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秀珠
摘要:本文是針對學校教育時有發生師生關系破裂的現象,結合本人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二十八年的經驗及心理學知識,通過幾個教育個案談一談師生溝通的藝術。旨在與教育工作者共同架起一座用真誠喚起學生的信任、用無聲語言關愛學生、用心聆聽學生呼聲的師生溝通藝術的橋梁,從而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師生;關系;溝通;技巧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班主任設計的所有德育活動,都是以特定的師生關系為前提的,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育成效的高低。如果班主任懂得如何去跟學生溝通,如何去滿足學生的需要,與學生建立相互尊重、信任的關系,教育效果就會事半功倍。下面,我就結合幾個教育個案談一談師生溝通的技巧。
一、 用真誠贏得學生的信任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思洛曾經指出:“當人際關系缺乏真誠的時候,就無可避免地會產生疾病。”在很多的人際關系中,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真誠,就會極大阻礙溝通的展開。同樣,師生的交往中,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和接納度有多高,受老師所傳遞的教育影響就有多高。而這種信任的產生,需要老師自身對學生犯錯的接納、包容;適度的批評和表揚,甚至勇于承認自己無意中犯下的錯誤,這樣才可能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和老師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對老師的引導和教育才有可能做到“言聽計從”。
以前我們班有一個女孩,她表面大大咧咧,不拘小節,但自尊心特強。有一個學期,我根據溝通需要,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填寫家庭電話和父母的手機號碼,但我發現部分學生可能擔心老師會向父母反映情況,沒寫父母的手機號碼。于是,我說:“你們不用擔心老師會向你父母說你們什么壞話,要你們家長的電話號碼是為了方便與家長聯系而已,更不會公布出來,你們盡管放心。”結果很多同學都補上了父母的電話號碼。最后,還剩下王妙玲等幾個同學沒有寫上去。我想王妙玲是本地的學生,家長不會連手機都沒有吧。是不是還沒想通?我帶著疑問前去小聲問她:“妙玲,你為啥不寫父母的手機號碼?是不是還有顧慮?”我的話還沒說完,她就怒狠狠地瞪著我說:“我是窮,我家沒錢給我配手機,我父母也沒有手機。你沒窮過,當然體會不到我的痛。”看到她發怒的樣子,我一下子愣住了,心想是不是我真的傷害了她。早讀下課之后,我找了她出來,她還是很氣惱的樣子,我牽著她的手,來到校園一個僻靜的地方,想讓她平靜一下。她不吭聲,也不看我,我首先打破尷尬,輕聲地說:“如果我做了什么傷害你的事,請原諒,老師也是無意的。”她一聽我這樣說,就失聲哭了起來,我連忙安慰她說:“都是我不好,是老師的錯,老師不該傷害你的自尊心,家里是不是有什么困難,要不要老師幫忙?”“不用,我家雖窮,但不至于要別人幫。”我意識到她不打算和我說實話,戒備心很強。“那好,聊點別的。”我和她聊起了上次她媽媽來開家長會時,贊賞她的話,聊她在上一次校運會的出色表現。我能感覺到她的敵意在一點點冰釋。在當天的班會課上,我講述了自己中學階段雖然生活清貧艱苦,但依靠自己的努力最終圓了自己夢想的真實經歷。讓同學們懂得貧窮不是錯,不必因貧窮自卑,化貧窮為成才的動力才是我們該走的路的道理,也讓他們明白了要多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沒有手機反而可以讓自己免受干擾,更加專注地學習,難道不是好事一樁嗎?
當天放學后,妙玲同學找到我說:“老師,是我錯了,我知道你沒有瞧不起我的意思。”那一刻,我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我確信,她的內心世界已經有了陽光照耀。
這個案例表明,學生對于教師施加的教育影響,是有選擇性地接受的。學生對老師越是信任,教師的教育影響力越高,教育效果越好,學生對老師油然而生一種崇拜、信賴之情,感受到老師是真誠對待自己的,也會用真誠來回報老師。
二、 用無聲語言激發學生的正能量
常言道,無聲勝有聲。以前,我總認為老師只有和學生談話才叫溝通。事實告訴我:無聲的語言同樣可以發揮溝通的效能,而且往往比有聲的語言更快捷、有效,是師生溝通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方式。
曾經我班上有一位調皮的男生叫陳慶發,剛分班時表示不愿意在我們(1)班,我告訴他:“剛到新的班,有點不習慣是正常的,過段時間,還是不習慣的話再跟我說吧。”他一聽,也就同意了。后來他因個子高被推舉為體育委員,但我發現他雖然當了體育委員,但對班級的事漠不關心,而且在我上課時擺出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甚至用極其冷漠的神情面對講臺上侃侃而談的我,我內心一下子充滿了挫敗感。潛意識告訴我,他的學習及精神狀況和我有關。通過側面了解我才知道,他是聽說我管理非常嚴格怕自己經常違反紀律被罰受不了,所以想方設法要調班,故意表現出不愿學、不愿做的行為特征。我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決定轉變他的思想觀念,讓他理解班級管理的規則,理解班主任工作的方式和目的,改善師生關系,進而激發他的工作和學習熱情,使他愛上這個班集體。于是,在每次集體勞動的時候,我都發揮他個子高的優勢,把打掃窗楣的任務交給他,并經常用微笑給他以贊賞和肯定。在上課的時候,經常留意他的反應,發現他能留心聽課,正確回答老師的問題時,就適時給予肯定和贊賞的表情,微笑著對他點點頭。在學習成績有提高時,我就由衷豎起大拇指向他表示贊賞。這些無聲的語言給了他莫大的鼓勵,讓他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愛護。不久陳慶發同學一改過去懶散的壞習慣,每天以整齊的儀容儀表出現在課堂里,對班上的管理工作也認真負責了許多,自信心增強了,學習積極性也不斷提高,對我們(1)班充滿感情,再也沒有轉班的念頭了。
這個案例表明,良好的師生關系也可以在無聲的溝通中建立,對學生而言,老師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與學生進行溝通,一舉一動,一顰一笑,說話的語氣聲調、面部表情,甚至是作業本上老師畫出的標注等,都在向學生傳遞一種信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基曾說:“教師最大的幸福與快樂就在于與學生的交往,因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話,你的眼神,甚至于你的目光一閃或者一抬手,這一切都會深深地留在學生的記憶中。”認識到這一點后,我除了在言語上“用心”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外,還會用無聲語言告訴學生,我并沒有忽略他的存在,而是每時每刻都在關注、關心著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