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冰??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和不斷深入,高中物理教學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要求。生活化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價值和優勢在很多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都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力學為例,就如何優化生活化教學效果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力學;生活化;教學質量;提升對策
一、 引言
高中物理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對學生的思維要求較高,采取生活化教學方式不僅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還能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重視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但是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物理老師雖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生活化教學策略,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效果依然不樂觀,這是因為應用的方式還有待完善。本文在此基礎上,就如何提升高中物理力學生活化教學質量展開論述。
二、 營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氛圍
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高中物理知識比較枯燥乏味,對學生的邏輯思維也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畏難情緒,如果課堂教學氣氛還比較壓抑,學生就會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物理老師要重視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物理知識的傳授,還要創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感受到生活化的氣息,同時也能從生活中感受到物理的存在,這樣就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學生配合教學的意愿就會大幅度提升,教學效果也會得到優化。
力學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物理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引入生活化事例,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摩擦力”為例,物理老師可以列舉生活中防滑鞋、雨刮器和剎車等例子,或者在課堂上模擬這些小實驗,讓學生認識到摩擦力在人們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物理實驗可以將學生的好奇心充分激發出來,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維持。在實驗結束之后,物理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進一步的總結和歸納,從而讓學生全面、有效掌握到物理力學知識。
三、 創建有效的生活化教學情境
高中物理知識抽象性和邏輯性比較強,對學生的思維要求比較高,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些思維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就存在理解上的困難,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到非常吃力,久而久之就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力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謂是無處不在,物理老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在進行力學知識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入生活中相關的力學事例創建有效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走入到情境之中加以體會,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有效掌握力學相關知識。實際生活中的事例是學生常見的,對高中學生來說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不會因為理解上的困難而導致學習過程舉步維艱,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優化教學效果。
例如,筆者在力學知識教學中就經常喜歡引入一些生活實例創造問題情境,這些實例大多數都是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探索的欲望也比較強。比如“為什么人們在上樓梯的時候要比下樓梯的時候吃力”、“對于一塊質量非常大的石頭,為什么人們搬運的時候需要耗費很大的力氣,但是如果利用鐵鍬去撬就會簡單很多,甚至一個小孩子都可以輕松撬起來”等。筆者在提出這些問題之后,學生通常都會積極去探索,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非常高。物理老師可以借鑒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一些生活事例創建教學情境,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學生主動研究和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發散性思維。
四、 開展有趣的生活化物理實驗
物理是一門基于實驗基礎上的學科,通過物理實驗進行物理理論知識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從而順利掌握實驗內容。但是由于高中物理教學時間有限,物理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第二課堂,創建物理課外實踐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延伸課堂教學內容,還能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筆者認為,物理老師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物理力學實驗的生活化教學:
第一,在課堂物理實驗中盡可能使用一些生活素材。例如,在學習“摩擦力”這一節內容的時候,物理老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掘身邊的實驗器材展開物理實驗活動。譬如物理課本、長形木凳、光滑的玻璃等,老師可以讓學生將這幾個物體傾斜一定的程度,然后準備三個一樣的橡皮擦,從三個不同斜面的同一個位置滑下,從而展開對“摩擦力”的研究。這種充分利用生活資源進行的物理實驗,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實際生活中處處發現物理,將物理學習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利用課后時間開展物理實驗活動。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設計物理實驗,這是物理力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措施,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處處留心皆學問”,在生活實際中不斷學習物理,從而提高物理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摩擦力”這節內容的時候,筆者讓學生在課下去騎自行車,并且通過詳細的觀察和研究找出自行車有哪些部位運用了“摩擦力”的知識。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根據筆者布置的任務對自行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有些學生認為自行車的車輪運用了摩擦力,因為自行車的車輪的外胎有很多的凹凸花紋,這個凹凸花紋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增大輪胎與地面的摩擦程度;還有些學生認為剎車的地方運用了摩擦力,正是利用摩擦力對車輪的前進造成阻礙,從而讓車輪停下來。通過課后的研究,大多數學生對于“摩擦力”這節內容知識掌握的很透徹。
五、 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力學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策略,是素質教育下教學方法的一大創新和突破,對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驗。物理老師要深入研究生活化教學策略,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正確的應用措施,將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怡秋.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和實踐[D].蘇州大學,2017(03):12-14.
作者簡介:
林華冰,福建省福州超德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