式要豐富多彩,如利用家長QQ群、家校路路通手機短信平臺、家長微信群等,建立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雙向交流,加強雙方的聯系和互動。在平臺上,教師要及時地對學生的成績、表現、出勤情況等信息進行更新,以便于家長及時了解自己孩子的實際在校情況,在家長和院校之間建立最為直接的溝通橋梁。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可以達成中職教育對學生提出的嚴要求、高標準,而且能給予所有的學生以關懷和尊重,是中職院校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育管理具體化的表現。此外,班主任和家長應共同學習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知識,然后相互討論、反饋,進行雙向交流,形成相互促進的局面。
(二) 邀請家長參加主題班會,展示學生的風采,增加班主任、家長和學生的感情。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學生的上進心,道德上的自勉。學生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如果教師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現自我、獲取成功的機會,學生就會在無形中形成拒絕學習的心理。班主任要主動邀請家長來參加主題班會活動,主題班會課是學生展示自我風采的最佳舞臺,是得到肯定的場所。
三、 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素質,奠定自我管理基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更是班級工作的主人,為此,為了更好地實現班級目標,每個學生都要積極展現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價值。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素質呢?首先,提升學生進取意識,提高學生想要進步、發展的意愿,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由“被動管理者”向“主動管理者”轉變的過程中,敢于在班級工作中發出自己的呼聲。其次,教師要充分了解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從興趣點著手,促使學生變別人對自己的教育為自己對自己的教育和審視。最后,幫助學生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可以說,這一點是幫助學生奠定自我管理基礎的關鍵所在。具體的實施方法有:教師和學生一起制定紀律標準,相互監督、共同遵循;定期開展與遵守紀律相關的班會等,提高學生形成遵守紀律的意識。此外,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還要加強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增加善于自我管理學生的人數,進而可以更好地幫助班主任達成班級自主管理目標。
四、 合理運用團隊管理,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一) 精心分隊,巧薦隊長。在運用團隊管理的模式中,教師要通過觀察,科學而合理地將學生劃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應對其進行組合,即六到八人為一組,形成學生自主管理團隊,打破傳統教學管理時的課桌擺放方式,適時調整,讓一個管理團隊的學生坐在一起,以方便其之后的學習和互動。學生自主管理團隊核心任務是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而隊長則是促使學生自主管理有效實現的核心所在,因為其在實際團隊合作中,不僅是整個團體的領導者,同時更是引導者、組織者。在選擇隊長的時候,教師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有領導能力,能讓其他學生服從其領導;第二,打破傳統以成績高低選隊長的做法,在拓展活動中選出具有表現力、創造力、善于溝通、有責任感和影響力的學生當隊長。endprint
(二) 團隊競爭,塑造團隊。在組建完團隊、選出合適的隊長之后,教師就需要加強對團隊的塑造,增加隊內的凝聚力、榮譽感,增加隊外的競爭力。具體的做法有以下幾種:第一,適當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在團隊中感受合作互動的同時,也能體會到來自其他組的競爭力,增加緊張感,提高管理注意力;第二,幫助學生形成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習慣,傳授學生相關的批評方法,讓學生在管理活動中能夠做到及時而有效地反思,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而促使自己實現更好的完善和提升;第三,將班級的常規考核目標,細化為團隊的常規競爭指標,使團隊競爭進入常規狀態。
五、 規范班級管理制度,完善實施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班級評價體系
在中職院校中實施自主管理教育的時候,要制定相關的班級管理制度,這一制度不僅要能夠適應每個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適應每個班級的教育方式,同時更要符合學院以及教育部提出的要求。為了達成這些要求,教師在制定制度以及實施制度的時候,就要廣泛采納學生、家長以及院校的意見,獲得多方的共同認同,而在這其中,讓學生參與到制度制定和調整中去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讓全體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呢?答案就是完善實施自主管理模式班級評價體系。在實際的中職管理中,客觀的評價可以為事件的發展做出具有指引性的指導。但是在傳統的管理評價體系中,班主任大多是將學生的成績當作評價的標準,即重視結果評價,忽略過程評價,顯而易見的是,這種方式極易讓學生對自主管理產生消極的情緒。為此,為了更好地提高班級自主管理質量、提升學生自主管理意識和能力,教師就要積極地與學生一起制定評價標準,促使評價內容、形式向更為多元化的方法發展,將結果和過程一起重視起來,實現量化與質量評價的結合。像是自我評價鑒定、問卷調查評價、成長記錄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評價手段。
參考文獻:
[1] 吳秀國.學生主動學習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巧[J].教育研究信息,2001(6).
[2] 糞孝華.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的基本理念[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
[3] 高洪源.班級管理要有利于學生個性的“覺醒”和發展[J].太原: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8).
作者簡介:葉周,山東省渤海市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江蘇省昆山市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中等專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