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劉自學
摘 要:在中國,醫療口譯仍是一種比較新的口譯形式,雖還未引起大眾關注,但已顯現出較大的市場前景。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中國醫療口譯的現狀,然后結合醫療口譯的特點,提出了幾點譯員在進行醫療口譯工作時應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醫療口譯;特點;注意事項
一、 引言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深化,國民經濟增長日趨強勁,特別是當今世界正處在經濟危機之中,因而,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選擇來華務工。很多外國友人在華就醫時,由于語言交流不暢,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要有效的解決類似問題,醫療口譯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此外,中國在醫療旅游方面的積極探索嘗試也突顯了醫療口譯的重要性,助推了中國醫療口譯的發展。
二、 中國醫療口譯的現狀
1. 醫療口譯的定義
醫療口譯是社區口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醫療口譯人員工作的場所一般是各種醫療機構,包括醫院、診所等地點。醫療口譯需要對口譯人員進行交替傳譯、同聲傳譯以及視譯方面的培訓。美國是醫療口譯發展最早的國家,其醫療口譯全國委員會(the National Council on Interpreting in Health Care)將醫療口譯定義為:一種發生在任何一種醫療背景下的口譯形式,包括醫生辦公室、診所、醫院、醫生來家的探訪及對公眾的醫療知識展示,尤其是背景發生在醫生和病人之間的交談。
2. 中國醫療口譯現狀
雖然我國早在1921年就由洛克菲勒基金會投資成立了最早的涉外醫院,并且能夠為外國患者提供醫療服務,但當時是由會講英語的醫護人員直接與外國患者對話,并沒有聘請專門的口譯人員。直到今天,在華的很多外國患者仍不是通過口譯而是直接與能講英語的醫護人員溝通。在中國,醫療口譯還沒有受到重視,專業的醫療口譯員也很稀缺。醫療口譯方面的研究鮮有建樹。
在醫療口譯的發展上,中國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方面是缺少專業的醫療口譯工作者,另一方面是缺少相關機構對醫療口譯人員進行監督、培訓和監管。醫療口譯工作者多為英語專業人員,缺少醫療專業背景的培訓。隨著跨國治療的興起,國外患者到中國醫院就醫時,面對的語言障礙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加強醫療口譯工作者的監管及培訓。
三、 醫療口譯的特點
筆者曾有幸參與到醫療口譯的現場,根據筆者的觀察以及大量閱讀,筆者認為,醫療口譯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即交際雙方的“在場性”、醫療口譯的“當下性”和“專業性”。
1. 交際雙方的“在場性”
一般來說,醫療口譯中,所有參與講話的成員都是在場的。談話A方(可能不止一個人)、談話B方(也可能不止一個人)以及口譯員都出席,即所謂“vis-a-vis”(面對面),“在場效應”(presence)。口譯員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分子,他具有雙重角色,既是聽話人也是說話人。他一方面借助各種方式去領會理解A方的話語目的,扮演聽話人;另一方面用另一種語言表達給B方,扮演說話人。
2. 醫療口譯的“即時性”
“即時性”(instantaneity)是國際組織考核或招聘口譯員的測試標準之一。它要求“譯員應在2~3 s內即作出反應,將A方的話譯給B方聽。2~3 s可以說只是稍遲于‘語音未落”,因此在這一點上,它有別于筆譯。筆譯可以隨時停下來查找資料或咨詢專家,也可以反復斟酌,有時為了“一名之立”可以“旬月踟躅”,很長時間后也可對前期的譯文進行再三潤色修改。但就醫療口譯而言,若遇到了急癥患者,時間緊迫,容不得譯員對譯語字斟句酌,所以更應強調“即時性”。筆者曾經陪同一位牙齒疼痛的外籍教師去牙醫診所看病,以下是醫生、外教和筆者(譯員)之間的對話記錄:
(片段一)
醫生:哪邊疼?
譯員:Which side is painful?
外教:The left side.Its unbearable.
譯員:左邊,疼得厲害。
醫生:張開嘴巴,我檢查一下。
譯員:Open your mouth.Hes going to have a check.
以上簡短的對話是在兩分鐘的時間內完成的,每句譯語譯員的反應時間為1~2 s,恰恰反映出了在醫療情況下口譯的“即時性”。
3. 醫療口譯的“專業性”
醫療衛生作為一門專門的社會科學,涉及很多復雜的原理和深奧的專業名詞術語,這就要求譯員除了有較高的語言造詣外,還要有牢固的醫學知識背景體系,才能在醫療口譯過程中,準確地表達醫學理念,確保醫患之間的順利溝通。也就是說,醫療口譯員要想出色的完成口譯任務,必須積累大量的醫學專業詞匯,即達到“專業性”(professional)的水平。
(片段二)
醫生:你這個是齲齒引起的。有顆牙齒已經被腐蝕掉了一小半。
譯員:Its caused by a decayed tooth.A small half of it has been rotted.
外教:How does that happen?
譯員: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醫生:你食用了過量的糖,飲食中淀粉含量很高。還有清潔不當,導致細菌滋生。
譯員:You ate too much sugar and you often eat high-starch food.You didnt clean your teeth properly which makes your teeth a fertile place for bacteria.
上述片段中,出現了幾個醫學專有詞匯,如“齲齒”、“腐蝕”、“細菌滋生”等。若譯員沒有相應的詞匯基礎,很可能出現卡殼現象,無法迅速的完成口譯任務,從而造成醫療工作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不順。所以,要做到“專業性”,醫學詞匯的積累是口譯員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endprint
4. 醫療口譯的“簡潔性”
口譯質量的高低,不僅僅體現在能否及時將全部意思表達,還在于目標語言是否自然、流暢,符合交流的要求。醫療口譯工作者的“簡潔性”主要體現在用詞的準確性上,如“腫瘤轉移”最簡潔、準確的表達就是metastasis,當然也可以表述為cancer metastasis,但是這兩者相比較,還是前者簡潔一些。因為metastasis這個單詞在其他場合的應用并不多,因此提到腫瘤轉移這個字眼時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metastasis。初學者往往不注意對原文語言進行推敲,常是對原文進行硬性翻譯,即譯文是原文詞匯的累積,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譯員的創造力。再者,其準確性較差,往往影響交流。給人的感覺就是大家常說的逐字逐句(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的翻譯。
四、 醫療口譯的注意事項
針對醫療口譯體現出的不同于其他口譯形式的特點,相應地,口譯員在進行醫療口譯服務時也有一些特殊事項需要注意。由于現今中國醫療口譯研究較少,可借鑒的資料不多,本文在此提出幾點建議,與大家一起商榷。
1. 充分的譯前準備
就會議口譯而言,當譯員接到口譯任務時,做好充分的詞匯和背景知識準備工作對于順利的完成任務是非常重要的,這對于醫療口譯來說更是如此。本文所要討論的譯前準備與會議口譯中所說的譯前準備有相通之處,但也有區別。一般的譯前準備可能是利用口譯任務開始前的幾個小時甚至是幾分鐘粗略的熟悉一下材料,做到心中有數即可。但在醫療口譯中,這是遠遠不夠的,醫療口譯的“專業性”要求譯員熟知醫學專業術語以及一些基本的醫學原理,因為稍有差池,就會直接影響治療的有效進行,甚至造成患者的生命財產損失。如果一個關鍵的細節沒有在快節奏的醫療問詢中翻譯清楚,病人的安全就會受到威脅,醫院還會存在潛在的訴訟風險。因此,譯員必須長期積累專業知識,隨時準備好迎戰各類醫療口譯任務。
2. 靈活的現場察言觀色
通常來說,醫療口譯具有“簡潔性”、“專業性”的特點,即在口譯過程中盡量使用專業醫學術語以節省寶貴的就醫時間。但是,我們還要考慮外國患者文化水平的差異性。口譯工作開始之前,譯員可以先和患者進行適當溝通,以了解患者的語言能力和是否具有相關醫學方面的知識背景。在此基礎上,譯員才可以判斷采用何種譯語產出。對于文化層次較高的患者來說,譯語可以盡量簡潔、專業;而對于文化水平不高的患者來說,則要做出適當的折中,比如,當患者聽完譯員翻譯后仍一臉茫然時,譯員就要靈活的給出相應的解釋,來幫助患者更好的獲悉自身病情和治療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當遇到中醫術語(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rminology)時,譯員更應該視現場情況靈活的應變。普遍來說,“陰虛陽盛”和“心氣不寧”可以直接譯為excess of yin due to deficiency of yang 和 restlessness of cardiac qi.但若患者對中醫并無了解,譯員則需在給出上述譯文后,再對“yin”、“yang”、“qi”中醫術語進行恰當的解釋,這一方面有利于讓患者發自內心地相信治療,另一方面能增進患者對中醫的了解。
3. 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口譯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tivity),直接牽涉到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交流。不同的文化有其獨特的民族傳統、民俗風情以及宗教信仰等。因此,口譯工作者應具備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以減少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摩擦甚至誤解。中國醫療口譯中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部分是中醫術語的翻譯。但在口譯過程中,譯員不能只考慮保留民族特色的表達,而要首先顧及到外國患者對中國特色的接受力。
中醫藥處方的口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醫處方,顧名思義,承載著中國上千年的歷史與文化,但若譯員沒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而對中醫處方進行生硬的直譯,有時肯定會讓外國患者大驚失色,造成不必要的誤解。當醫生開出“翎翹解毒丸”、“斷弓弦散”、“寄生湯”等中藥時,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出發,譯員最好淡化藥名,轉而向患者解釋其功效。
五、 結語
中國醫療口譯目前還是一片尚未開墾的處女地,雖未受到各界重視,但因醫療旅游、跨境工作蔚然成風,它已顯現出龐大的市場前景。本文探析了中國醫療口譯的主要特點,并依此提出了幾點醫療口譯工作者應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引起口譯學習者的研究興趣。
參考文獻:
[1]承雨.醫學口譯員相關知識結構及培養模式探索[J].醫學與社會,2010(8):102-104.
[2]何靜.醫療口譯的發展及現狀[J].河南職工醫學學報,2010(7):261-263.
[3]李永安,白永權.如何處理中醫翻譯中的文化因素[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2,25(6):70-71.
[4]任文.交替傳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8.
[5]楊伊凡.中醫術語英譯淺見[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9,19(9):559-560.
[6]謝麗等.近20年中醫名詞術語英譯研究回顧[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0):808-809.
[7]謝怡玲等.醫療口譯員與醫護人員如何建構、協調彼此的溝通語意及專業權威[J].翻譯學研究專刊,2009(12):87-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