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轉化學困生,必須熱愛、理解和尊重他們;讓他找回自信;幫助學困生克服困難,培養其意志;家校聯通,積極疏導學困生情緒。作者從這四方面闡明了教育轉化學困生工作中的一點體會。學困生的轉化,如果教師能以人為本,以愛去感染他們,學因生是可以轉化為優秀生的。
關鍵詞:熱愛;理解和尊重;展示自我;培養意志;家校聯通
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我深深認識到,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學困生大多是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我們應該根據小學生心理活動規律、心理特征和個性特點,從思想上到生活上、從課內到課外,熱愛和關心學困生的健康成長。作為一名教師,我是這樣轉化學困生的。
一、 熱愛學困生,理解和尊重學困生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和尊重。”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教師師德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俗話說,沒有師愛,就沒有對學生的教育。教師如果能夠用自己最真誠的愛和尊重來打開尋困生的心窗,這是每一個尋困生最希望得到的。因此,每當我接到一個新班,我要做的工作首先是了解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他們的思想傾向、動態,家庭情況、身體狀況、心理狀況,哪些是單親家庭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同時分層次接觸學生,對于情況比較特殊的孩子,要經常溝通,對于個別孩子要進行家訪,能夠更深層次的了解他們,這樣才能更快融入學生當中,互相加深了解,使學生“親其師,信其教”。
二、 創造機會讓學困生展示自我,讓他找回自信
心理學家詹姆斯說的:“人性中最深的本質是被人欣賞的渴望。”學困生在學習上碰到了挫折,對他的自信心打擊很大,如果總是用學習上的成績對其進行評價,那他就會淪入惡性循環的泥潭中。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長處的,我們要善于發現,敏銳地找出他們的“閃光點”。我鼓勵學生們參加各種感興趣的課外活動小組,并從中發現班里的學困生的特長,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對他們的成績給予表揚,對于他們的點滴進步,我都會珍視,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讓他找回自信。
我任教的班上有一名叫小杰的學生任性、紀律渙散、經常惹是生非,成績令人頭疼。但我發現,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畫畫,書本上、作業本上、課桌上都留下了他的作品,甚至在上課時也在下面偷偷畫。根據這種情況,我找他談心并且鼓勵他:“小杰,畫畫能陶冶你的審美情趣,提高你的審美能力,但各科知識的掌握更能促進你的審美能力的培養。”他非常吃驚地說:“是嗎?”我說:“當然啦!不信你試試!”而且我鼓勵他與班上的宣傳委員一起出每月的專題班報,負責畫畫。一次上英語公開課,我讓他幫我畫圖當教具用,當他看到自己的作品在課堂上展示的時候,他心理產生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自豪感,成功的喜悅油然而生。我以此為契機,鼓勵他讓他發揮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樹立信心,認為自己能行,這樣孩子也非常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后來,這個學生不只是成績有所提高,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他的作品在全校的繪畫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三、 創設良好的氛圍,幫助學困生健康成長
在一個班級,不管在學習生活還是各項活動中學困生可能都不會被老師和學生所關注,不愿意和別人交流、溝通,怕被老師、同學看不起,怕不能為班級做貢獻、扯班級后腿,他們生活在自己的封閉空間,慢慢的,就和班級的其他成員越來越疏遠,時間長了,學生也不愿意和他們在一起,這就更打消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對學習和同學交往產生恐懼心理,長此以往,這些學生就會越來越偏離軌道,甚至變得越來越差。針對這些,我們就要為他們創設良好的班級氛圍,利用師帶生、生助生的形式,從多個方面關心他們、幫助他們、不讓一個人掉隊,讓他們覺得所有的人對他們沒有放棄,利用班會的形式教育其他孩子多關心、幫助學困生,多和他們在一起學習、玩耍,讓學困生覺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樣,并不比別人差,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這些學生找回了自信,變得快樂起來,成為陽光、積極、樂觀向上的學生。
四、 家校聯通,積極疏導學困生情緒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會出現很多的突發情況,甚至會出現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沖突,化解好了會進一步加深師生關系,反之會使師生關系惡化。同時,學困生因為學習成績常被父母關注,心理也相對脆弱,在家庭關系中也常處于被激發劇烈情緒的位置。因而,處理好學困生的師生關系、父子關系、母子關系,非常有利于他的轉化。因此,我們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幫助學困生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事情,學會和別人溝通、交往,學會寬容、善待他人,這樣,才會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自己也就變得更陽光、更快樂。
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這樣一位學生,長期不寫作業,上課控制不住自己,經常影響課堂紀律,多次和任課老師發生沖突,學生也都疏遠他,他認為老師和學生不理解他、不尊重他,對老師的批評教育更是充耳不聞,對所有的人都產生抵觸心理。家長說他他更聽不進去,甚至封閉起來,不與家長交流。針對他的情感障礙,我多角度了解,聆聽他的心語,通過面訪家長、電話溝通……跟家長一起出主意,相互配合,在教育過程中運用心理移位法,我多次找他談心、進行心理疏導,讓他慢慢消除抵觸心理,讓他想想假如他是老師、他是家長的話如何看待班級中的學困生,希望他能夠理解老師、理解家長,學會尊重別人,看到家長的辛苦,讓他學會感恩,做一個聽話的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逐漸改變里自身的缺點,不再對老師、家長產生抵觸心理,逐漸從心理接受了老師、家長對他的批評教育,在成績、品德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對學困生有足夠的愛和尊重,讓他展示自我自拾信心,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探索行之有效的輔導方法,學困生可以轉化為優秀生的。
作者簡介:
林翠玉,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羅陽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