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教學也發生著根本性變化,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國的教育專家更是大力提倡教育方案以及教學理念的改革與創新,強調應當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而我們的廣大教育工作者也正在不斷踐行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尋找適宜于學生發展與成長的教學方法。尤其是針對初中數學教學方面,教師更應當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索,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互動,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發現學習的樂趣與奧秘。下面本文將以任務驅動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簡要探析。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用初探
所謂“任務驅動法”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與幫助下,以小組的形式圍繞某一共同的學習任務而展開的一種學習實踐活動。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它需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并且需要相應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學習任務中探索學習的奧秘。初中數學的知識點相對于小學而言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且運算多,這正是令大部分學生感到頭疼的地方,導致其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懈怠、厭學等情緒。基于此,本文下面將針對任務驅動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討如何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一、 確定任務目標,設計教學情景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需要結合數學學科特點、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實際特點明確教學任務。在任務驅動法教學中任務是最為首要與關鍵的,無論是對于教師的教學質量,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確定目標任務時,教師需要謹慎行事,不僅需要將目標任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相聯系,還需要將其與學生即將學習或收獲的知識相聯系,讓其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不僅能習得新知識,還能夠靈活運用新舊知識,切換自如,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在確定任務目標之后,教師就需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與本次課堂學習相關的教學情景,將學生帶入到真實的學習情境中,讓其在直觀化與形象化的感受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奧秘與無窮魅力。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切忌急于講解,而應當就所提出的學習任務進行具體分析,讓學生對接下來的任務學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使其在預習過程中能夠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從文中尋找相應答案,并在新舊知識的鞏固與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對學習任務目標有個全新的認識,以此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學習能力,讓其在不知不覺中消化相關教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與提升。
二、 任務驅動學習,激發探究欲望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意義的學習應當是自主探究、動手實踐以及合作交流,而非單純地依靠教師教學加以模仿與記憶。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想要踐行素質教育教學理念,體現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與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就需要教師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輔助教學,通過任務的創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進行思考與探究。對此,本文這里將以“探究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進行教學任務的設置。學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務:準備學具即塑料棒,任意選出三根讓其構成一個三角形,并利用直尺測量三邊各自的長度并記錄下來;學生的學習任務確定之后,就需要教師明確教學目標,這里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生親身實踐體驗以及小組合作交流,運用已有知識探究其任意兩邊之和以及之差與第三邊之間的關系。為了能確保教學任務得以順利開展與實施,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其以前后四人為一小組進行相關教學任務的完成,并向分小組下達學習任務與具體要求,讓其在規定時間內分工合作,如有的負責三角形的搭架,有的負責實物的測量,還有的則負責畫圖等。在這一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各自的工作,并在具體的實踐動手操作中對自我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讓其能夠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上,并在任務驅動的引導下完善相關的知識體系,總結出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
三、 完成學習任務,注重總結評價
傳統教育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一刀切”的評價模式對學生進行評價,更是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種評價體系不僅忽視了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個體,還抑制了學生個性以及才華的展示,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教師就需要重點關注這一教學環節,對學生能夠有一個全面、客觀與公正的評價,讓其不僅能夠發現自身的閃光點,還能找到自身的不足,這樣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為了改變過去單一化的評價方式,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進行有機結合,用發展、包容的態度對待學生的進步與退步,讓其在失意時不至于垂頭喪氣,在得意時不至于驕傲自負。在學生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時,教師可以個人匯報、小組匯報以及學生自我評價等方式呈現評價結果,同時,還可以通過交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此一來,不僅能夠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以一種自由自在的心態參與到任務驅動的具體實踐中,還能夠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中對學生的智力、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征有一個深刻、全面、客觀與公正的評價,從而加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自信心,讓其更加投入到課堂教學中,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小結:總而言之,任務驅動法是素質教育教學下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通過任務的形式將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學習興趣集中到課堂教學中,并在自主思考、主動實踐過程中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與掌握。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這種教學方式的優點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進行輔助教學,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楊志明.論任務驅動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1):29.
[2]李秀榮.任務驅動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科學中國人,2016(12Z).
[3]戴良峰.試論任務驅動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3,(12):18.
[4]陳友清.任務驅動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2):171-172.
作者簡介:王貴成,江蘇省宿遷市,宿遷青華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