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對小學數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生數學良好習慣的養成等。小學時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對今后學習和生活影響很大,特別是小學數學學科,三分靠思維,七分靠習慣,沒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很難學好數學。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
一、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開展某種活動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愿意去學。小學生正處在接受知識的初級時期,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所有數學教師正在探究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不同教學方法的運用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情景教學、開展實踐操作課、實施游戲教學、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總之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前提。
二、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習慣
(一) 書寫習慣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堅持。要想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首先需要從學生的數學課堂作業入手。課堂作業是密切聯系老師與學生的橋梁。因此,可以從每天的作業完成情況來了解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度以及對當天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作業完成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態度是否端正、書寫是否工整、計算是否準確等。所以對小學生要從最基礎的書寫、坐姿等抓起,小學就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開始,為初中、高中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數學涉及復雜的書寫內容,比如:小數、分數、多位數等,如果沒有規范的書寫習慣,學習起來會很吃力。其次,要經常表揚那些能夠克服困難并認真完成書寫的學生,給予肯定,使其不斷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 審題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計算的準確率高低直接取決于審題是否認真。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發現很多學生做錯題的原因不是因為不會做,而是審題不夠認真,不是把數字寫錯,就是小數點搞錯等等。因此,認真審題是進行計算不可缺少的環節。在教學中,我們要教給學生在做題時如何快速準確的理解題意,第一步:要快速的讀題,抓住題中的關鍵詞,明白這道題是要讓我們干什么;第二步:對計算步驟簡單做一下規劃,做到心中有數;第三步:開始計算。最后在檢查的時候要驗算一下看運算是否正確,這樣不僅提高了做題速度,還能大大提高做題質量。通過審題能力的培養,可以養成學生認真嚴謹的好習慣。
(三) 閱讀習慣
小學還應該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獨立閱讀書本的能力。平日可以讓學生多閱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看得多了學生知道的也就多了,知識就會越來越豐富。小學生從踏進校門的那天起,老師就培養了其看圖、看文等內容,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思維能力的提高,逐漸引導學生弄清數學術語,理解關鍵詞,進而引發學生思考。數學書需要精讀、巧讀和重讀。對于哪些需要精讀、巧讀和重讀,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教給學生看數學課本的初步方式。
(四) 勤于動腦,勇于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一門抽象、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習數學不僅需要正確的邏輯思維能力,還需要學生勤練習、多思考。只有如此才能更準確的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開展數學學習。在數學課堂上,我們要多引導學生去思考,適時的拋出一些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問題,然后分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另外,多鼓勵學生大膽的發言,對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敢于提問,對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見解要大膽的表達出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
三、 培養數學學習的能力
數學離不開生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用到了數學知識。所以,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多注意引導學生,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數學知識的應用,進而將所要學習的數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身臨其境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性。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的開設一些實踐課程,讓學生去了解生活中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加深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比如在教學總價這一內容時,首先我們要讓學生了解哪些因素會影響總價,這樣便引出了單價和數量,課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作業,讓學生去超市買一些自己需要的物品或者水果之類的,同時注意觀察不同的物品或每種水果的單價,然后購買不同的數量,在下一次上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都購買過哪種東西,并交流不同的數量和單價會對總價有什么影響,最后選出一個代表發言。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自體驗可以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了解數學學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結語
總之,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師及學生的共同努力。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的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自身能力;作為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李竹勇,徐朝萍.數學課堂細節滲透有效提升教學實踐[J].基礎教育研究,2012,(09):37-38.
作者簡介:劉術,湖南省寧鄉縣,巷子口鎮楓坪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