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課文整體性教學原則是把語言信息整體輸入,把握課文的主題,圍繞主題通過主線與結構互動,以這樣的方法來組織語言信息輸入,將零散的教學過程變為完整的系統結構來認知,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知識系統,能系統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篇章結構,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有趣、和諧、完整,這樣有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并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
關鍵詞:英語教學;主題課文;整體性原則
在英語教科書中,學生獲取知識主要通過學習課文來得到。但在教學中,一方面是相當部分教師在解釋生詞、詞語搭配、造句訓練等方面花費了太多時間,導致過多地重視語言形式而忽視了對內容的理解,結果課文被肢解得支離破碎,影響了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題或思想。另一方面,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唱主角,學生當配角,沒有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方針,而他們思考和語言實踐的時間是不夠的。要改變這種狀況,責任在教師,要從教學方法和過程上下工夫,吃透語言教學的規律。以下是筆者在課文整體教學方面的探索和嘗試,效果比較好。
一、 了解、掌握課文的中文或大概內容(大意)
這是訓練和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有效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讀書習慣和技巧,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意義是長久的。因為閱讀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語言交際能力,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更是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有力杠桿。以初中九年級仁愛版教科書上冊Page101 Section
C 《The Importance of Computers》短文為例,筆者通過下面幾個步驟進行整體教學方法的嘗試。
Step 1 呈現:把有電腦、地球、宇宙飛船、人造衛星等,以及醫院、工廠、學校等場所的多個畫面在電視屏幕上展現在學生面前,并提出以下兩個問題以活躍課堂氣氛。
What are they?
Have you seen them?
Step 2 快速閱讀:了解課文大致內容,如電腦的發明時間,電腦可操縱飛船,醫生用電腦給病人檢測身體和治療疾病,工廠技術人員用電腦操縱機器人進行工作等眾多用途。
Step 3 再呈現:教師利用之前幾個畫面簡述課文內容,同時邊說邊在黑板上標注生詞和關鍵詞組,給學生以課文的整體印象。如doubt,tiny,brain,cancel,connect,no doubt,with the help of,for instance,work on。
Step 4 慢速閱讀:提供課后練習冊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它們去細讀一遍課文,以詳細了解現在人們與電腦的密切關系。如:(1)What do you mean when we talk about computers?(2)What can computers be usually used to do?(3)Why do we say the Internet is making the world smaller?
Step 5 讀熟課文:先聽錄音,后跟錄音讀,接著讓學生自由朗讀,最后教師檢查個別或集體朗讀,讀后教師要在語音、語調等方面作出評價。
二、 在整體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詞匯、語法等知識的教學
在整體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對詞匯、語法和語言結構去教學,以便引導學生深入掌握詞、語法和語言的用法,并促進聽說讀寫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解決這點的步驟是:
Step 1 講解課文語言點:先由學生自行提出閱讀過程中發現的語言難點或重點,教師直接解答或先板書在黑板上后再進行講解,并舉例子加以說明。
Step 2 要求學生口頭、筆頭練習帶重點和難點的練習。一般情況下除了做好課內的之外,教師還準備課外的給他們加強操練,做到熟能生巧。
三、 啟發和引導學生對整篇課文作深層次理解,做到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深層次理解的問題要有創造性。它要求學生利用作者所傳遞的信息、憑借自己的社會背景知識、生活經驗進一步理解課文,使主題的思想與信息密切聯系起來。既有邏輯性,又超越了課文文字符號所傳遞的信息而進行的思維推理活動。具體措施是:
Step 1 在學生對課文表層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問:(1)Is it good for us to use computers too long?(2)How should we use computers properly?
Step 2 讓學生自由討論和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使課堂教學充實,并在輕松的節奏和愉快的氣氛中進行。
Step 3 口頭復述課文。可以要求學生先作嘗試,然后由教師作示范。
四、 通過讀、寫結合,鞏固所學知識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運用所學知識,就要進行讀、寫結合,遵循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理論——實踐”的規律,使教學效果最終得到保證和體現,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具體步驟:
Step 1 提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短文讓學生進行閱讀。如本文屬于科普類文章,就向他們提供類似的短文,再由他們談一下感想。
Step 2 在前面已領會課文內容的前提下要求學生縮寫課文或寫一篇簡短的讀后感,通過這樣,為以后的英語寫作打好扎實的基礎。
Step 3 要求學生做有關詞匯、語法等知識的練習,可用選擇題、完成句子和完形填空等形式檢查、鞏固。
上述做法充分體現了對課文的整體性教學原則,改變了傳統的分塊教學法的弊端。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始終把整篇課文當作一個整體來教學,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既不破壞課文內容整體性、趣味性,又不影響學生對課文的整體理解,有利于學生對所學語言內容的整體認識,有利于培養閱讀技巧和理解能力,真正做到見木又見林。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遵循教學規律。
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努力探索好的教學方法,使外語教學更加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更加符合心理學的規律,積極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讓外語教學更有科學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作者簡介:吳愛順,廣東省恩平市平黃岡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