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優化創客空間的模式,保障知識交流的通暢,從而加快高校創客空間的知識流動和循環,促進知識共享,激發知識創新。本文從高校創客空間的特點出發,研究高校創客空間知識交流的內容和過程,從而構建高校創客空間知識交流機制。
關鍵詞:知識交流機制;創客空間;高校
創客空間是指一群具有相似愛好或興趣的人們,針對某一課題或感興趣的主題,盡全力激發各類創意,設計營造出一種知識交流、創新、協作、融合、共享的氛圍,聚在一起進行創意交流、動手實踐、學習成長,最終實現知識創新的過程。高校創客空間是創客空間的一種,它自身具有合作分享型、知識創造性等優勢。基于知識交流機制的高校創客空間,是指在知識交流這一環境背景下,由高校創客空間成員進行知識的交流,借此來刺激知識的碰撞、流動、傳播,最終實現知識創新。高校創客空間中必然會發生知識交流,知識交流是知識流動和循環的保證,是知識共享和知識創新的基礎,能夠促進高校創客空間模式的不斷演化。如何構建知識交流機制是高校創客空間研究中的重要問題,是優化高校創客空間并維持高校創客空間可持續發展的必要環節。
1 高校創客空間概述
1.1 創客空間
創客空間從具體化角度來說,是指人們因相似的興趣和愛好而聚集在一起進行交流協作并創造新事物,愿意分享、提倡將創意變為現實的精神理念,或者是一類創意交流、動手實踐、學習成長的平臺。或針對某一課題進行創新性研究的實體工作空間,抽象化地表述則是借助創客們的創意設計營造出一種知識交流、創新、融合、共享的氛圍,在這種氛圍內創客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知識的創新。
創客空間具有實踐創造性、協作分享性、學習研究性的特點。
1.2 高校創客空間
高校創客空間的主體是依托于高校全體師生為參與對象,依賴于高校豐富的學術資源,借助多樣的知識交流模式,從而達到知識碰撞、知識共享、知識協作,并且實現知識創新。目前在中國比較有代表性的高校創客空間有清華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和同濟大學,逐漸形成的創客空間生態圈致力于為中國高校創客教育的發展作貢獻。高校創客空間的建立,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夠讓學生學會主動分享、善于創新、勇于承擔的精神。不但可以推動某些技能的學習和深入研究,還能催化知識交流與創新,成為科學技術而服務的重要基地,為高校師生的各項活動提供幫助。
1.3 高校創客空間的特點
1)擁有豐富的知識資源。高校是知識的集聚地,擁有豐富的知識資源,可提供高校師生利用。高校具備知識創新的強勁能力,高校師生一般善于科學研究,可利用所掌握知識進行創新。高校師生在高校創客空間可以圍繞某一主題,依賴高校優勢,借助一定的技術工作以及設備進行學術研究或產品設計,并將研究或設計成果進行共享。
2)具有穩定的成員關系。高校創客空間與其他創客空間在成員結構上也存在很大不同,高校師生結構關系十分穩定,所以高校創客空間成員間關系融洽,更利于知識交流一知識創新。
3)具有學術研究的集中性。任何一所高校都具有自己的優勢學科,優勢學科進行知識交流與知識創新的同時,高校創客空間將會更有學科的話語權。同時,高校創客空間因高校環境而具有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
2 高校創客空間知識交流機制的內容
2.1 高校創客空間知識交流的要素
高校創客空間作為知識交流的一種形式,包含了三個要素:1)知識交流的主題,一般包括知識發出者和知識接受者,即參與高校創客空間的人。2)知識交流的課題,即知識交流主題在高校創客空間中所進行的交流的知識,以及經知識碰撞后發酵形成的創新知識。3)知識交流媒介,指高校創客空間知識交流中知識傳遞的渠道、形式、空間等。三者在高校創客空間知識交流過程中的關系是知識交流主題通過利用知識交流媒介使知識交流課題在知識交流主體間流動、傳播,最終實現知識創新。
2.2 高校創客空間知識交流的主體
不同于以往知識交流主體要區分知識發出者與知識接受者的身份差異,在高校創客空間環境范圍內,高校創客空間成員作為知識交流主體,知識發出者與知識接收者的身份趨于重合,并強調知識交流主體身份平等。高校創客空間知識交流的主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1)學生創客。2)高校教師創客。
2.3 高校創客空間知識交流的過程
高校創客空間知識交流活動順利進行需要參與者進行循環往復的知識交流以及知識互動、知識碰撞。高校知識交流的過程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產生創意,產生創意的的基本條件是:1)創客成員們進行激烈討論。2)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系統思維、直覺靈感,多種認知方式綜合運用是必要環節。其次是知識碰撞,在高校創客空間中知識碰撞實現條件包括1)成員間知識結構有交叉部分2)
成員間有共同的研究興趣。最后是知識轉移,高校創客空間知識轉移由兩部分組成,隱形知識轉移和顯性知識轉移。
3 高校創客空間知識交流機制的構建
3.1 高校創客空間的情感機制
在高校創客空間中,情感機制可以刺激高校創客空間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也可以協調高校創客空間成員言論和行動,增強成員之前聯系的紐帶。高校師生本身存在情感聯結,學生對教師存在固有的認同感和依賴感,借助情感機制可以更好地進行知識交流。情感機制借助人們情感趨同特征,使高校創客空間成員存在相似的心理感受和情感表達,進而成員的情感需求與價值訴求會更加一致。高校創客空間成員間則會形成默契與依賴,成員們只是交流活動將有精神力量去
維護。
3.2 高校創客空間的協作機制
高校創客空間成員在知識交流中通過借鑒來協調完善自身知識儲備,持續不斷的合作過程中使得高校創客空間成員間形成知識互補的結構關系,促進創客們知識的融合,降低知識傳遞與融合成本的機制。借助協作機制有利于形成知識交叉,發生知識碰撞,從而催生知識創新的成果。
3.3 高校創客空間的信任機制
信任機制在高校創客空間知識交流機制中是必要的。因為在高校創客精簡知識交流機制過程中,高校師生在信任同伴品格、能力的基礎上,才會坦誠表達個人的觀點。高校創客空間成員從心里認知角度出發,相信高校創客空間管理運行完善以及高校創客成員愿意分享知識表達觀點。設定信任機制使得高校創客空間處于相互信任的氛圍中,創客成員便更加愿意進行知識交流,愿意運用自身知識儲備為其他創客成員提供幫助,并愿意相互表達各自知識的創新觀點。
綜上所述,高校創客空間情感機制是基本保障的運行機制,高校創客空間協作機制是為了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高校創客空間信任機制是更優化、更完善的運行機制。三者存在遞進作用的關系,情感機制、協作機制是高校創客空間知識交流的基礎機制,而信任機制則是更高層次的機制,強調更高質量的高校創客空間知識交流保障。
參考文獻
[1]彭仁賢.創客空間發展的中美案例對比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02):39.
[2]蘇佩堯.高校“創客”實驗室開放的內涵與誤區[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01):250.
[3]張寧.分鐘分類系統的用戶行為特征分析[D].山西大學,2013:17.
[4]陳藝.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的構建[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5(02):56-58.
[5]王煥景,丁志健.知識生命周期視閾下高校圖書館社會化知識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03):100-104.
作者簡介
魏碩(1985-)女,吉林長春人,館員,就職于長春師范大學圖書館,圖書館學專業,研究方向: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文獻資源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