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成果關系著小學音樂教學研究領域的進展,也關系著小學生在實際的音樂學習氛圍中的學習質量。強調互動性的教學是目前小學音樂課堂教育教學的全新要求,這體現出新課標下對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研究,也是關懷小學生實際音樂學習的重要舉措。本文針對小學音樂課堂進行互動教學的相關設計完善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旨在為更多的教師和研究學者們提供有參考意義的資料。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互動設計;研究
一、 引言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是小學生接受音樂知識重要的場所,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小學生將會達到對基本的音樂知識的了解和音樂能力的完善,而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互動性和趣味性方面都差強人意,不能很好地滿足小學生對音樂知識的需求,也無法達到音樂教學課程標準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際要求。因而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互動式教學既符合現今的教學理念,也符合音樂課程的特點,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二、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互動設計的重要性
小學音樂課堂具有一定的互動與參與性是如今小學音樂教育的全新要求,而互動與參與性來自于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與實用性思考。成功的教學模式在于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和創造思維,將僵化的課本知識變為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優秀的學生在于將創造性變為習慣,對普通的問題有不同常人的理解和解決方法。因而音樂課堂的互動設計的關鍵便在于創造能力的培養,創造能力對于學校音樂課程的良性發展有重要作用,通過課程創新和教育方式的創新,對于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科的認知具有重要作用,對于理解音樂并不只是單一的藝術課程而更是一種思維習慣和價值取向這一理念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對于學生而言,通過在音樂課程上的互動學習對于其學業和人生的發展都極為重要,這將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和藝術思維。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應當將創新意識和思維作為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首要鍛煉的因素,因而在學習音樂課程時也要把握良好的互動學習理念,實現自身的音樂領悟力和音樂教學目標相結合,實現利用音樂藝術發散思維,保持良好的創造力。
對于學校和社會而言,互動式音樂教學并注重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有助于和諧社會的形成,眾所周知,和諧社會的內涵是要求社會的發展方式不同于之前的傳統發展模式,而要充分地實現每個人的內在價值,而個人價值的體現多半來自于其能力,這里的能力既包括基本的生活能力也包括創造價值的能力,只有人人都能夠通過其自身的努力為社會創造價值做出貢獻,就達到了現代社會的基本要求,而在談到價值的創造問題時,首先便是人才的創新能力,創新來源于點滴的教育,不只是對方法的教授更在于對其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教授,通過不斷的摸索與總結,形成具有自我意識的創新創造能力,這對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三、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互動設計的實施方法
(一) 創設情境,激發想象
為學生創設寬松愉悅、自由民主的音樂活動氛圍,讓他們能夠懷著愉悅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經驗自由探索、展開想象,充滿自信地與音樂進行交流,才能激發大多數小學生的創造力。如在其喜歡的形象——小螞蟻搬木材中進行創造性表演嘗試。首先就要通過多媒體系統模擬一個與主題貼近的情景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其聯想能力。必要時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激發其創造欲望,如提供各種打擊樂器、節奏譜、表演道具、圖片等,滿足小學生演奏、欣賞、表現、創造的欲望。在角色體驗的過程中,其可通過與同伴進行協商、再次創造。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介入到角色表演中,促進小學生互動音樂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同時引導其運用已掌握的表現手段表達自己的情感,提高思維的敏捷反應。
(二) 聽音聯想,挖掘潛能
音樂是以想象力為基礎,它貫穿于音樂的創作、欣賞以及學習過程中。在實現互動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創造表演,來實現學生將傳統音樂與表現相結合,如在《小螞蟻搬木材》的音樂表演中,教師通過相關的音樂模擬大自然森林中的聲音,并通過角色扮演來調動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啟發其探討小螞蟻搬木材的動作,并請他們在動畫或者聲音的配合下進行嘗試,比如:小螞蟻在搬運木材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怎么搬也搬不起,教師應該進行情景介入,詢問學生們遇到這種情況應該使用怎樣的節奏進行配樂。聽到“嘎吱嘎吱”的聲音意味著遇到了難題,用較低沉的聲音表現其難度,將現實與音樂聯想創造進行結合。將現實生活中的情景運用到創造性節奏表演中,提升課堂教學的互動性。
(三) 材料支持,發散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而音樂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何將無形的音樂變為有形的、可見的、可觸及的有形體,有效搭建音樂與小學生之間的橋梁,促進其創造力的發展,是相關教學研究領域一直渴望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對于互動性設計而言,小學生由于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在此時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引導和開解,材料教學是一個有效的媒介與手段,除掉多媒體系統和音樂之外,教師可以將豐富的介紹性資料變成玩具或者掛圖分發給學生和張貼在教學場地之中,及早地將其帶入到情景之中,幫助其迅速完成情景認知,材料支持的范圍包括節奏卡片型支持,和豐富的其余材料支持,在感受節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各種節奏符號,組織他們根據節奏符號來打節奏,并鼓勵他們將節奏卡片進行組合,并拍出組合后的節奏類型,以此來促進小學生的音樂學習具有良好的情境感和現實性。
四、 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推進與普及,小學生的音樂能力和音樂素質也逐漸被更多的人所看重,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是關乎小學生現實音樂能力和領悟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本文綜合了其主要表現形式和教學手法,對于其實施環節的設計進行了探討,最終得出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教學對策,具有理論上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相信通過不斷的創新型節奏教學,可以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更好地鍛煉小學生的創造能力,對于其長期發展無疑是極為有力的。
參考文獻:
[1]李德隆.小學互動性音樂教育雜談[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葉淑嬌,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藍田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