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享單車”在日常使用中的收入,“共享單車”的制造成本,“共享單車”的回本周期與盈利,影響“共享單車”收入的因素。
關鍵詞:共享單車;經營模式;成長
學生總體感受和體會
共享單車的興起,極大程度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出行,在注意到其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也不免心生疑問:廠商大面積投放“共享單車”,群眾使用“共享單車”價格低廉,生產商能否通過群眾的使用為其帶來利潤收入?對于每輛“共享單車”,其成長周期又是如何?懷揣這些問題,我們利用剛剛學習過的統計學對“共享單車”的成長周期與盈利進行計算分析。
在研究學習過程中,我們利用發達的社交網絡進行有關問卷的發布,并進行實地的樣本采集,匯總數據后運用相關的算法進行“共享單車”成長周期的計算。
對于計算結果所顯示的成長周期約為5-7個月,我們認為“共享單車”的設計者主要從為群眾提供便利的角度提出并實施了這一想法,對于盈利的角度并非十分苛求。而如今“共享單車”十分流行,大大縮短了其成長周期,可見這一經營理念的成功。這讓我們著實感受到成功經營某項產品并不能僅僅從盈利入手,而更應重視消費者的體驗。
課題研究的主要結論
首先我們根據所學知識進行了“共享單車”成長周期算法的設計:
為確定回本的周期,需要得到每一次投放的成本與單位時間內該投放的收益。由于統計北京市范圍的共享單車較為困難,我們決定用小樣本代替,同時假設北京市內的投放與營收都依照小樣本數據同比例放大。
在觀察到一個較大規模社區的共享單車數量在每天同一時段基本保持穩定后,我們便將該社區內的共享單車停放量峰值作為一次的投放量,通過咨詢共享單車企業獲得每輛車平均進貨價,最后得到社區內投放成本。
之后要計算收益速率。經過問卷調查并結合觀察所得,發現單車使用多集中在早晚高峰時段。早高峰收益由于我們要到校上課無法計算,只能收集晚高峰數據。在此我們認為每次騎行時人們都會遵循相似的消費習慣,即1、社區內早晚用車人次比恰等于北京市的該項比值;2、每次高峰段單人次收益是相同的。由于第1條,我們通過面向北京市的問卷得到社區內人次比;由于第2條,我們用早晚用車人次比代替早晚總收益比。
下面著手晚高峰。由于社區人口用車時間分布基本可以反映北京市的該項分布,我們以同樣面向市內的問卷來統計平均騎行時間,結合單車價位計算單次騎行收益;之后統計晚高峰前后停車輛差值得到期間騎用量(在此假設晚高峰只考慮進入社區的單車)。最后得到一天晚高峰總收益。結合多天的數據計算晚高峰平均收益。最后根據早晚高峰收益比得到一天的預期收益。
由于“共享單車”的種類繁多,在此我們只研究了具有代表性的兩種“共享單車”:“ofo共享單車”(小黃車)和“摩拜單車”(小紅車)。
根據算法,我們組設計的問卷共三個問題:
1、一周之內早高峰時段使用“共享單車”次數。
2、一周之內晚高峰時段使用“共享單車”次數。
3、每次使用“共享單車”的時長。
除問卷調查,我們也進行對某社區的樣本數量調查。
數據如下:
小黃車:
小紅車:
所得結論為:
根據所選樣本計算,小黃車的回本周期約為148天,小紅車約為194天。
對于該結論,我們認為由于“共享單車”已出現一定時間并被廣大群眾所接受,日用量與“共享單車”剛出現時的回本周期有出入,故必然存在一定誤差(用戶使用量從“共享單車”剛出現時逐漸增大)。對比兩種“共享單車”的回本周期可知,由于單車的質量(外觀、舒適度等)影響用戶的選擇,以及單車投放量與投放地點的選擇,也會引起本次研究結論的誤差(用戶多選擇舒適度高的單車類型從而增加該類單車日收益;大量投放單車在人群密集區域會增大日平均收益)。
除以上偶然誤差外,本實驗所具有的系統誤差均由算法的假設所引起,包括1、單人次使用“共享單車”的收益不同(造成日收益的波動)2、小樣本的代表性不足:北京市群眾早晚用車人次比與樣本有出入;未進行早高峰單車數量的監測;北京市用車時間分布有別于樣本的該項分布(導致日收益與實際存在誤差)3、忽略了單車存在損壞情況的特例(可能會增加每輛車的成本價格)。
讀者可能會產生疑問:共享單車的營收主體究竟是單車使用收益還是用押金投資所得收益?對于這一問題,我們組設計算法統計了用戶押金,利用調查所得的收益率計算投資收益,并與單車使用收益進行比較,從而得二者比例。
押金算法:
要想獲得樣本的押金總額,需確定社區內用戶量。在此假設問卷中用戶一周晚高峰騎車次數分布與社區內用戶相同,即平均每人每周晚高峰用車次數(記為y)相同。通過實地調查可以獲得社區內晚高峰段平均每天的騎用量(記為s),故一周七天晚高峰總騎用量為7s。用戶數量k=7s/y。
經咨詢年利率約為4%--10%(隨利率增高,投資風險增大)
小黃車:
投資年收益(元):333.56—833.9
騎車年收益(元):31324.3
投資收益與騎車收益百分比:1.06%--2.66%
小紅車:
投資年收益(元):944.84—2362.1
騎車年收益(元):23214
投資收益與騎車收益百分比:4.07%--10.18%
由此可見,現階段“共享單車”進行押金投資所獲得的收益,小于用戶使用所得的收益。故本次研究學習所得結論對分析“共享單車”的經營有一定的參考性。
作者簡介:
辛雨晨(1999-11-)男,回族,北京人,北京景山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