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新課改的不斷貫徹,音樂教學在課本課程當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本文從營造良好氛圍,組建樂隊,搭建小學受教育者展示舞臺三個方面闡述了小學中高段音樂教學中怎樣滲透民樂教學。
關鍵詞:民族音樂;小學中高段;藝術教育
一、 引言
現如今,小學受教育者更熱衷于流行音樂,對于民族音樂提不起太多的興趣。那么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現在的社會發展得越來越快,流行音樂傳播得越來越廣,被眾多人傳唱。而對民族音樂似乎就不那么重視了,受教育者對民族音樂接觸和領會的太少,當然就提不起興致。如此一來,中國民族音樂的優秀傳統就不能夠更好地存在與發展。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規范》之中標注了“學校能夠結合自身特點編纂書本材料”,這就給予了教育者及學校更多的自己選擇的權利及本性施展的機會。如此看來,以學校課程為基礎,推進小學民族音樂藝術教育就十分有意義了。第一,運用美好的校園環境營建出了融洽的氣氛,激起了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致。第二,通過促進小學民族音樂教育,令受教育者更多地認識和領會民族器樂,更加激起對民族音樂的喜愛。最后,在展現小學受教育者演繹民族音樂的時候,使民族音樂得到發揚,推動了校園總體的藝術特征教育。
二、 以營建良好氣氛為前提,引發受教育者興致
興趣是一切學習工作的前提,它可以激發受教育者們的學習動力與積極性,讓小學受教育者更深入地學習音樂。所以,為了讓受教育者走進民間音樂圣殿,領會到民間音樂的情操,第一步便是要激發他們對民間音樂的興致,以營建美好的氣氛為前提條件。
1. 恰當使用校園廣播
在校園內,平日的課間廣播當中,在合適的時候播一些民族音樂,使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民族音樂的陶冶和感化,領會民族音樂的美好情愫。早晨,播音機里播放著一些輕緩的民族音樂,如:“江南春光”、“蘇州行”等;在休息期間,播音機里可以播放一些輕快的民間音樂,如:“百鳥朝鳳”、“Sanmenxia Capriccio”等;在吃飯期間,能夠輪流廣播一些民族獨奏樂,使受教育者試著接觸不同風格樂器的音色及風味。
2. 充分運用教材資源
在教育者傳授民族音樂期間,要對相關的民族樂器書本資料充分加以利用,向受教育者展開具體的講授,讓受教育者對民族樂器的形象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及渴求知識的欲望并對其合理利用,引發受教育者學習民族樂器的興致。
3. 注重教育者的良好示范
民族音樂的教育者在給小學受教育者講授有關音樂的理論常識的時候,要具備很強的綜合執教能力,不單令小學受教育者更加相信自己,還要施行有效的方式激起受教育者的音樂興致。民族音樂教育者應當具備較強的專業性,在課堂上對小學受教育者進行表演和演示,為受教育者進行直觀的演示和真誠的演奏。
三、 以組織樂隊,感受音樂魅力為要求,進行點面相聯
讓中高段小學受教育者直觀地感染民族音樂的情感吸引力只是把受教育者引入民族音樂的前提基礎,重視受教育者的藝術實踐能力才是重點。教育者應當積極倡導受教育者參與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以形成樂隊為手段。
受教育者對民樂產生興趣。在小學各個年級可采用受教育者根據自身愿望報名和民樂指導者選拔的手段,把不同層次的受教育者分劃成音樂基礎班、音樂中等班及音樂高等班。基礎班采取的教學手段,更多的是讓受教育者感受民族樂,讓受教育者懂得賞識及感觸民族音樂的情感魅力,適當地了解一部分民族音樂的樂器名及用處,學會一些簡易的演奏方式,養成一個標準化的演奏姿勢;針對中級班的教學方式,多以初學民族音樂為主,著重培育受教育者的單項民族樂器技法還有復合技能訓練。
比如:民族音樂音階練習及全方面練習等,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個精準的聽力,從根本上控制音樂的節拍,強化對受教育者音樂意志力的訓練;針對高級班的教學方式主要著重于以小班化教學。教育者要對受教育者采取“一對一”、“一對二”或者“一對五”課堂形式,令受教育者養成領會民族音樂藝術內在的技能,可以準確地領悟作品的意蘊,全心投入到角色里,真誠地呈現出音樂作品的實質。
四、 以搭建“展示舞臺”為手法,弘揚民族音樂
小學受教育者大都渴望學習知識,都極其希望得到成功和提升,以獲得別人的贊賞。如此一來,學校要盡全力為受教育者搭造一個能夠展現自我的舞臺。為了使大多數的人看到民族樂隊的成效,使民族音樂得到更全面的發揚,在校園里要按期舉行一部分藝術教育活動,讓更多的人看到民族樂隊的功效,使民族音樂得到更好地傳播。
例如:在兒童節快要到來之時,策劃一些向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開展的綜合性藝術活動。可以開展“校園民族音樂節”,使校園的所有地方都縈繞著動聽的民族音樂,這種活動不光勉勵了受教育者,還滿足了他們的展現欲,還使那一部分沒加入的受教育者看到民樂團員的藝術才華,因而引發“我要學”的渴望。這對校園受教育者民族音樂的修養有提升作用,更推進了學校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五、 結束語
校園民族音樂藝術培育對于有效推動中國文明的繼承傳播及立異有十分重要的推進作用,藝術價值也很高。即使如今校園民族音樂藝術培育的推行依然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若是能一直鉆研,持之以恒,在校園中營建一種濃郁的藝術氛圍,便可以令民族音樂藝術教育在校園推而廣之了。
作者簡介:
裴鑫鑫,江蘇省淮安市萬集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