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可以劃分為概念課、計算課、應用題和幾何課。幾乎每個新知識階層的起始啟蒙,學生必須想辦法先弄明白與數學概念相關的基本問題。這些概念是很重要的,是數學知識的基礎,它們彼此相關,也深刻影響著其他基本數學的學習,因此,數學概念課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對學生的教育質量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策略
一、 小學數學概念方面教學的常見問題
目前,我校教師通過對一些概念課調研發現,很多教師往往在不經意間把對數學概念類課上得冰冷死板,無味,趣味不足,缺乏活力,學生不能夠通過分析,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時無視概念類訓練過程,忽視概念之間的聯系,忽略概念的靈活運用。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 概念課背離現實背景教學。在概念類教學中很多教師的第一件事,就要求學生背誦概念,加強鍛煉,增強對概念的直觀了解。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影響核心概念教學的根本目的,因為學生不理解概念的真正含義,當這種概念需要實際應用時,他們往往不知所措。
2. 孤立的教學概念。許多教師經常分開講授各種不同概念,雖然這種教學是課程課時的需要,但是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系往往無法講解到位,學生學習掌握各種數學概念顯得零碎,有些欠缺系統化,不僅給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設置障礙,而且使得對相關概念的記憶更困難。
3. 倉促歸納的數學核心概念。數學概念的形成是一個過程,不斷地重復建筑和解構。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這個概念,明確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相應的本質屬性及外在的表現,這是教學概念應達到的教育目標。然而部分老師對概念的講解歸納太早,學生還沒有形成初始外在感受,教師已經迫不及待歸納總結。
二、 小學概念類數學教學的基本策略
1. 對學生而言,概念一定要置身于現實的背景進行了解。數學概念是抽象的規范,嚴格的系統,小學生心理特點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外在具體感知。因此,我們必須建立數學和生活之間的橋梁紐帶,提供豐富的外在感知材料,千方百計豐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感性材料。數學概念必須位于現實世界背景下,其中通過積極的個人經驗,結合實際數學,通過完整的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式教學,使用數學概念解釋生活現象,這樣概念才能在學生心中建立深刻的內涵。
2. 概念的反復建設理念。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反復的教學體驗能夠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驗概念“建設—重建—解構”的構筑過程,能夠最大化提高教學效果。
3. 著眼于生活應用概念。概念教學應遵循一般的“生活—抽象—應用”這樣一個循環反復的過程,強調從學生已經經歷的體驗出發,學生首先學會使用思維來觀察,分析數學方法,親身經歷抽象成數學模型的實際問題,并解釋其中概念的應用過程,理解它們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緊密聯系,使得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知可以在對相關生活體驗的第二次接觸過程中進行升級。
三、 小學數學概念課的基本模式
我認為概念課程應被分為四個過程:1. 引進概念;2. 概念的形成;3. 鞏固;4. 系統概念建設。
1. 引入概念,數學概念是抽象的、嚴謹的、系統的,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則是容易了解和接受具體的、直觀的感性認識,因而,我們在教學之始應當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搭建起聯絡的橋梁,供給豐厚、典型、多元化的感知材料,想方設法地充實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感性資料。概念引入的途徑是多樣的,可以經由直觀引入、計算引入,也可以從情境設疑引入、聯系生活實際引入、常識引入。
2. 概念形成。學習數學概念有兩種基本形式:1. 觀念的形成;2. 概念同化的過程。由于學生在向邏輯思維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年齡特點,思考生活場景圖像,仍然是學生的學習數學概念的主要形式。聯系實際情況進行概念教學是一個累積的,漸進的過程,是數學概念教學的心臟。數學概念的形成要經過外觀的直觀感知到揭示數學本質兩個基本階段,視覺感知和表示是基于生活常識建立的概念,揭示了概念的數學本質則是數學教育的一個根本任務。
3. 鞏固概念。抓住概念核心要義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學生往往需要大量時間來完成概念的最后掌握,從具體到抽象,從形象外在到內在實質反復進行。學生需要使用各種方法,以促進維護學生的認知結構的概念系統性,并通過不斷運用,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創建新的概念來鞏固。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習的這些不同的概念,要求我們在解決問題中有意識地使用他們。教師應建立尋求生活的概念原型,以幫助數學關系生活,讓學生通過概念解決具體的生活實踐問題,深化鞏固概念的理解。
4. 建立系統的概念。一個概念還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的心目中,這個概念通常會被隔離,不能連接到學生的知識網絡結構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概念聯系在一起,這個概念在垂直或水平聯系之間尋找構成系統的知識,提取和應用概念信息,課本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轉化為數學結構,也有利于促進知識技能開發,讓學生培養起更高的數學興趣。
三、 結論
對概念進行教授是如今中小學數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是數學基本常識和基本方法基本能力教授的中心,準確了解概念是學好數學的根底,學好概念是學好數學最主要的一環。一些學生數學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常常是最直接的原因。數學素養差往往發生在對數學概念的了解、使用和轉化等方面的差別。總之,在小學數學教授中,可以將概念詳細化,把單調的概念意義形象化,不只有利于學生順利地、高效地學好數學知識,更有利于學生興趣的培育、智力的開發、才能的展現,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參考文獻:
[1]馬向陽,邵漢民.淺談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概念的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2.
[2]張麗麗,楊紅偉,任建華.學習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及課例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1.
[3]夏笑笑.從教師到廚師——探析小學數學幾何知識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
[4]李秀萍.優化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發展數學思維能力[J].學子:理論版,2014.
[5]俞小英.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概念教學的開展路徑思考[J].好家長,2015.
作者簡介:陳麗云,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縣靖城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