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交流合作學習,這是一種教學思想,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合作交流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處于學習的主動地位,充分發展思維,增強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互相幫助的優良品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手段創設閱讀教學情境,搭建相互交流合作學習的平臺,使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思考、想象,從而促進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
關鍵詞:合作;交流;創設;情境
合作是人類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當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任何一項創新的成功都離不開團隊中每個成員的努力,學會合作,學會交流是新時代人才的重要素質,也是信息時代必備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必須明確:教學歸根結底,是讓學生自己學。但這種學習能力必須從小培養,從小在真實的,需要合作的情境中培養。因此,我們要改變舊的封閉閱讀模式,建立相互交流合作學習的平臺,促進閱讀的開放性,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入情入境,發表看法,表達情感。
搭建相互交流合作學習平臺,有必要從以下幾方面切入:
一、 創設活動情境
在合作交流學習中,一部分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由于自己所學知識受到局限,思維不夠敏捷,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及解決的問題,無獨特見解,本想發言,又怕答錯,因此就不敢大膽參與,只好當陪客,原因就在于沒有創設教學情境,學生完全成了旁觀者。對于這種學生,教師做好思想工作,打消他們顧慮的同時,更要巧妙地創設各種情境,大膽地討論交流,愉快地參與合作學習。
學習是認知與情感的結合,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建各種情境,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都有收獲,都能得到發展。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簡筆畫、實物,或教師生動的語言描述,形象的比喻等,或學生的操作活動,引領學生在直觀、生動的閱讀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知識的升華。
1. 依據實踐,創設情境
教師善于創造條件,讓學生豐富的實踐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的知識鮮活起來、動起來。如教學《清澈的湖水》一課,我首先讓學生畫出文中描寫“景”美的語句,然后讓學生回憶曾去過的風景優美的地方,并想象現在自己就和小潔一起坐在船上游覽這美妙絕倫的人間仙境,然后再來品讀文本。這樣,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實踐,巧設情境,為學生進一步感悟語言搭了一個臺階。
2. 利用課件,創設情境
學生感知課文不是孤立地進行。因此,在教學中,依據閱讀重點,教師要精心制作課件,采用播放錄音、錄像和圖片投影等手段,將教學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境化,變抽象為形象,打開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更好地使他們把自己的情感與文本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情感閱讀的目的。教師繪聲繪色的語言渲染也是創設情境的很好方式。
3. 展開想象,進入故事情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眱和木袷澜邕h比我們想象得豐富。他們常常用想象代替思維,把幻想與現實交織在一起。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施以經常性的訓練,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雖然兒童的見聞和閱歷比成年人的少,但兒童可以海闊天空地去進行想象。他們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行為往往就充滿著天真的童話色彩,稍加啟發、點撥,孩子很容易憑想象進入童話世界,進入角色閱讀。
二、 注重交流合作
傳統教學中的師生活動,大多數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教師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學關系變成了: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學生在教學中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缺乏主動交流合作探索知識的意識和積極性。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學中越來越強調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應用合作學習,使學生普遍地動腦、動口,廣泛交流信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形式主要有合作討論、合作練習、合作評價三種。合作討論可提高學習的廣泛性,合作練習可激發思維的開放性,合作評價可培養思維的批判性。一節課可同時使用這三種形式或選擇其中一、二種。
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是對自主學習的補充和促進。既能從小學會與他人溝通合作的習慣,又能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把自己的學習認知、收獲真正帶到小組中去交流,幫助別人,提高自己,共同進步。組員間信息和材料必須分享,發揮各自的特長。通過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以解決教師在課堂上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困難,使成績好的同學和有困難的同學都在輔導他人與被輔導中獲得收益,縮小兩極分化,提高學習效率。
三、 強化讀說寫對接
現代社會越來越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合作意識、人文素養、開放視野以及搜集、處理、交流信息的能力,而閱讀是獲得以上能力的主要途徑。葉圣陶先生說:“知識不能憑空得到,習慣不能憑空培養,必須有所憑借?!边@憑借就是課文,就是優秀范文,這就告訴我們,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就要強化讀說寫對接,仿照課內外閱讀范例,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表達能力。
教師可組織聽故事、講故事、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形式,采取“以聽引寫”“以說引寫”的方法,讓學生把讀到的、會說的故事寫出來,把演講的內容記下來,通過讀讀、聽聽、說說、寫寫這一過程,達到讀說寫對接的目的。
四、 引導積累運用
引導學生制作閱讀成長記錄袋。
閱讀成長記錄袋是以學生個人的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自己閱讀和寫作過程的信息資料,以及成果進行系統地收集,用以反映學生在閱讀領域的努力、進步和成就感。
在學生讀書有一定的收獲后,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讓學生暢談讀書收獲,交流讀書成果,享受讀書喜悅。舉行展示優秀讀書筆記、手抄報、查閱資料比賽,讀書匯報會、故事會、閱讀心得交流會,讀書有獎征文等活動進行評價。發現好的典型,表揚鼓勵,分享交流,擴大影響。
作者簡介:
李順萬,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正路鎮砂河井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