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者在教學實踐中小結了使“小高考”復習課堂學生“動”的幾種類型。這些“動”的形式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復習積極性的同時,更使學生有效掌握復習要點,全面深刻理解有關生物學規律。
關鍵詞:“小高考”;復習;動;講述;畫圖;板演;表演;有效
復習課是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和加深,形成新的認識結構的過程。而我省的“小高考”測試無論是知識點的識記理解還是能力應用,其難度要求都不高,因而在復習階段課堂教學的組織上會與高考一輪二輪復習課有很大的不同。在以識記基礎知識為主的難度層面上展開的復習課,如何讓學生擺脫對“炒冷飯”的索然無味感,從而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筆者從教師引導和促進學生的“動”上根據教學實際作了一些思考,以下是筆者在實踐中歸納出引導學生“動”的幾種類型。
一、 學生講述法
當師生復習到一個章節某一具體知識點時,如果發現該點內容較多或與前后章節的知識點有聯系,一般我們教師會把一個大的問題拆成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由學生來回顧和思考。這樣掌握知識點細致但是分散,遇到此類問題我們教師可以拋出一個范圍較大的問題,即類似于文科試題類型中的問答題,由學生較為完整系統地進行準備和表述。
例如,我在復習“DNA的復制”這一內容時,安排一個活動環節就是學生講述DNA的復制過程。具體做法是: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回顧DNA復制的相關內容,十分鐘后請同學獨立講述DNA復制過程。于是隨后的課堂中出現的場景便是查找識記對應的知識點,如復制的場所、條件、結果等——語言語句嘗試講述復制過程——組內試講——組員提醒和補充。十分鐘后請學生講述,在一位同學并不連貫的表述中,其他同學傾聽并之后與教師一起評價和補充,整個課堂圍繞著“講述”這一中心而忙碌。類似的講述題目還有“解釋為什么說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描述分泌蛋白的形成、加工和運輸過程”“說明光合作用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等等。
因此,講述法包括了從學生的準備到最后的評價過程,以學過的知識點為平臺,通過自身的努力,構建了學生頭腦中的生物學事實。
二、 學生畫圖法
圖畫是生物學基礎理論知識表達的常用形式,在必修教材中幾乎每一節內容都有圖片呈現,將學生自己動手畫圖和知識點復習兩者相結合,是“小高考”復習課堂中“動”的另一種形式。
例如,復習細胞結構時,讓學生動手繪制細胞結構模式圖;復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過程時,讓學生繪制相應的生理過程圖;復習減數分裂時讓學生繪制各個時期的細胞分裂圖像等。復習教學中,除了讓學生繪制教材中已有的圖像以外,還可以讓學生將一些圖像進行組合,重新設計。另外,將文字轉換成圖解,訓練學生的文圖轉換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復習方法。如:將體液免疫的文字描述過程轉換成過程圖解,使該過程一目了然,清晰易記。
通過畫圖法可以動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圖,可以促進學生更加細致地去觀察圖像,畫圖是促進讀圖的有效手段。因而在復習課堂中這樣的繪圖過程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增添靈動的氣息,又能輕松地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問題。
三、 學生板演法
當復習進入到一定階段,學生的筆頭訓練越來越多,在此過程中如果有能體現復習要點的典型題目或者是多數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出現,教師不妨請學生板演,在知識點得到重視的同時也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例如在復習遺傳概率計算類問題的時候,我會在課前將一道典型例題抄寫在黑板上,上課時分別請一名中等生和一名優等生到黑板上計算,要求寫出相關判斷依據和詳細計算步驟,其他同學在座位上計算。在這兩位同學寫完之后,讓他們先自評而后再由座位上的學生進行點評。通常情況下,這名中等生在黑板上做題中出現的錯誤是下面多數學生也會犯的錯誤,而優等生展示的正確的計算過程和方法對于多數學生的借鑒要比教師直接講授示范效果好。除了解題板演,復習課中還可安排默寫板演、畫圖板演等。而在這過程中教師只需開始時提供典型問題,后面也只要點評總結,中間過程盡管放手讓學生去“動”。
可見,盡管是在電教方式方法多樣化的今天,學生上黑板板演仍然是最重要的一種直觀、直接的思維外顯方式,也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教學形式,特別適宜復習時的教學。
四、 學生表演法
生物學科是一門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的科學,其闡述客觀規律的方式與藝術類的展現形式——表演相去甚遠,但從復習課中活躍課堂氣氛、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上考慮,由學生以表演的形式展現知識點的做法不妨作一些嘗試。
例如,在胞吞胞吐和膜的流動性關系這一知識點上,我就安排一些學生站成兩排充當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另一些學生也站成兩排后圍成圈,代表囊泡膜結構中的磷脂雙分子層,再在圈內站一名學生當作是要運輸到細胞膜外的分泌蛋白,安排好后就讓其他同學思考討論,他們之間怎樣協作互動才能將“分泌蛋白”運輸出去?最先思考好的同學充當導演,來引導這些同學的表演。此刻,臺上臺下的同學都積極思考討論,積極爭當“導演”,最終在一名同學的指引下,順利完成了任務。此外,我嘗試安排過的表演內容還有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學生充當不同的細胞以及抗原、抗體、淋巴因子等)、血糖調節的模型,等等。
與一般文學類的表演形式不同,生物課堂中的學生表演不用強調表演主體的自我感受,而是將自身設定為某一生物事實中的特定組成,通過與其他成員的互動,將這一生物學現象展現出來,而這一呈現過程就是知識點復習的過程。
以上是筆者在實踐中小結的“小高考”復習課堂“動”的幾種類型。在“小高考”復習課堂中面對一些知識點、考點,我們教師可以適當拓展思路讓學生們“動”起來。“動”不是目的,而是途徑,是使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鞏固知識點、形成知識體系、理解和掌握有關規律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2014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必修科目)說明[M].
作者簡介:周源泉,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洛陽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