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兩??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實現學生自主能力、閱讀能力的同步提升,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意義;對策
在21世紀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社會對人才的知識、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應試教育體制培養出的人才,已經難以適應現代激烈競爭的需要。而人才的“自主、創新”能力,則是科技競爭時代國家和社會所渴求的。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的教學存在著長期忽視學生課外閱讀的傾向,正是因為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不重視,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低下。基于此,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和閱讀能力,實現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同步提升。
一、 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意義
(一) 有利于促進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同步提升
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我們應當強化兩個方面的能力:“自主”、“閱讀”。從根本上講,無論是自主能力,還是閱讀能力,都是小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能力。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可以調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而閱讀則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基礎知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在夯實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促進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同步提升。
(二) 是實現新課程改革基本目標的需要
時至今日,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許多年,但效果卻不甚理想。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忽視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踐行了新課程改革所要求的“知識與技能”目標,這對于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實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 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調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新課程改革對現代教師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素材,并將課外閱讀作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是調動和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途徑。由此可見,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良好教學效果的實現。
二、 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對策
(一) 內外結合,授以方法
所謂內外結合,授以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有機整合起來,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對于小學生而言,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都需要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指導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將課內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上,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在閱讀的過程中,筆者曾教給了學生幾項技能:讀、查、畫、摘、想、記。這里的“讀”是指學生要讀文章的內容,知道其中的含義;“查”是指學生在碰到生字詞的過程中,要學會通過查閱工具書或者是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含義;“畫”是指學生要學會將一些重點的句子、意義深刻的句子畫出來;“摘”是指學生要學會將一些優美的佳句摘錄下來;“想”是指學生在閱讀之后,要學會思考,并體會閱讀文章之后對自己的指導意義;“記”是指學生應當背誦一些優美的片段和范文,以為自己所用。這幾個方法的運用,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積極的意義。此外,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還需要掌握精讀法、跳讀法、瀏覽法等。對于課外閱讀而言,精讀法是最常用的,因為只有學生把文章讀熟讀透,才能夠體會到其深層次的含義,最終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 科學指導,自主閱讀
在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自己的角色和定位,避免對學生產生過度的干擾,影響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谛W生鑒別能力較差,且面對良莠不齊的課外讀物,學生們往往會感覺到無從下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指導和幫助學生選擇一些內容健康、難易適中、豐富多樣的課外讀物,如兒童文學、科學幻想故事等,對于小學生的成長而言都具有積極的作用。隨著學生閱讀積累和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要由傳統的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到培養學生自主選擇課外讀物,自主閱讀,最終促進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
(三) 讀寫結合,相得益彰
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和寫作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在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寫讀書筆記等方式,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和表達能力提升。在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的過程中,筆者推薦兩種方式:表格式和心得式。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筆記常用的方法是表格式,即學生將自己閱讀的項目、日期、書名、作者以及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精彩片段通過表格記錄的方式記錄下來;而心得式適用于已經有了一定寫作基礎的學生,學生在閱讀之后,將自己的一些感想、心得記錄下來,加深學生對文章真實含義的理解??偟膩碇v,無論是表格式還是心得式,所體現的都是學生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的模式,體現的是“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思想。在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監督和管理,并通過這種監督,慢慢地讓學生將這種讀寫結合的方式內化為自己的習慣,最終促進學生自主閱讀和自主寫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生而言,課外閱讀能力,是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拓展學生視野,讓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實現學生自主能力、閱讀能力的同步提升,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周江艷.閱讀教學亟待加強[N].中國教育報,2008,3.
作者簡介:蔣文兩,貴州省遵義市南部新區保利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