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具有課堂網絡化特征的“課聯網”,要求財務管理專業課與互聯網相融合;其共建共享的基本保障是優質的教學資源與信息化教學設施及技術的應用。本文針對當下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聯網”共建共享的實際情況,主要研究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聯網”共建共享的基本內涵與特征,還探討了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應用“課聯網”共建共享理論的重要意義及應用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 課聯網 財務管理專業 共建共享 理論 實踐
【課題】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聯網”共建共享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課題編號:XJK016C
ZY088)。
【中圖分類號】G712;F2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035-02
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科技不斷發展,“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模式已經遍布全國院校各個專業,我國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也不例外。然而,隨著財務智能化的不斷發展,財務機器人的逐漸使用、財務共享中心的興起與發展等,財會行業迎來了重大變革時期,其生存環境的變化,帶來傳統會計崗位轉型,同時也對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1]。為順應新形勢,培養出適應未來經濟高速發展的復合型財會人才,將“課聯網”共建共享模式應用于高職財務管理專業教育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時代意義。因此,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不斷創新的背景下,進行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聯網”共建共享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1.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聯網”共建共享的基本內涵與特征
目前,對于“課聯網”的基本內涵,學界還未定統一和規范界定。有學者認為“課聯網”主要指促使傳統課堂螺旋上升式發展成為互聯網在線課堂的一種愿景[2],其是“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成果[3]。是基于開放教育形成的新理念,以一種新型的教育信息化課程臺的形式存在,是一個以龐大的高校教務教學信息庫、專業軟件管理、云技術等建立的,為在校大學師生提供關于學習資源共享和交流合作的互動共享平臺[2]。可以說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聯網”共建共享是時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新型教學資源共享教育模式。其應用于高職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中,主要具有傳統課堂網絡化、專業課堂教學智能科技化、專業理論實踐化以及課程平臺多元化等特征。
1.1傳統課堂網絡化
我國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即使運用了“課聯網”共建共享教學模式,依舊可以使用傳統教學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傳統教學模式的教育空間與時間不受限制。例如,在應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時,教師可在除教室以外的區域進行專業課程直播,或事先錄制好課程視頻,讓負責人定時播放;如此,學生則可通過信息技術遠程上課;對于想鞏固專業知識的學生而言,還能直接重新觀看相應的課程視頻。因此,“課聯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具有將傳統課堂網絡化的基本特征。
1.2專業課堂教學智能科學化
在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教學中,教師應用“課聯網”共建共享教學模式進行講授,除了教師遠程教學之外,還能邀請其他專業教師或教授進行遠程上課,豐富教學主體,為學生拓展專業知識,帶給學生特殊的學習體驗。除此之外,“課聯網”共建共享教學模式能實現教學管理智能科技化。例如,教師進行與遠程授課時,可對班級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實施遠程監控,教師可隨時隨地查看學生學習情況,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課聯網”智能科技化能將學生學習情況統計。例如,學生進行鞏固財務管理專業知識時,課程點擊量會由相關系統統計出來,進而教師根據統計情況分析教學規律與對策,從而幫助學生鞏固相關專業知識。
1.3專業理論實踐化
財務管理專業課的傳統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這一問題,高職教師應用“課聯網”共建共享專業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可將專業理論知識實踐化。首先,想要應用“課聯網”共建共享教學模式進行講授,就須完善互聯網基礎設施[3],考慮成本經濟負荷。因此,需要學校參與實踐進行調查。其次,作為新型教學模式,“課聯網”共建共享教學模式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實踐機遇。例如,在講授時,教師可以遠程直播財務管理專業相關工作現場,讓學生近距離體驗今后工作情況,從而促進學生重視實踐訓練。最后,“課聯網”共建共享教學模式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對財務管理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在“課聯網”共建共享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選擇課程進行線上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既能將更多的學習機會帶給學生,增強學生進行專業實踐的自主性;還能有效監督教師教學態度,進而有利于教師教學綜合素質的提高。
1.4課程平臺多元化
網絡平臺是“課聯網”共建共享教學模式的主要優勢。對于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與建設,也應與時俱進,不僅要面向就業市場,以工作實踐為導向,還應注重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訓練,及靈活處理和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可以與社會相關專業人士及企業實踐專家等聯合錄制財務管理業務處理的視頻或微課,通過“課聯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網絡平臺傳授于高職學生;還可以與其他具有專業優勢的高職院校進行合作,將現有教育資源等深加工與優化配置, 提供不斷更新和具有實用價值的教育資源和數據,并采用先易后難的程序分步實施,開發一些符合理論要求、實踐性較強以及切合時代發展的財務管理課程,以打造屬于學生間、師生間、學科間、高職院校多元化的財務管理專業“課聯網”的共建共享模式,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接觸且學會更多的專業知識,并更深層次地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樂趣,通過線下面授結合線上數字化學習氛圍的建設,帶動高職大學校園文化的進一步發展,促進學校更科學化、規范化地教學與管理[3],為當下國內高職財務管理專業教育理論與實踐模式的日益完善奠定基礎。
2.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聯網”教學共建共享主要策略
2.1樹立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聯網”共建共享的新理念
作為應用型專業,財務管理專業在我國高職院校設置課程時,需要緊密結合“課聯網”共建共享要求,在建設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平臺時,遵循其規章制度、技術標準以及合作條款,并不斷研發出教學資源共享可長期發展的策略,結合實際情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完善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并樹立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聯網”共建共享的新理念。例如,在建設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可以結合社會知名企業財務管理相關工作規章制度、培訓教材以及崗位經驗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建設方案,或者與企業合作,在企業中成立實訓部門,取得其相應的技術支持,在教學過程中與企業財務部門進行教學連接,有助于學生專業素質提升與職業能力的培養。
我國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在制定教學資源“課聯網”共建共享策略過程中,除需要考慮學校利益之外,還需考慮社會人士或企業等其他參與主體的利益,完善高職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合作機制。
首先,高職院校須組織建立負責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專業部門并配專業技術人員,主要工作為細化其他主體合作細則、組織及協調展開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工作,保證“課聯網”共建共享能在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有效應用。
其次,作為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引導者,高職院校還需建設其運行管理機制,對于經費投入、過程規范、使用權限以及技術支持等方面的問題需要認真分析研究并及時解決,為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工作提供高質量的參考準則,確保工作有序進行。
最后,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共享教學資源質量要求較高,因此,高職院校應該與其他參與主體一同構建教學資源共建共享質量評價機制,制定評價標準,以保證“課聯網”平臺上財務管理專業共享教學資源的優質性。
2.2嘗試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教學共建共享的產業化與市場化運作
據相關資料顯示,國外已經擁有成熟的產業化以及市場運作化模式,高職院校在制作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國外標準制定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規則和標準,促進其科學、規范化建設。此外,“課聯網”共建共享需要大量設備、專業技術以及專業人才,才能落實于財務管理專業“課聯網”教學資源共享工作,但對于我國部分高職院校而言,由于這些因素的影響,而不能有效建立財務管理專業“課聯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教學模式。因此,高職院校首先需熟悉我國現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取得一定的政策保障,其次需組織相關部門積極探索產業結構、產業運行模式以及市場化的工作模式,構建靈活多元化的教育共享資源,進而推動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續發展。再次,針對高職院校建立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共享教學模式缺乏經濟、技術以及設備等問題,我國教育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應該加大投資,幫助高職院校拓寬合作渠道以及合作形式,通過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投資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項目;進而加快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共享建設的速度。
2.3構建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教學共建共享教學績效評估體系
高職院校在建設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教學模式時,還需構建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績效評估體系,以激發其他參與主體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質量。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的專業教育教學成果和績效的評估者為財務管理專業課程專家,這樣的評估制度不能滿足學生以及其他參與主體的實際需求,為了更科學、有效地發現問題和進行評價,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教學共建共享教學績效評估聘請專家外,還需充分征集和聽取學生與其他參與主體財務部門管理人員等相關人員的意見;由多方在公平、公正以及公開等原則下進行或參與評估。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應設置相應的獎勵機制,對于表現優異的工作者、教育者以及學生要及時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充分調動財務管理專業資源共建共享的參與者的主觀能動性。
綜上所述,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聯網”共建共享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對我國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基于我國教育改革深入發展、信息科技迅速進步以及財務智能時代的到來,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應用“課聯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教學模式,不僅能提升教學效率;而且有利于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掌握更多專業知識,提升職業能力,為今后步入財務管理崗位奠定良好基礎;進而促進我國財會行業的順利轉型和財會專業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齊潔.基于財務共享中心的會計轉型與高職會計教育改革探討[J].商業會計,2017(23):119.
[2]王繼龍.課聯網——網絡空間時代的“互聯網+教育”[J]. 中國教育網絡,2015(07):68.
[3]王競野.淺論大學生“課聯網”的作用與意義[J]. 課程教育研究,2013(30)
作者簡介:
鄭惠尹,湖南永州人,永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本科,碩士、研究方向為會計學、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