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教育”的提出,我國基礎教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英語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等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培養起濃厚的英語興趣,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掌握實用的學習方法,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擴展視野。筆者通過調查問卷對我校中高年級學生對“互聯網+”英語聽說練習的興趣、認識、態度等進行了解,同時也對課題的可行性進行檢測,為《基于互聯網+小學高年級英語聽說練習設計的研究》課題研究順利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英語;聽說練習
一、 調查背景和目的
在現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中,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大部分學生仍然處于“啞巴英語”的學習狀態。如何巧妙地利用“互聯網”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擺脫“啞巴英語”的現狀,是筆者正在研究的課題。這個調查問卷是為了解本校高年級的學生對小學英語學習的興趣,聽說練習的喜好,認知等,為今后的英語聽說教學的練習設計提供參考,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二、 調查對象
我校高年級的在校學生,共有211位學生通過網絡鏈接完成并提交了此問卷。
三、 調查內容和方法
調查內容:主要從學生對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各項練習的喜好,尤其是“互聯網+”的聽說練習的喜好進行調查。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在“問卷星”網站上設計一份問卷《小學高年級英語聽說練習的調查》,通過微信或者QQ群把問卷的鏈接發給家長,讓本校中高年級的孩子自覺完成。本問卷共設計了9題。
四、 調查結果分析
(一) 調查結果
1. 共有211位學生參與問卷調查,在英語學習的喜好上,195位學生選擇了喜歡,16位學生表明自己不喜歡英語。覺得自己在英語學習上有困難的有18人,覺得不難的有77人,中立的有116人。
2. 在聽說讀寫四項作業上,喜歡聽力的練習的有125人,喜歡說的練習有95人,讀的練習有121人,寫的練習有122人。喜歡傳統的“聽錄音帶做練習”的有142人,不喜歡的有69人。認為自己的聽說能力強的僅有37人,認為不強的有49人,還好的140人。155位學生曾經完成老師布置的互聯網APP的聽說練習,56人沒有。
3. 在常用的免費學習資源APP上,學生使用最多的是“一起作業網”,167人,其次是“英語趣配音”70人和“盒子魚英語Boxfish”,62人,使用較少的是“扇貝聽力”和“扇貝口語”,只有6人使用過。
你做過以下哪些互聯網上的聽說練習?[多選題]
4. 在聽說練習的喜好上,145個學生喜歡“一起作業網”,62個學生喜歡“英語趣配音”,55個學生喜歡“盒子魚英語”,只有4人喜歡“扇貝聽力”及“扇貝口語”。
你喜歡哪項聽說練習?
5. 對聽說練習的使用看法:211個學生中有107人認為這些練習對英語學習有很大幫助,92人認為有一點幫助,7人認為沒有幫助,5人認為做這些練習是浪費時間。
(二) 分析
通過回收的問卷的數據顯示,筆者發現:
1. 大部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小部分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上存在困難,但是學生在“聽說能力”方面缺乏自信心,只有36個學生認為自己的“聽說能力”強。
2. 日常教學中,老師還是使用傳統的“聽錄音帶做練習”這種聽說模式,孩子們習慣使用這種方式去完成作業。更多的孩子喜歡“聽、讀、寫”三方面的英語練習,不是很喜歡“說”的練習,仍然處于一種“啞巴英語”的學習狀態。
調查結論
從問卷調查的數據中不難發現學生們在英語學習興趣這方面還是比較濃厚的,這是有賴于老師在日常教學中的積極滲透和培養。但是部分老師的思想守舊,還是習慣于使用傳統的方法去培養學生們的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大部分孩子仍然處于“啞巴英語”的學習狀態,在“說”這個方面的培養不夠充分,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在互聯網上的免費聽說資源的使用方面不夠充分。
五、 對策與措施
(一)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最有效的內部動力,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和教學成績。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輕松、愉悅、主動、有效地學習,關鍵就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開口 “說”英語——具有很強的情境性,我們的日常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情景,并且要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有感而發,有話可說。
(二) 依托教材,加強學生的聽說能力的訓練。
“教科版”新教材改版以來,已是第六個年頭,配套的筆頭練習五花八門,聽力的練習也不少,但是依托于新教材的“聽說”練習則不夠充分。筆者認為可以根據每一單元的Fun With Language和《活動手冊》的聽力練習進行有意義的改編,在練習聽力的同時,滲透激勵機制,鼓勵他們大膽開口說英語,以此加強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
(三) 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免費聽說資源,強化學生口語交際的訓練。
隨著“互聯網+”這個名詞的出現,不斷有很多免費的優質資源可以被我們所利用。我們一直使用“一起作業網”來布置作業,讓學生完成一些聽說的課前或者課后的練習,達到一個課前預習,課后鞏固的作用。“英語趣配音”里面有大量適合各年齡段的英語歌曲、電影或者動畫片的片段,甚至一些名人演講的段落提供給學生進行配音練習,提交后還可以與別人互動,讓大家為學生的作品評論。“盒子魚英語Boxfish”既有同步的學習課件提供給孩子們進行“聽說”練習,還有適合不同程度的學生的“聽說”拓展練習。“盒子魚英語”還可以為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學習規劃,每天堅持練習20-30分鐘,可以為學生的“聽說”能力提速。設立學生家長微信群,讓學生通過微信語音把自己讀書、背書,或者錄制簡短的“小演講”視頻,發到微信群或者QQ群上,讓老師糾音,請同學們投票選取最佳作品等方式來提高學生們的聽說能力。
(四) 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不能故步自封,走出去學校,多看書,多學習,多聽課,轉變自己固有的教育觀念,勇于接受新的挑戰。中國傳統的英語教學擅長于“應試教育”,很多孩子會被培養成考試的機器,在他們的眼里只有分數,沒有情感。他們只會考試,不懂得感恩,不懂得與人交流,與人相處。這樣的狀況必須轉變。我們要把“啞巴英語”的教學轉變為“懂得靈活運用的情景交際”教學,努力地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培養學生英語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胡葦.國外中小學家庭作業問題的研究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12):52-55.
[2]沈瑜.小學中高年級英語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
[3]陳連歡.互聯網+理念下小學英語教學方式探究[J].才智,2017,6.
作者簡介:
陳連歡,廣東省廣州市,廣州海珠區寶玉直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