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中學課程中的組成部分,其課程設計的質量關系到教學質量與效果。文章以道德與法治《生命的思考》課程體系的構建為核心展開探討,立足于《生命的思考》課程教學內容,對其基本知識點加以分析和總結,在此基礎上構建出《生命的思考》課程體系。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命的思考》;課程體系;構建
一、道德與法治《生命的思考》課程概述
1、學習內容
《生命的思考》是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三大部分的教學內容,分別為探問生命、珍視生命與綻放生命之花。這三部分教學內容圍繞著“生命的思考”展開,從內在關系上看,屬于層層遞進的關系。在探問生命的學習中,教師應當向學生傳達正確的生命觀,引導對生命仍處于較為懵懂的學生理解生命終結和接續,正確面對生命的脆弱與強大,由此,自然引出學生對生命的敬畏感。珍視生命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珍視生命的基礎與增強生命的韌性,這也是一個遞進的過程。綻放生命之花則是對前兩者的深化,對生命的意義與生命的精彩有著更深一層的體悟。
2、學習目標
《生命的思考》的學習內容主要分為探問生命、珍視生命與綻放生命之花三大部分,不同部分的學習目標有著些許差異。在探問生命部分的學習過程中,學習目標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即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與知識目標。知識目標作為基礎,該部分需要將生命的短暫型與接續性的了解作為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師的講授需要深化并升華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生命的短暫性與接續性,學會從容面對生命并積極擔當一份使命,此外,在生命感的認識上,還需積極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珍視生命的情感,在責任感與使命感的體悟上有所提升,積極引導學生實現生命價值。珍視生命的學習目標中,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并學習一定的珍視生命的方法。在珍視生命的學習過程中,也應當層層遞進,從生命的表象逐漸深挖,通過學習使得學生能夠以恰當的方式珍愛他人生命,學會善待身邊的人。最后,在綻放生命之花的學習中,是將探究生命與珍視生命的學習加以綜合,其目標在于深化學習質量,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識。
二、道德與法治《生命的思考》課程體系的構建
1、《生命的思考》基礎知識的梳理
在正式構建課程體系之前,應當對課程中基本的的知識點加以梳理,它們是構成課程體系的基本點,對結構的構建有著重要作用。
(1)探問生命
在探問生命部分中,首先應當對生命的短暫與接續加以探究。生命來之不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個體的生命是在無數的偶然性中產生的。由此引出生命的短暫,生命的短暫性是由于生命終有盡頭,我們應該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時光,讓每天都過得充實,不錯過美好的青春年華。既然生命終有一天必須面對死亡,那么如何正確看待死亡也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內容。在生命的接續性上,知識的學習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在人類生命的接續中,我們需要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個位置,擔當一份使命;在生命的傳承關系中,我們能更好地認識和面對自己的生命;在生命的接續中,人類生命不斷發展,人類的精神文明也不斷積累和豐富。因此,生命的意義是相當豐富的,不僅是身體的生命,還包括在人類發展中社會關系的生命、精神層面的生命,我們不僅應當從身體上實現生命的接續,還應當在精神層面繼承、傳遞和創造新的人類文明。由生命的短暫與接續可引出對生命的敬畏,當我們對生命懷有敬畏之心時,我們就會珍視它。生命的寶貴非是一切外物可以替代,因而我們應當將生命價值作為最關注的所在。由于我們生活在一個與他人息息相關的社會里,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聯系休戚相關,因此,生命的敬畏不僅是對自我生命。
(2)珍視生命
在珍視生命中,基本的知識可主要細分為守護生命與增強生命韌性兩塊。守護生命不僅意味著要愛護身體,關心身體的狀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還要珍惜肉體生命,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方法,此外,在精神層面上,我們也需要進行一定的養護。生命的精神包括精神需求、精神風貌、精神發育等等,對精神的養護一方面能夠使我們在當代物欲膨脹的環境下保持對真、閃、美的體驗,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質貧乏、外部環境艱苦的情況下,我們仍然能感受世界的美好。增強生命的韌性旨在幫助學生正確面對生活挫折,用生命的力量積極生活。
(3)綻放生命之花
綻放生命的學習是對探究生命和真是生命的深化。首先,學生應當感受生命的意義,了解怎樣的一生才是有意義的。對于有些人來說,生活本身的豐富多彩和生命無窮的奧秘已經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了。但是,對有些人而言,是為了讓生命有意義,他們認為探索這個問題是有必要的。事實上,能夠活出自己的人生,實現自我價值,能夠為他人有所貢獻,將個人追求建立在人類共同需要的基礎上這樣的一生是有意義的。生命的意義是需要依靠自己去發現和創造的,這一過程也是推動自我與社會不斷發展的動力。其次,領略生命的精彩。在不同的生命中,總會體現出貧乏與充盈、冷漠與關切、平凡與偉大,那么應當如何在生活中處理這些關系,是生命精彩的體現。生命是一個逐漸豐富的過程,其精彩取決于對待生命的態度;生活中生命之間的關系是十分緊密的,因此,我們需要相互關切,拒絕冷漠;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意義的,但平凡與偉大也都是存在的,因此,我們不能拘泥于二者的對比,而應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價值。
2、《生命的思考》課程體系的構建
通過對《生命的思考》課程基本知識的梳理,可在此基礎上構建出課程體系,如下圖所示。
三、結語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生命的思考》課程是七年級學習的必修內容,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掌握生命的特點及相關內容。文章圍繞道德與法治《生命的思考》課程的教學,對課程體系的構建展開探討,從《生命的思考》課程的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出發,細致分析課程的基本知識點,最終提出道德與法治《生命的思考》課程體系的構建。基于此,旨在為未來我國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生命的思考》課程體系的構建提供些許參考。
參考文獻:
[1]滕敏娟.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生命教育研究報告[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04):132-133.
作者簡介:葉明娟 蘇州市吳中區甪直甫里中學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