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鳳先
摘 要: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并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課外閱讀興趣,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促使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向長久的習慣轉化。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向學生推薦相關的閱讀材料,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的課外閱讀得到全方位的加強,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課外閱讀;閱讀興趣;小學生;教學
一、 前言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一語道破閱讀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同時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課外閱讀興趣已經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和家長的重視。特別是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是幫助他們能夠正確把握信息、甄別正誤的關鍵。為此,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促進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興趣的養成,讓閱讀成為陪伴學生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現筆者就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二、 利用閱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學習興趣的根源,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為此,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對他們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從而逐步培養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就發現,由于小學生生活經驗少,他們對生活中的事物抱有天生的好奇心,所以,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小學生都表現的好動且好問。面對學生的這一特點,筆者認為,為了培養他們形成一定的課外閱讀興趣,教師首先要正視學生的好奇心,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培養學生通過閱讀獲取知識習慣的養成。比如說,在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閱讀內容,為學生配以相關圖畫、實物或者小物品來不斷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設置懸念,比如說在講述某個故事時,只講述這個故事的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剩余部分的內容。筆者在采用這種方法時發現,特別是當教師講述故事講到正精彩的部分時,突然戛然而止,讓學生欲知后事,請自行閱讀了解,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其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推動他們積極主動地開展課外閱讀。總之,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合理的閱讀誘導,不斷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驅使學生能夠積極尋找相關書籍自主閱讀,進而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不斷拓展他們的知識視角。當然在這個引導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避免只是停留在學生問問題、老師給予回答的階段,以避免學生的好奇心因其隨生隨滅,從而失去其對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價值。
三、 結合學生實際,合理推薦閱讀材料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閱讀面相對較窄,同時辨別能力不足,缺乏辨別書本好壞的能力。所以為了避免學生受到不良書籍的影響,以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防止學生只讀某一類型書籍的情況出現,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生興趣,給學生相應的指導,向他們推薦一些積極有益,且能促進他們思維全方面發展的圖書給他們,讓他們在課外閱讀中,真正讀有所獲,從而不斷培養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具體來講,一般在低年級階段,如一二年級時,由于學生的識字能力有限,有配圖的小故事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對此,教師就可以向他們推薦一些如《安徒生童話》《三字經》《海爾兄弟》等圖文版的配圖故事書給他們,從而降低他們的閱讀難度,培養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而對三四年級的學生,則可以向他們推薦如《成語故事》《寓言故事》《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這些帶有小故事的書籍給他們。而對于五六年級這些高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認字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所以教師就可以向他們推薦一些如《魯賓遜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茶花女》《少年維特之煩惱》《駱駝祥子》等名著給他們,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當然,這只是針對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給予的不同推薦,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有的學生喜歡科幻類書籍,有的學生喜歡故事類書籍,還有的學生喜歡漫畫類書籍等不同的特點,采取因材施教的辦法,向他們推薦相應的書籍,從而不斷延續他們的閱讀興趣。當然,教師也要適時地指導,讓他們在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的同時,多涉獵一些其他方面的書籍,從而不斷拓長他們的知識面,促進他們全面的發展。
四、 豐富教學活動,激發閱讀興趣
古語有言“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補讀書之不足。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還需要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挖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進而實現以活動促進閱讀,以閱讀豐富活動的效果。比如說,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經常寫作,通過寫作促進學生閱讀的深入。特別是當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學會將自己所讀到的優美的句子進行積極的積累,同時讓他們能夠進行模仿性的寫作。這樣,學生就可以在積累、模仿以及自我創作中學以致用,同時獲取樂趣和認同感,進一步激發閱讀的興趣。又比如,教師還可以定期在班上組織如閱讀成果展、故事演講比賽等有趣的閱讀活動,不斷提高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積極性。筆者就經常組織班上學生定期開展故事演講比賽。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筆者發現,在故事演講比賽中,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吸收和消化后,學生講述的故事已經不只是把故事內容簡單地復述,而已經有了再創造的效果,而且很多學生為了能夠讓自己的講述更形象生動,他們經常還會配上肢體語言從而達到了惟妙惟肖的效果。甚至有的學生為了更好地再現故事場景,往往會幾個人配合進行故事情節的塑造,這樣一來不僅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而且還很好地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再者,教師還可以積極爭取學校的支持,運用學校廣播站等多種平臺,定期為學生播放一些精美的散文朗讀或者學生閱讀推薦的一些文章等,積極地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在無形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各種類型的圖書,不斷增強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黎南蘭.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2):44-45.
[2]傅正鳳.小小角落大大世界——淺談如何利用班級圖書角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J].課外語文:上,2017(1):121.
[3]吳金枝.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幾點思考[J].教師,2017(1):49.
[4]石克亞,王九香.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方法[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17(1):26-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