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秀端
【摘要】在高中教學工作中,隨著歷史教學的要求逐漸提升,為了確保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教學工作的效果,史料教學逐漸被運用了起來。所謂史料教學就是將史料加入到教學工作中,從而打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否熟練的對史料進行分析、歸納以及運用成為了衡量其學習水平的主要途徑,本文就針對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教學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史料教學 高中歷史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050-01
引言
在高中的所有課程中,由于歷史學科的內容大多以文字資料的形式體現,因此,該學科的教學往往十分枯燥乏味,但是歷史作為一門高中較為重要的學科之一,其教學的效果是必須要保證的。針對這一情況,史料教學被逐漸的運用到了高中歷史教學中,通過對史料中的歷史事件和故事的講述,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了高中歷史的教學效果。
1.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中,主要包括了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證實、歷史解釋、家國情懷著五個方面,其中史料實證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料證實是歷史學科諸多素養得以實現的必要途徑,因此,在高中的歷史教學中也應該將史料教學融入其中,從而讓學生具備歷史學科的諸多素養,從而在實現教學目的同時達到立德樹人的要求。
2.史料教學的具體運用
2.1充分挖掘教材史料
為了能將史料教學運用到高中的歷史教學中,需要老師對課文進行詳細的了解,并對其中的史料進行深入的分析。針對已有的史料資源,老師應該進行進一步的篩選,是選擇的史料資料更為貼近歷史教材的內容。例如,老師對那些具有典型性、啟示性、情境性以及深刻性的史料資料進行整理,并將其體現在歷史課的引言、歷史縱橫以及資料回放部分。在歷史課堂教學開始以前,老師應提前對自己整理出來史料資料進行深入的分析,將一些問題的答案提前圈點出來,并在歷史教學中結合這些史料對學生進行提問,突破傳統歷史教學只講書本知識的教學形式。在史料教學的實際運用過程中,還應該與教材中的史料進行有機的結合,并向學生提出其中存在哪些必然的關聯,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歷史的興趣進而參與到歷史課堂的學習中來。
2.2適當補充課外史料
在運用史料進行高中歷史教學時,教師不能僅僅將目光放在教材史料的運用上,還應該對一些課外史料進行運用,從而使教學的內容多樣化。想要讓學生在以后具備足夠的史料理解能力,在高中對其進行史料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史料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文字、圖表等等形式多種多樣。值得注意的,在學生進行文字史料的學習時,往往會因為理解不了史料中的文字而對史料產生誤解,影響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想要讓學生具備獨自閱讀并理解史料的能力,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導,從而為學生打下基礎,先從簡單的了解史料的大致意思開始,逐步的加深對史料的理解,直到學生能夠進行適當的運用,最終是學生熟練的掌握閱讀史料的能力。
2.3有效聯系教材內容
史料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看待歷史的角度,要知道看待歷史最正確的角度就是歷史。這就需要老師將高中歷史教材與史料合理的聯系到一起。在歷史教學中,對史料的運用不求具有很多的數量,但是每一份被運用的史料都應該是與教材向貼近的,這樣才能夠確保歷史教學的質量得以保障。
2.4利用先進手段創建情境
史料教學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意義非凡,而想要對史料進行高品質的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創造的學習情境也是不可缺少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教育事業中也逐漸應用了越來越多的先進手段,比如多媒體設備以及投影儀等等,都可以進行輔助教學。教師可以借助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創設合理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歷史情境中感受歷史的氛圍,從而對史料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歷史情境的創設應該與教學的內容相符合,引導學生融入歷史環境中去,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結語
從上述分析可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對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以及提高歷史教學的水平,逐漸在教學工作中運用了史料教學。而在史料教學的運用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對史料的不合理運用反而會適得其反,上述的觀點和建議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尤海波.文字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現代化. 2017(40)
[2]李秋玲.歷史資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的探討[J].科技資訊. 2015(06)
[3]王江顏.淺談微課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