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季芳+韓曉劍+賈鵬龍+白濤
摘 要:闡述了音樂與繪畫藝術的相通性;以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的本科生課程為例,將音樂與繪畫的藝術相通性理論應用于課程體系改革實踐,提出了藝術類院校本科生課程體系的改革措施。研究對于促進交叉學科發展、豐富藝術形式、激發創作靈感、培養綜合性人才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藝術相通性;音美交融;培養模式;改革
眾所周知,同一種或不同藝術形式之間具有“相通性”的特征,如譚翕予剖析了鋼琴藝術與聲樂藝術的相通性,將聲樂和鋼琴表演兩種音樂藝術的表達方式延伸和發展,相得益彰;葉萍論述了古代繪畫與音樂藝術內涵的相通性,豐富了繪畫和音樂藝術的內涵和生命力;劉麗云從音樂與美術的關系出發,闡述了兩種藝術形式之間的相通性,讓繪畫語言與音樂審美碰撞出絢爛的花火。鑒于此,本文提出基于音樂藝術與繪畫藝術相通性特征的藝術類院校課程框架,通過音畫交融與互通,實施音樂與繪畫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完善藝術類院校本科生綜合培養模式。將音樂與繪畫的藝術相通性理論應用于課程體系改革實踐,對于促進交叉學科發展、豐富藝術形式、激發創作靈感、培養綜合性人才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一、 音樂與繪畫的藝術相通性
音樂與繪畫同屬于藝術,具有對象、內容、形式和創作上的相通性。從欣賞角度而言,二者之間存在情感的互通,其自身的藝術魅力影響著欣賞者的感受和心理變化。從內容上來說,所有的藝術形式離不開當時的社會和歷史背景,音樂最早來自于勞動號子,巖畫最早用于圖形記錄耕作。從表現形式上,組成音樂的旋律、節奏、和聲等元素,均與繪畫的造型、色調、色彩一一對位,具有明顯的秩序性和相似性。在藝術創作過程中,音樂中的畫面感和繪畫中的樂感,創造了無數“樂中有畫”“畫中有樂”的作品,拉伸了單一藝術表現的張力和層次感。
在音樂的作品中,法國著名作曲家德彪西的交響樂《大海》描述了陽光中地中海海面上變化莫測的壯麗景象,利用聲態、管弦樂的組合繪出了一幅絕妙的海上奇景。莫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鋼琴組曲、李斯特的鋼琴曲集《旅游歲月》、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以及圣桑的《動物狂歡節》等作品,利用音樂中具有繪畫性的因素,“描繪的景色比顏料畫出來的更加有情”。
在繪畫的作品中,美國近代著名繪畫大師惠斯勒以音樂的術語定義畫名,以音樂旋律為靈感創作繪畫,用音樂形象描繪《白衣少女》的全身肖像。此外,法國畫家米勒的《晚鐘》,將音樂與繪畫意境的互補,使畫面極具音樂感,極大地擴張了藝術的空間。
二、 美術類院校的課程框架
西安美術學院是全國九大重點美院之一,西北地區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校,設國畫系、油畫系等15個教學系,是陜西省重點建設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學之一。本文以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為例,介紹本科生各學期的課程情況。
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的本科生課程以文化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為主,以專業選修、文化選修、素質選修和體育選修為輔,課程框架包括了核心課程、實踐性課程和公共類課程。
三、 音美交融的本科生課程改革
大部分高校開設了音樂、美術等藝術類的校公共選修課,如音樂理論、交響樂欣賞、合唱理論與實踐、書法、國畫等,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發展鑒賞美和創作美的能力,以實現本科生綜合、全面的教育體制。對于美術類院校而言,其本科生課程更應涵蓋其他藝術類的課程。由表1油畫系本科生課程框架來看,音樂類公共課的缺失無疑是本科教學的短板。對于學院其他美術專業,亦尚未開設世界名曲欣賞、合唱理論與實踐、簡譜、五線譜概論等音樂類課程。
受音樂與繪畫之間的藝術相通性的啟發,在美術類院校中開設音樂類校級必修課或選修課,有助于促進交叉學科發展、豐富藝術形式、激發創作靈感、擴張藝術的空間和培養綜合性人才。因此,實施音美交融的本科生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1) 鑒于繪畫的造型、色調、色彩在表現形式上,與音樂的旋律、節奏、和聲等元素相通,在第一學年可開設音樂鑒賞、世界名曲欣賞、交響樂賞析等欣賞類校級公共類課程;
(2) 音樂中的畫面感與繪畫中樂感的相通性,可拉伸繪畫藝術表現的張力和層次感,在油畫專業的本科生實踐教學期間(第二學年),可開設視唱練耳、合唱理論與實踐、歌唱藝術、聲樂培訓等實踐類校級選修課程;
(3) 為了豐富藝術各門類之間學科的交叉性,建議開設藝術管理與創新、音樂文化、太極拳、民族舞蹈賞析、世界建筑及欣賞、民間工藝賞析、體育舞蹈、首飾藝術、陶瓷藝術欣賞與創作等藝術綜合類選修課程。
四、 結論
本文在論證音樂與繪畫藝術的相通性的背景下,創新性地提出了將音樂與繪畫的藝術相通性理論應用于本科生課程體系改革的實中,以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本科課程框架為例,提出了音美交融的本科教學課程培養措施,補充和完善了美術類院校本科生綜合培養模式。研究成果對于美術類專業院校的課程改革和全面、綜合、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麗云.從音樂與美術關系試談藝術的相通性[J].音體美勞教學,2006,12:53-54.
[2] 譚翕予.鋼琴藝術與聲樂藝術的相通性試析[J].音樂大舞臺,2013,6:27-28.
[3] 梁忠祥.樂中有畫,畫中有樂——淺論音樂與美術的關系[J].黃河之聲,2010,4:96-97.
[4] 葉萍.論中國古代繪畫和音樂藝術內涵的相通性[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0:186-187.
[5] 白雁.論音樂與美術之間的融合關系[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141-142.
[6] 李榮.論音樂與美術的融通關系——以德彪西音樂作品為例[J].中國音樂,2005,2:144-145.
作者簡介:于季芳,韓曉劍,賈鵬龍,陜西省西安市西安美術學院。
白濤,陜西省西安市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