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水平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等,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采用課堂提問教學方法對學生展開教學,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讓學生在相互交流與合作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一、 前言
物理課程與其他人文學科(歷史、政治、地理等)不同,物理學科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更強,要求學生有靈活的思維,能夠靈活處理和解決物理問題,因此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習主動性意識。但是傳統的物理教學并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學生在機械的課堂講解中被動地接受知識,其物理思維、數字思維等未能得到有效的發展。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物理教學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繼而更好地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物理原理,繼而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在物理教學中應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就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相關問題作以下幾點分析探討。
二、 注重情境提問,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與初中生相比,高中階段的學生其抽象思維已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提升,但是高中物理的學習難度也相應提高,如高中物理模型的操作,它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抽象理解能力,如高中物理的概念以及規律等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這就要求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具有較強的理性思考能力,能夠靈活地將課本的物理知識以及原理等還原到生活當中,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內化這些物理知識,繼而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和掌握物理學科。而注重情境提問,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比如當學生學習到“速度”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創造情境為學生設計課堂提問環節,繼而有效引出課堂教學的內容,如向學生提問:“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兩個問題:(1)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是如何判斷物體之間的運動快慢的?(2)在運動會當中,觀眾與裁判員是怎樣判斷百米比賽運動員的運動快慢的,他們的判定方法相同嗎?”以上問題的提問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引出速度的相關物理知識和內容,通過情境提問,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學生在思考過程中也更具有方向性和思路性,此時學生也更樂于回答問題,而這種提問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物理學習的印象,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物理內容。
三、 挖掘典型案例,提高問題的針對性
物理課堂教學的提問不是簡單的問題相加,在對學生進行問題提問時應增強問題提問的有效性,而挖掘典型案例,則能夠較好地提高問題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容比較多,且學習任務繁重,學生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充分理解和吸收掌握課本知識是有一定難度的,為此需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課堂時間浪費。高中物理其本身的課堂教學時間不多,且還需要進行各種不同的物理實驗操作,課堂上,問題的提出——問題的思考、回答——相應的點評、講解均需要時間,如何化繁為簡,讓問題提問做到少而精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典型案例問題具有較高的代表性,挖掘典型案例,能夠讓問題的針對性更強。比如當學生學習到“圓周運動”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思考和討論這樣的問題:請同學們想一想,自行車中的小齒輪和大齒輪以及后輪之間在轉動過程中,三者之間存在何種聯系?若以自行車作為參考系,當自行車行駛時,三個輪子均進行圓周運動,它們之間的運動速度是否相同?若不同,哪些點運動得比較快?這一典型問題的提出可以將角速度定義、線速度概念以及共軸轉動等相關內容知識引出,通過這一典型問題的提問,學生在完成這一典型問題解答時,“圓周運動”的課堂教學任務也基本完成。
四、 注重啟發性提問,促進學生的思維開發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公,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啟發學生,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開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物理課程。啟發性提問與其他提問方式有所區別,啟發性提問更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誘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進而讓學生在思想的火花碰撞中提升自我能力。在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教師提出有效的問題,學生在問題探索思考中應學會質疑,敢于打破傳統框架的束縛,繼而在探討與對話中激活思維,發展創新與批判思維等,從而達到有效的教學的目的。比如當學生學習到“自由落體運動”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采用啟發性的提問方式向學生進行提問:“請同學們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想一想,不同的物體在自由落體過程中,其下落速度的快慢有何不同?什么因素影響了它們下落速度的快慢?”問題提出之后,學生們紛紛討論起來,一部分學生說:“物體下落速度是一樣的”,大部分學生說:“重的物體下落速度更快一些”,小部分學生說:“體積小的物體下落速度更快”……學生們各執一詞,為了更好地驗證結果,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演示。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得到這樣的結論:物體下落運動時會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若物體體積大、密度小時其下落則比較慢,密度比較大的物體其下落速度的快慢基本等同。而后學生自發思考:若不存在空氣阻力,所有物體的下落速度快慢會相同嗎?教師導課的提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發了學生對另外一些觀點的質疑,為了驗證,學生與教師一起探究、合作,最終找出真相,得出結論。
五、 結語
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并未意識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往往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問題提問,這也是高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常見問題之一。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課堂提問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朱煒.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培養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30(06):94-95.
[2] 曹曉迎,于子森.新課標下高中物理課堂有效性提問技巧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140.
[3] 付艷明,郭繼成.提高課堂教學中交流有效性的實踐——以牛頓第一定律的課堂教學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8(02):143-144+147.
[4] 楊毅.運用高中物理“學案教學”提高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實踐[J].亞太教育,2016,(14):232.
作者簡介:
張國林,貴州省盤州市,貴州省盤州市第十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