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昱
【摘 要】 供應鏈金融的出現一方面為我國商業銀行將客戶群體擴展至中小企業提供了切入口,另一方面,通過供應鏈金融等新興金融業務,我國商業銀行可在提高中間業務收入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產業結構的轉變,進而增強自身競爭力,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問題,也只有在把握好各方面的風險并采取妥善措施進行防范和管理的基礎上,從而使供應鏈金融發揮出預期的效果,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 供應鏈金融 風險分析 風險管理
一、引言
近些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發展,及互聯網金融的強勢崛起,使得銀行業之間的競爭加劇。此時,商業銀行為了新的市場需求,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只得不斷加大產品的研發及創新力度,將客戶群逐漸擴大,即不再僅僅爭奪與大企業的合作,也將目標擴展向中小企業市場。供應鏈金融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催生出來的,可以說,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順應時代發展的選擇。理由如下:
首先,必須要指出來的是中小企業在我國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秘書長李樸民在不久前結束的2017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大會暨第十一屆中國中小企業節上指出,當下我國中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量的99%,擁有70%以上的發明專利,并為我國人才市場提供了80%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然而,難以置信的是在我國吸納就業最多、科技創新最活躍的中小企業竟然一直以來都存在著融資難的問題,而且是普遍存在。就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來看,中小企業必將在我國經濟中做出卓越貢獻,同時也就意味著,中小企業這個市場是塊大蛋糕。
其次,在當下商業銀行本身面臨著來自國內外行業競爭、自身業務短板、市場變化多端等方面的問題,這使得其進一步發展受到了限制,而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提高中間業務收入,進而實現自身產業結構的轉變是當下的重要課題。而供應鏈金融的出現正是解決了這兩大問題,使得銀行、企業兩方雙贏的局面成為可能。然而,作為新興金融業態的供應鏈金融,一方面是抹黑過河,即是在做行業的開拓者,國內沒有相關經驗供參考,使得其體制本身存在著很多問題。另一方面高利潤必定意味著高風險,與傳統的金融相比較,供應鏈金融還表現出了一些其他業務并不具備的風險。只有深入研究了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問題,在把握好各方面的風險并采取妥善措施進行防范和管理的基礎上,才能降低商業銀行的風險,從而使供應鏈金融發揮出預期的效果,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二、供應鏈金融的概述
(一)供應鏈金融的定義及運行模式
供應鏈金融指的是引入銀行核心企業、物流監管公司及資金流等作為新的風險控制變量的工具,其運行過程是銀行以核心企業為軸,對上下游中小企業的物流及資金流進行管理的金融服務。在供應鏈金融中,銀行將供應鏈上的企業作為一個整體,首先銀行選取少數核心企業,并以此為支撐點運用各種金融產品為其上下游中有需要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以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銀行通過供應鏈金融將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化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降到了最低。
(二)商業銀行供應鏈的優點
商業銀行供應鏈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促進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實現銀行、企業多贏的局面。
1、促進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在傳統金融融資模式下,銀行是依賴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授信管理的。而供應鏈金融則是依賴于供應鏈上的企業之間真正發生的商品交易和服務交易。換句話說,供應鏈金融將傳統授信管理過程由靜態的、孤立的轉化成了動態的、系統的。另一方面,供應鏈金融十分重視整個交易的連續性、完整性及交易流程的操作管理,而不是傳統金融信貸里單個企業的盈利能力。再加上,供應鏈金融自償性(授信合同項下融資產品取得的收入作為直接還款來源)的特點,使得供應鏈金融更加重視融資背后的真實交易,也就是,商業銀行會更重視貸后管理和監控。而商業銀行要想做到這兩點,就必須要從交易信息的收集、整理、跟蹤、分析,再到融資授信金額、期限與融資對象自身價值的匹配,最后到貸后管理和監控等各個環節均做到萬無一失,才能保證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整體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因此,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可以促進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
2、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融資難是我國中小企業的通病,而資金的缺乏毫無疑問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一方面,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新的渠道。另一方面,供應鏈金融的目標客戶大多是中小企業,所以相對應的,在授信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充分考慮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其產品市場的實際情況,對于真正有潛力的中小企業來說,這毫無疑問是降低了融資的門檻。此外,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的特點是將供應鏈金融中企業看作一個整體,這個特點使得中小企業能夠將其上下游企業的優勢與信用做到大限度的利用。同時,供應鏈金融業務還突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不僅僅為小型商貿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幫助其擴大銷售,也為大型制造企業的整個銷售網絡提供融資,亦是為尚處于發展階段、銷售網絡和物流配送系統不成熟的中小企業提供集融資支持、資金結算、物流配送為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3、實現銀行、企業多贏的局面
對銀行來說,利用供應鏈金融既可以幫助企業解決現金管理問題,同時,銀行為企業方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而非僅僅是作為融資方,使得其可以在未來發展中先一步搶占企業用戶,進而擴大業務能力和市場份額。而對于企業來說,除了得到資金支持外,還可以通過供應鏈金融得到銀行在其他方面的幫助,例如:間接利用銀行的信息優勢改善自身的經營管理,利用銀行體系成熟的風險控制手段降低自身的經營風險。此外,通過供應鏈金融將核心企業與上下中小企業有機聯系起來,可以進一步鞏固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關系,從而降低財務風險。從而實現銀行、企業多方共贏的局面。endprint
三、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分析
正如引言部分所言,控制好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是保證供應鏈金融穩健發展,實現預期效果的關鍵環節。但要把握好這些風險就必須深入分析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也只有這樣才能提出真正有效、可行、科學的風險防范和管理措施。供應鏈金融由于其自身機制的緣故,具有必然性風險,此外,還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供應鏈行業潛在風險隱患大;供應鏈企業間的聯系不夠緊密;物流企業的管理存在漏洞;相關中介機構資質參差不齊;供應鏈金融產品創新能力不足;核心企業的風險傳遞;缺乏完整的信用體系的支撐。
(一)供應鏈行業潛在風險隱患大
也即是主要客戶群——制造業發展不穩定,我國中小企業近些年發展快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然而受到我國經濟下行的影響,再加上我國近些年來產業結構轉型政策的出臺,使得制造業呈現出不景氣甚而衰退的跡象,出現了產業危機。而鋼鐵、水泥為代表的三高行業和制造行業由于產業集群程度較高,產業鏈發展較完善,是供應鏈金融最主要的客戶。因而,當下我國供應鏈行業潛在巨大的風險隱患。
(二)供應鏈企業間的聯系不夠緊密
這點主要表現在供應鏈核心企業控制上下游企業能力較弱,不能對上下游企業進行有效的整合,再加上供應鏈企業成員之間的聯合是屬于非標準化企業聯盟,從而使得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的關系不夠緊密,效率低下,難以甚至是阻礙了協同優勢的發揮,從而增大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
(三)物流企業的管理存在漏洞
電子商務的崛起催化了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高潮,然而,由于發展時間較短,我國物流行業的經營環境并不規范。首先,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的管理能力有限,且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備的物流機制規范物流行為,在供應鏈金融運作過程中難免出現倉儲場地租賃手續不全、質押品管理不規范、貨物監管漏洞等問題。其次,供應鏈金融中銀行要對進出貨進行實時監管、得到快速反應,但我國現有的物流配運網絡和信息技術達不到如此高的要求。從而擴大了商業銀行經營風險。
(四)相關中介機構資質參差不齊
當下我國供應鏈金融相關第三方機構資質參差不齊,部分第三方機構缺乏專業化的團隊及科學的方法從而無法對市場敏感性質押品進行有效評價,從而增大了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阻礙了供應鏈金融的進一步發展。
(五)供應鏈金融產品創新能力不足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推出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多數只停留在動產擔保質押融資,或是依賴于物流企業進行監管提供擔保的融資階段,沒有以滿足全部企業的深層次金融服務需求為目標主動創新產品。這樣“保守”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銀行控制風險的目的,然而,如果不適當進行供應鏈金融產品創新,則會使得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動力不足,進而影響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六)核心企業的風險傳遞
核心企業在供應鏈金融中起著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重要作用。而銀行對核心企業的綜合實力和商業信譽的考核也是被納入授信管理之中的。此外,銀行對中小企業展開的授信業務也是極大的依賴于對核心企業融資能力的評估。因此,一旦核心企業經營出現問題,必將影響整條供應鏈金融的安全。
(七)缺乏完整的信用體系的支撐
供應鏈金融的正常運轉離不開供應鏈上成員企業之間穩定的信用關系,但我國當下缺乏一套完整的、具有公信的、相對客觀的信用評價體系,從而加大了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
五、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的優化分析
總結來說,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具有的特征:①動態性;②系統性;③復雜性;④可傳遞性;⑤較低的可控性;在了解了這些特點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風險優化措施:
第一,堅持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目標和原則一致、堅持“借一筆、完一單、還一筆”循環的原則。
第二,銀行制定嚴格的核心企業選擇標準。綜合考慮核心企業授信的條件,如核心企業的經營實力、主導地位及核心企業對上下游企業是否有準入和退出管理。
第三,在物流企業的準入方面,必須認真考核物流企業的專業技能、違約賠償實力以及合作意愿三項關鍵指標。借此商業銀行可以間接實現真正的動態管理。
第四,健全完善的信息共享機制,此處所指的信息共享指的是銀行與核心企業之間、銀行與物流企業之間,還有銀行內部各部門之間,以此來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用監督。降低供應鏈金融風險的不確定性。
六、總結
供應鏈金融的運行過程是銀行以核心企業為軸,對上下游中小企業的物流及資金流進行管理的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的出現一方面為我國商業銀行將客戶群體擴展至中小企業提供了切入口,另一方面,通過供應鏈金融等新興金融業務,我國商業銀行可在提高中間業務收入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產業結構的轉變,進而增強自身競爭力,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順應時代發展的選擇。前瞻產業研究院供應鏈行業報告數據顯示,我國供應鏈金融的市場規模到2020年可達14.98萬億元左右。供應鏈金融即將迎來其發展的新一輪發展高潮,與此對應的是,供應鏈金融風險也必變換多端,各式各樣,讓人防不勝防。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在充分了解供應鏈金融發展風險的基礎上,提高從業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結合自身優勢,來加強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管控,才能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抓住機遇,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鐘晨曦.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D].北京交通大學,2017.
[2] 張新建.供應鏈金融中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若干問題——一個綜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09):298.
[3] 李一楊.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的問題及防范措施[J].知識經濟,2016,(14):51.
[4] 陳晉.供應鏈金融中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6.
[5] 楊明月.供應鏈管理視野下銀行金融管理措施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03):274.
[6] 王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D].西南財經大學,2013.
[7] 吳迪娜.基于項目風險管理視角的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風險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