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才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基礎學習的鋪墊作用很大。而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還停留在傳統模式,即由教師主導課堂教學進程,部分學生不適應這一模式,對數學學習興趣較低,甚至厭煩數學課程,為了改善這一現象,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主體性
近年來,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傳統教學模式越來越不實用,嚴重制約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明顯提升,如何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發揮學生主體性,還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更加深入的探尋。要知道,教學不是僅僅通過一塊黑板和一支粉筆授課,不是單純地把課本知識機械性地“喂”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消化”知識,并愛上數學學習,才是數學教學真正的目的。
一、 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用傳統教學模式,即“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其二,數學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較低。其三,部分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對算法的掌握,過于關注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忽視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其四,數學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面對現階段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需要一線數學教師加以思考并強化專業知識,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
二、 對教學問題的對策分析
首先,對教學過程中運用傳統教學模式的情況,教師要發揮創新能力,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自身修養,創造適用于廣大學生的教學模式。其次,課堂趣味性欠佳,容易造成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消極心理,對學生數學終生學習產生不可逆反的影響。再次,小學生不甚明白大道理,學生對數學學習目的性的認識不夠,教師家長的持續說教起不到作用。但學生對游戲的興趣較大,因此,可以引入游戲學習,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最后,針對數學教師與學生溝通不足的情況,教師可以主動接觸學生,找到突破點,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小學生處于成長發育的基礎階段,對知識的渴求程度非常大。在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全面提升數學修養。
三、 如何有效發揮學生主體性
(一) 提高課堂效率,建立互助式課堂
教師要在教學中認識到,學生被動學習不如主動學習效果顯著。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習資源,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等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小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針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具和手工小卡片,在教學內容中增加能夠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內容,如動漫英雄形象、生動的小動物形象,讓充滿童心的形象作為主人公,講一個包含數學算法的小故事。為了幫助低年級學生理解算法,教師可以物化算法知識,如將數字對應水果,教師將生活常識引入數學學習,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去,主動學習。
(二) 加強師生交流,開展家校互通
教師與學生保持溝通交流。存在數學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的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外時間主動接觸學生,走到學生生活中去,建立師生友好關系,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也可以針對作業情況與學生多交流,關心了解學生學習狀態,面批部分作業,為學生存在的思路誤區提供解決方向。教師也應該在學生間豎立正面形象,帶頭學習。教師在教學生涯中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在自我批評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最后,教師必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主動查漏補缺,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定期抽查。
教師與家長保持溝通交流。教師保證學校教學進度,家長保證學生家庭復習進度。在家長的監督下,學生能夠按時完成數學作業,并能夠完成預習復習的隱藏作業。數學教師也可以在布置作業時增加需要學生家長合作、共同完成的作業,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學習。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家長與孩子保持良性互動,拉近學生與家長距離。家長參與數學教學,能夠找出教學方法不足,并提出建議。通過保持家校互通,有助于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
(三) 加強學生合作交流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劃分學習小組的方法,將知識互補的學生在同一小組,學生可以在組內通過合作學習,在組間通過競爭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動力。在方程教學前,教師可以在小組中布置探究任務,如“1個梨加2個蘋果等于6,1個蘋果加1個西瓜等于5,2個西瓜加3個梨等于12,那么梨、蘋果、西瓜各代表多少”。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找到初步方程,加深印象,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正規方程的接受度。通過與同學的合作,學生從家里的小皇帝變成團隊的一員,可以幫助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便學生日后更深入的學習。
(四) 學生主導的課堂新模式
與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主導課堂不同,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探究者和發現者。如在進行多面體教學時,教師可以擺出四棱錐、五棱柱等多個模型,讓學生比較這些立體模型的異同。學生在探究中發現數學的趣味性,并且能夠自己掌控教學進度。教師可以從學生實際掌握數學知識的情況出發,合理調整教學計劃。當班級大多數學生對數學學習掌握較好時,教師可以適當加快教學進度。針對存在部分學生知識遺漏較多,教師可以給予特殊關照,幫助學生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追趕上教學進度。
四、 總結
教師在教學生涯中發現總結,善于采納學生、家長建議,在自我批評過程中,不斷自我提高,并且完善教學方法。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幫助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譚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策略與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7,(8):123.
[2]蔣欣宏.小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式學習的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9):124,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