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學校教學模式的內容變得越來越豐富,不僅有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出現了許多新型的教學模式,其中“學習共同體”模式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就中職院校電子專業的學生來說,采用“學習共同體”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綜合水平的發展,增強其對于所學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電子學生;學習共同體;實踐研究
近年來,對于中職的電子專業學生在專業知識與能力的要求上也不斷地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其需求。因而,為了能夠更加有效地培養中職學生的職業能力,我們對“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研究。
一、 “學習共同體”的提出
為了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現今一些教育實踐者根據更新的教與學理論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研究。這些理論包括情境化學習法、協作學習法、分散認知法以及建構主義等。所有這些理論都強調了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增強參與意識與互動意識。而認知靈活的理論、問題解決法以及情境化學習法都強調問題解決能力在學習與實踐中的重要作用。而一些研究顯示出,當學習者是在“學習共同體”的模式下進行學習過程時,學習的效果大大提升。因此,如果把“學習共同體”的教學理念與模式與現存的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結合的話,對于學習者學習成效的提升效果必定十分明顯。
二、 中職校電子專業學生學習現狀
中職的電子專業學生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習《電工基礎》所存在的問題包含以下幾項:
1. 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比較大
經過對電子專業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對于學習的觀察與研究,發現學生在學習這門課之前,部分學生在有關電工知識方面的基礎較好,而還有一些學生是完全沒有接觸過電工類知識的。在對于電工知識的了解度上差異比較明顯。
2. 教學方法比較滯后
現在對于《電工基礎》的教學與學習,仍然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來確定課題,并且針對課題來布置相應的任務,而學生則是相對被動地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一方面來說,忽略了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的需要,不利于學生交往能力與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也使得整個教學顯得呆板而沉悶,容易造成學生產生對課堂的厭倦情緒。
3. 在學生的管理上壓力比較大
一個班級的容量大都在幾十人左右,在傳統的教學當中,從各個方面來看,無法很好地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
三、 “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1. 設定共同體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的實現是構建“學習共同體”的最終目標。而對于電子專業學生來說,在《電工基礎》這門課的學習目標上,學生需要了解有關電工方面的基礎知識,讓每個學生對于電工有一個基礎的認知,讓其對于自己的專業有更濃厚的興趣,為之后在專業知識的深入學習上提供堅實的基礎。
2. 準備學習資源
所有進行學習《電工基礎》這門課的學生,可以從各方面來找有關這門課專業知識的素材,并進行整合,為課堂做準備。這樣做不僅可以激發所有學習者的興趣,同時,更加擴寬了電子專業學生的知識面。
3. 對“學習共同體”開展相應的活動
根據《電工基礎》這門課程來開展一系列有關學習內容的活動,在活動形式上,所有“學習共同體”的參與者都可以提供自己的建議與意見,最后,選擇最佳的活動形式來進行實踐,而在活動內容上,盡量選擇跟課程相關的內容,也可以進行相應的擴充,讓活動內容更加豐富。
四、 “學習共同體”的實踐
1. 在《電工基礎》這門課前,組建學習共同體,并分配學習的任務
為了避免出現學生個體差異大的情況,在組建共同體前進行相應的摸底測試,同時,也可以了解學生的個性。然后從學生的專業基礎、個性、能力側重點上來進行相應的歸類,然后分組。在小組內,根據每位成員的特長來進行分工,讓每位成員都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同時,對于小組內組長的選定,可由小組內成員進行投票選取。小組內成員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互相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2. 在課堂中,盡量保證人人參與
根據在上一堂課中遺留的問題和這堂課內容的需要,每個學習共同體小組相應地進行材料的準備,為這堂課做一個良好的鋪墊。并且,在課堂中,每個小組可以針對自己小組的成果來進行展示,然后比較與反思自己小組的優勢與劣勢,進行相應的反思與討論,小組間也可以就課堂中的問題來進行交流與討論。這樣做不僅可以讓每位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中,同時,也能夠加深其對于課堂內容的掌握與理解,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與表達能力。
3. 建立激勵機制,促進學習效果
制定一個小組間的考核機制,在考核內容上,主要包括:課堂表現的評價、學習任務的完成度、學習成績的評價等。對于課堂表現的評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學習共同體小組間的互相評價,另一個則是任課老師對于每個學習共同體小組的評價,把這兩個綜合起來評判。整個考核的記錄時間都是在每個月的月末進行,根據考核結果來選定優秀學習共同體小組,并給予這些小組相應的獎勵。
五、 “學習共同體”取得的成效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發現采用“學習共同體”的班級相較于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班級,比較兩個班級學生的各個方面發現,兩個班級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成績、專業知識掌握度以及各種能力方面,采用“學習共同體”班級學生的情況普遍比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班級的情況要好。這個結果也驗證了“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的優越性。
“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比較高,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與其他學習者的關系是比較對等的,這樣的話,學習者之間形成了一個既互相學習又互相競爭的關系,也使得整個學習氛圍更加積極活潑。
參考文獻:
[1]吳小兵.網絡環境下 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實踐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5):21-22.
[2]程郁,程扶一.大學英語課堂學習共同體構建實踐研究——基于存在主義哲學[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30(12):83-84.
[3]李少芬.構建學習共同體打造“共學”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共同體”理念指導下的“共學”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少男少女,2017,1(3).
作者簡介:
姚海萍,講師,江蘇省江陰市,江陰市華姿中等專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