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玢
摘 要 本文通過找出地方高校創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地方高校創業實踐的探索與創新方式。本文結合天津天獅學院創業實踐模式的實證分析,探索出實踐模擬夯實基礎,項目甄選明確方向,政府學校資源整合助孵化這一跟隨式創業實踐的方式,形成了創業實踐運行的有效路徑,從而有助于創業實踐的落實與發展。
關鍵詞 創業教育 創業實踐 探索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81
Abstract By finding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s to explore and innovate the practic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ianjin Tianshi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mode this paper explores practical simulation of solid foundation, project selection clear direction, follow this practice mode of integr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 schools help incubator resources, the formation of an effective path of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Key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exploration; innovation
目前,地方高校創業教育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各地方《眾創空間》的紛紛落地推進了創業教育,實現了創業教育的重點轉移到了創業實踐,各地方高校還在摸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創業實踐路徑。創業實踐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業實踐是指運用創業知識和實踐方法,創造出符合市場要求的新產品和服務的系列實踐活動。創業實踐能有效促進創業能力提升。
1 地方高校創業實踐的現狀分析
1.1 社會大環境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大幅度提升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府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方針政策。2014年6月習近平主席強調“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要堅定不移創新創新再創新”。李克強總理2014年9月在達沃斯論壇上首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5年1月設立總規模400億元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2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客”一詞正式出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提升到中國經濟轉型和保增長的“雙引擎”之一的高度,2015年3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1]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社會大環境對于創業的關注度明顯增強,各種渠道給予了創業的關注與支持。高校作為大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園地,與社會緊密相連,各地方高校在積極的形成行之有效的創業教育模式,幫助大學生增強創業本領。每一種教育理念和模式的產生都是基于深刻的時代、經濟和社會背景,創業教育也在新的歷史發展要求中,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
1.2 大學生對畢業后從事創業的認可度有所提高
各高校紛紛開展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從事創業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方針政策指引下,大學生對創業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對畢業后從事創業也有了一定的認可度。從原來的傳統就業觀念束縛轉變到現在對大學生創業的認同,從原來畢業要到大城市、大機關企事業單位去,轉變到開始有自主創業的想法,還有些大學生已經著手開始創業。思想觀念的轉變再加上各地方高校通過系統的創業教育,能夠促進更多的大學生走向自主創業的道路。
1.3 地方高校創業教育深入創業實踐有待增強
創業實踐是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課堂創業教育的重要延伸。創業實踐對于增強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拓寬地方高校就業創業渠道,實現地方高校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2002年4月教育部確定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九所大學為創業教育試點院校標志著我國的創業教育實踐進入一個嶄新時期,十多年來各高校結合自身特點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創業教育模式。但從總體來看相比美英等發達國家,目前的高校創業實踐及其體系構建還處于初級階段。目前多數地方院校的創業實踐還停留在創業大賽、社團活動、創業講座等形式,創業實踐系統性不強,實踐模式單一。很多高校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脫節,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創業實踐,在知識轉化創業項目實踐上十分薄弱。
2 地方高校創業實踐存在的問題
2.1 對創業實踐缺乏正確的認識
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而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僅憑理論學習很難獲得,創業實踐是獲得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而很多地方高校創業實踐僅僅停留在形式,沒有放在教育的重點,缺乏正確的認識,所以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獲取不夠,很難今后真正走向創業的道路。只有通過創業實踐的鍛煉,才能對創業有真實的體驗,從中磨練意志,發揮創新創業精神,不斷提高創業能力。endprint
2.2 創業實踐模式封閉,缺少與社會的有效銜接
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業實踐,單憑各地方高校內的資源是有限的,與社會的有效銜接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各地方院校并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創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業實踐邊緣化,主要通過活動進行,實踐含量低,與真正意義上的創業實踐差距較遠。創業的目標是最終創辦企業,封閉的創業實踐模式很難實現最終的創業,需要與社會的有效銜接。創業實踐要走出去與企業、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取得合作,落實創業項目的選取、培育到移植的整個過程。實現了從實踐中真正獲得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2.3 創業實踐資金支持不足,好項目難落地
地方高校支持創業實踐的重要因素是創業資金,設立企業需要資金,推動項目運行需要資金,推動新企業運行需要資金等,創業資金不足已成為創業實踐過程中的重要瓶頸。目前各地方高校紛紛都啟動了“挑戰杯”等創業模擬大賽幫助大學生脫穎而出具有創意想法和市場前景的創業實踐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等為代表的活動,結合專業知識并在導師幫助下完成的創業實踐活動也先后啟動。但是這些項目的后續發展出現了很多困境,很少有轉化成實際項目來推向市場的。目前各地方院校對創業實踐的關注和投入不夠,很少有專門的創業資金幫扶,高校的創業園主要以校園內短期孵化為主,離開校園的競爭力不夠,好項目很難繼續發展下去。高校與地方的聯系不夠沒有找到好的方式幫助大學生將好項目落地。
3 高校創業實踐的探索與創新
創業實踐活動的主體包括政府、高校、中介服務機構、企業、創業主體,它們彼此之間相互作用。[4]創業實踐的最終目標將是讓100%的學生接受創業教育,樹立創業思想,3%左右的學生畢業后能夠進行自主創業。[5]天津天獅學院在地方民辦應用型大學目標的牽引下,探索出一條符合現狀發展的創業教育新路徑,形成了創業實踐運行的有效路徑。從實踐上看,創業教育應重視借助各類教育資源,通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充分運用各類社會化手段和平臺,鼓勵教育對象確立創業的職業抱負和精神,培養他們勝任創業實踐的教育。[6]天津天獅學院采用跟隨創業實踐的方式,通過實踐模擬夯實基礎,項目甄選明確方向,政府學校資源整合助孵化的創業實踐運行模式,進行創業實踐探索,創業實踐過程中創業教師全程指導跟隨創業實踐,學校運用各種資源保障大學生創業,保護大學生創業者,減少創業風險,減少了大學生創業的失敗率。
3.1 實踐模擬夯實基礎
創業模擬是在教師指導下,利用虛擬的創業教育訓練系統或虛擬的創業公司,學生在其中可經歷創業全部業務操作過程,培養學生創業能力和增長相關知識。[7]創業實踐模擬作為在走向創業前的模擬演練,對提高大學生的把握機會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團隊組織能力等發揮巨大優勢,能激發大學生的創業動力。通過建立實踐模擬平臺,較好的為有創業意愿的同學搭建了實踐學習的新陣地,經過創業學教師和經管類教師的細心指導,綜合能力水平明顯提高,形成了創業基礎夯實,創業能力增強的大學生創業者隊伍。
天津天獅學院在實踐模擬教學上探索了新的可行方案。進行SIYB(Start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 創辦和發展你的企業)商業游戲模擬,通過角色扮演法理解企業與其上下游企業的關系,以及基本的商業運作方式,對商業運作有基本認識,并且寓教于樂激發大學生創業的激情與創業精神。通過進行企業沙盤模擬訓練,對團隊模擬操作掌握企業經營思路與過程,對企業的營運有深入的認識,團隊協作完成企業的運營。進行ERP管理系統操作,在實驗室中運用計算機進行現代企業管理運行,它在全公司范圍內覆蓋了客戶、項目、庫存和采購供應等管理工作,通過優化企業資源達到資源效益最大化。幫助大學生對企業經營有深刻的掌握,經營管理能力得到強化,風險意識有所增強。通過系列創業實踐模擬訓練,在全真的創業模擬環境下,大學生開始真正理解創業,并通過模擬對走向創業道路增加了信心和堅實的基礎。
3.2 項目甄選明確方向
項目甄選是創業實踐的關鍵步驟,一項具有市場前景和競爭力的新產品或者新服務是創業成功的首因素。在各團隊發現商機的同時在創業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社會市場調研,甄選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或者新服務。通過各種組織所構建的模擬競賽平臺,展示具有可行性的創業計劃報告,吸引風險投資家興趣,并取得投資以創辦企業。從模擬競賽平臺甄選出的創業項目產生了一批企業,很重要的是能夠培養了大學生創業意識,激發了創業精神與創業熱情,規范了大學生創業活動,也提高了大學生創業能力和水平。同時它走出校園吸引力了風險投資,增強了優秀項目成果的轉化能力,推動了創業實踐向前發展。
3.3 政府學校資源整合助孵化
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都在為地方的發展做出努力,很多資源有相互互補的優勢,政府和高校資源整合幫助大學生創業項目從產生到發展到孵化落地,給予了多方位的幫助和支持,形成了促進地方大學生積極創業,帶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天津天獅學院坐落于天津市武清區人才培養依托天津市為周邊培養應用型人才,促進地方發展。天津天獅學院與天津市武清區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加強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創業實踐培養模式,提高了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地方政府落實國家出臺的鼓勵和扶持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幫助大學生解決創業實踐中資金不足的問題,為入駐大學生孵化基地的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種子基金,小額擔保貸款,減免工商、稅務等費用,提供租金補貼、雇傭保障補貼等,實現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項目的啟動。大學生孵化基地內有辦公區、洽談區、會議室等辦公場所,同時擁有高水平的大學生創業實踐指導師資隊伍包括高校專業教師、創業指導員、企業專家領導及部分政府人員組成,負責擔任咨詢、指導、講座、提供資源等任務,幫助大學生通過兩年的扶持穩步創業,后成功創業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地方高校對在孵初創企業也是有所幫助的,大學的聲譽、形象、實驗室對于創業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可以為創業企業提供軟件支持,如產品的咨詢意見,硬件支持,如實驗室設備等。[8]通過項目孵化與成果的轉化實踐,學生掌握了國家政策的分析能力、企業的經營運作能力、財務管理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將知識轉化成了技能,并不斷開拓與創新,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得到了強化。
基金項目:TJJX10-1-853天津市教委科研項目“民辦高校立體化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132521
參考文獻
[1] 2015-2020年中國眾創空間發展模式與投資規劃研究報告.2015.7.
[2] 張呈念,徐丹彤,謝志遠.成果應用型創業實踐:高校創業實踐的新途徑[J].教育發展研究,2014.11:71.
[3] 李秀娟.“兩平臺、三層次”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1.
[4] 毛建國.職業學校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關系[J].教育發展研究,2005.3:17.
[5] 李靜..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建設初探[J].中國高校科技,2011.6:74.
[6] 謝藝偉,陳亮.國外企業孵化器研究述評[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10:125-1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