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一直感覺到無能為力,讀不通,讀不懂,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有效途徑是我們每個老師都希望可以實現的。曾有人說,成語是活著的文言,在現實生活中,成語的使用率還是很高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通過巧妙地借助成語這一媒介幫助學生進行文言文的學習,是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成果的!
關鍵詞:成語;文言文;教學;學生
學生都知道文言文中積淀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然而目前的學生鐘情于文言文學習的是少之又少,本應該成為學生仔細咀嚼品味的文言文現如今卻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地位:學生不愿意學卻又不得不學。古人云“強扭的瓜不甜”,在文言文的學習上也是同樣的道理。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抓手,這是我們很多一線教師一直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的問題。
其實,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我們似乎忽略了一筆高貴的財富,那就是——成語。成語同樣也是華夏文化的千年精粹,更有人說,成語是活著的文言。成語相對于古詩和文言文來說,在人們的生活中,使用的程度和范圍要更深、更廣一些,生活中成語總是以各種形式出現在學生的周圍,學生喜愛的動畫、電視、電影,甚至是新聞和廣告中都會有成語的身影,而且學生在自己的習作和日常交流中都會運用到成語,由此可見學生對成語的接受度要比文言文高很多。既然學生能夠接受成語這一個古人流傳下來的文化寶藏,我們何不好好利用成語這一媒介來幫助學生學習文言文呢?如何利用好成語這一寶貴財富也就是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進行實踐探討的一個方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認為要利用好成語幫助學生學習文言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巧創情境生趣味
翻看我們的成語字典,你會發現基本上每個成語都有一個或美麗或憂傷或勵志或勸勉的歷史故事,而且這些故事都是由文言來敘述,有些時候我們教材中的文言文就是這些故事的敘述,如《〈列子〉一則》中就敘述了“高山流水”這個充滿溫情的成語故事,《黔之驢》則向我們講述了“黔驢技窮”這個富有人生哲理的成語故事等。對于這類文言文的教學,若能采用相關的成語來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會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進行《〈列子〉一則》教學時,詢問學生是否聽過高山流水這個成語,知道高山流水有什么比喻義嗎?很多同學都表示不太清楚,筆者就順勢引導學生,既然大家不清楚,希望大家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能夠掌握“高山流水”這一成語的意思。通過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同時也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本文的學習,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也變得相對集中,課堂效率也就有所提高。在課文學習之后,同學們自己進行概括,了解了“高山流水”這個成語不僅可以比喻知己或知音,也可以比喻樂曲高妙。
運用成語創設情境這種教學方式來進行文言文的教學,能激發初中學習文言的主動性,進而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果,與此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和掌握,進而豐富學生的文言知識積累。
二、 巧借成語識詞義
對學生而言,理解文言文最大的困難在于他們不能很好地理解文言文中出現的部分字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對自己知道的成語的再次回憶,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中出現的字詞。
比如,在教授《趙普》一文時,有些學生對“寡學術”中“寡”的意思不能理解,筆者就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知道的帶有“寡”字的成語有哪些。學生們告訴我很多,如“孤陋寡聞”“寡不敵眾”“寡廉鮮恥”等等,隨后筆者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孤陋寡聞”“寡不敵眾”來幫助學生理解《趙普》中的“寡”就是少的意思。同時要求學生列舉兩個成語,其中“寡”解釋為“少”的意思,如“沉默寡言”“眾寡懸殊”等。這樣,又進一步鞏固了學生對“寡”字的理解和掌握!
通過這樣一個教學活動,既幫助學生掌握了文言文中字詞的意思,又幫助學生通過成語來記憶,使得學生對文言文字詞意思的識記變得輕松,基本上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就已經將字詞的釋義識記下來了。當然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我們只需在課后稍加鞏固,學習效果就會更好了。
三、 巧借成語掌用法
在講解文言文字詞的過程中,勢必會講到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有很多,如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活用為狀語,還有詞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等等。詞類活用可以說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重難點,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也可以借助成語這一特殊的文言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識記這些詞類活用。
如《〈論語〉十二章》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中“日”的理解,我們就可以借助成語“日新月異”來解釋,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這里的“日”是每天的意思,是名詞作狀語的詞類活用。《捕蛇者說》中的“鄉鄰之生日蹙”中的“日”,我們則可以聯系成語“與日俱增”來解釋,“日”在這里也是名詞作狀語,解釋為“一天天地”的意思。《〈論語〉八則》中“不恥下問”中的“恥”就是比較典型的意動用法,解釋為“以……為恥”。在教學活動中筆者通過借助成語的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和積累了文言文詞類活用的類型,提高了學生學習文言文詞類活用的效率。
成語是中華語言寶庫中的明珠,成語的內容豐富,涉及天文地理、禮儀習俗、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與此同時,也與我們的文言文有著緊密相連的關系,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合理巧妙地運用成語,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的內容,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成語的理解與運用,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夏超.成語教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J].群文天地,2011(18).
[2]盧梅芳.初中生成語積累與語文能力提升關系微探[J].新教育時代,2014(12).
[3]龔永標.試論成語在文言文教改中的運用[J].高教學刊,2017(5).
作者簡介:
韓曉琳,江蘇省太倉市榮文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