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數學》是新疆籍預科學生學習的重要課程之一,針對新疆籍預科學生的特點,在互聯網+背景下提出了新疆籍預科生提高《高等數學》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少數民族;預科;高等數學;教學質量
《高等數學》是我院民族預科生必修的一門主干課程,是為做好中學和大學數學課程的銜接課程,它不僅是增加學生數學知識儲備的重要途徑,更是進一步學習后續課程的基石。由于《高等數學》這門課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廣泛的應用性、較強的技巧性,先難后易,讓步入高等院校的初學者學起來有點不適應,對于新疆籍預科學生學習起來尤為困難。高校教師該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改進教學方式,不斷提高授課效果,提高學生的高等數學知識儲備,為學生學好專業課打下堅實基礎,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提出內地新疆籍預科學生提高《高等數學》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一、 新疆籍預科學生的特點
大部分新疆籍預科學生都是通過國家特殊政策低于正常分數進入高校預科學習,新疆籍預科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背景,對于同一門課程有不同的基礎知識,這就導致入學時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由于受到語言障礙、教學方式、學習模式的影響,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相對薄弱,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所以個別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學習內容,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卻困難重重。
二、 新疆籍預科生《高等數學》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一) 注重數學文化的學習
新疆籍預科生學習的積極性相對來說比較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通過留一些課外作業讓學生自己利用互聯網資源去發掘重大數學思想的誕生和發展過程,再結合本課程滲透一些數學史,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改變數學學習枯燥無味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創新意識。教師應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發現數學中的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弱化理論,加強應用
考慮到學生的自身特點及本門課程的特點,在保留會考大綱基本理論框架,以必須夠用為度,調整教學內容;注重基礎訓練、簡化理論推導、強化實際應用,授課時盡量采用直觀的描述性語言。例如,在講解變上限導數定理時,可以直接給出定理并進行應用,不必對定理進行理論證明,可以提示感興趣的同學利用導數定義證明。注重知識脈絡的梳理,整合優化內容,使學生形成系統認識;例如在第一章學習后,學生應理解局部有界、在一點極限存在及在一點連續的關系,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更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它們之間的關系。另外,由于高等數學的技巧性較強,在授課的同時也要注重授課過程中解題技巧的總結,這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用實例為背景引入基本概念,讓學生將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在學生充分理解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再將它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例如,在講定積分的概念時可以讓學生去互聯網查閱相關知識背景,再從幾何圖形面積及勻變速直線運動物體的路程引入定積分的思想,再推廣到定積分的概念。計算的過程中可利用終端軟件或在線軟件來驗證結果的正誤。
(三) 注重反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反例教學法對于數學思維能力弱的新疆籍預科學生比較容易接受,能夠更直觀更具體地把知識呈現給預科學生。雖然定理的證明過程對培養數學思維非常有好處,但是部分定理的證明過程對于新疆籍學生來說難以接受。
運用反例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數學概念。在授課函數的連續性時,可在多媒體課件中舉出三個例題——分別破壞連續性一個條件,并作圖,讓學生觀察這三個圖像是否連續,提問要使函數連續,需要克服哪些條件,進而給出連續性的描述性定義。運用反例進行教學,能夠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數學中的有關定理、性質。在授課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時,為了說明條件是結論的充分條件,可以舉一反例滿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結論,但并不滿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條件。運用反例進行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否定錯誤的命題的能力。在判斷“函數的絕對值可積,則函數可積”時的正誤,可以舉一反例進行推翻,這樣的方法更適合新疆籍預科生。
(四) 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
設計適合各個章節的課件。在互聯網時代,高等數學的授課教師應按照高等數學的課程內容特點,設計出有效的課件,課件設計時注重利用動態圖形幫助預科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內容。利用課件講解時,在講解重點、難點知識點時,交叉采用課件和板書,這樣既能夠提高授課效率又能夠提高授課效果,從而更好地達到預期效果。
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課程。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是由互聯網催生的網絡課程,若能夠合理應用網絡課程,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協作式教學。在互聯網+背景下,開掘慕課的資源優勢,適當納入課堂教學與管理體系,豐富課程內涵,優化教學模式。由于微課突出單元性,故應該在課外使用更好地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個性化需求。翻轉課堂的課上環節要求學生高度參與課堂討論,教師則答疑解惑啟發思維,所以適用于數學基礎較好的新疆籍少數民族預科生。
三、 結束語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雙向過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摸索學習,正確對待新疆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特點找到更適合新疆籍學生的教法及學法。在互聯網+背景下加強自身的學習及與學生的交流,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將適合的信息輸出給學生,從而使學生更好掌握《高等數學》的內容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倪谷炎,周敏,李穎.等提高《高等數學》教學質量的“四個環節”[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65-66.
[2] 吉克躍林,馬錦衛,鄧小林等.少數民族預科教育模式研究[J].民族叢刊,2011(8):73-77.
[3] 李淑華,李長江.文科高等數學淡化理論芻議 [J].高師理科學刊,2016(10):64-66.
[4] 顧雪.少數民族預科生高等數學學習現狀調查分析與思考——以中央民族大學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3):90-92.
作者簡介:張智倍,講師,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 預科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