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質量低下,教師沒有享受到教學成就感,學生也不愿意上語文課。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藝術是每一位教師都在關注的話題,本文探析了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就如何增強語文教學質量這一話題提出了幾點意見。
關鍵詞: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人教版;教學現狀
農村地區經濟條件落后,教學資源十分有限,這為開展有效教學帶來了阻礙。另一方面,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仍然沒有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得到全面普及,應試教育理念下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諸方面因素影響,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質量遲遲難以提高。基于此,廣大農村初中語文教師非常有必要開展教學藝術研究。
一、 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現狀
1. 教學方法落后,課堂效率低下
雖然新課程改革工作正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開展之中,但是在經濟面貌普遍落后的農村地區,教師對語文課程改革工作的認識不到位。大部分教師執著于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方法,沒有關注到學生課堂主人公地位的凸顯。課堂上,教師依靠多年的教學經驗做著千篇一律的課文講解,學生依賴于教師獲得知識,不愿意主動進行思考。長此以往,師生互動缺失,教學更加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2. 主體意識淡薄,學生缺乏興趣
如果將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政治這幾門學科進行橫向比較,毫無疑問語文絕對是學生最不感興趣、最無所謂的學科。不少學生認為:語文不就是說話嗎,反正是母語,隨便學學就好了。上課時,學生漫不經心地聽講,一到考試就拿起教材或者筆記死記硬背,考試結束依然是一副不以為意的樣子。這些都反映了學生學習主體意識淡薄,缺少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3. 輕視情感教育,教學蒼白無力
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風格多樣、類型不一,目的就是讓學生借助于課文領略世間百態、形成健康情感。但是反觀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輕視情感教育目標的達成,片面傳授文章結構和藝術手法方面的知識,一篇文情俱佳的文章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教學蒼白無力。
二、 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藝術
1. 引入現代教學設施,增強教學效果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工作的逐步推進,教育部門加大了語文教育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設施正在逐步得到改善。教師應當在語文課堂上引入現代化教學設施,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彌補現有教學手段的不足。這將會從視聽兩個角度給予學生全新的語文學習體驗,是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一次改革,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在七年級上冊《雨的四季》一課教學中,筆者制作了豐富精彩的課件用于課堂導入,效果非常不錯。首先,正式上課之前,利用大課間休息的十分鐘時間為學生播放了一首光良演唱的歌曲《雨》,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然后,趁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之際,分別出示春雨、夏雨、秋雨、冬雨的四幅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四季之雨。最后,任意請幾位同學談一談剛才欣賞歌曲和圖片的感受,加深學生對四季之雨的認識。通過這樣的層層遞進,學生被帶入了課文情境,顯著增強了教學效果。
2. 借助農村生活元素,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他們才會愿意主動完成語文學習,才會愿意認真完成語文學習。過去那種灌輸式教育極大消耗了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不僅沒有實現三維教學目標,反而讓學生將語文學習當作一種負擔,用敷衍的態度對待語文。教師進行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時,應當體現趣味性,盡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滲透語文知識,不僅讓他們學到知識,同時體會到用語文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樂趣。生活處處有語文,巧妙以農村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導入教學,勢必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為了充分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教師不如從日常生活角度切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就在身邊,將語文知識的學習當作生活常識的一次學習。
七年級上冊《春》一課教學結束之后,在學生充分認識到這篇散文創作手法之美的基礎上,筆者為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請走到鄉間田野,親身領略春之風采,然后模仿課文,用筆寫一下你眼中的春天。農村學生身處廣闊無垠的自然環境中,鄉間的一草一木無不蘊含著春的精彩,布置這樣的作業不僅不會讓學生覺得無從下手,還提高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3. 滲透情感態度教育,豐富教學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三維教學目標有機組成部分之一,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不應忽視情感教育目標的達成。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之間接受情感教育。
在八年級下冊《飲酒(其五)》古詩教學結束之后,筆者設計了課后探究任務:陶淵明創作了《飲酒二十首》,除了今天已經學習過的第五首,還有其他十九首。這十九首詩同樣借酒為題,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現實和人生的感想,請結合課前收集整理的資料,任意選擇一首飲酒詩比較鑒賞。學生通過互聯網、圖書館、合作討論等多種方式展開了分析,探究過程中他們漸漸了解到陶淵明恬淡曠遠的襟懷和孤傲高潔的品格,有效接受了情感熏陶,實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目標。
農村初中語文有效教學是一門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藝術,教師應當以學生的進步與發展為核心,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實現最大的教學效益。只要全體師生充分發揮雙方的主觀能動性,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參考文獻:
[1]譚成穎.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藝術[J].成功:教育版,2010,7(11):124-125.
[2]李俊文.淺談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藝術[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4,6(09):69-70.
[3]劉永翠.淺談農村初中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J].課外閱讀旬刊,2011,2(05):94-95.
作者簡介:
賴崇娜,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高橋鎮第一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