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敏霞
摘 要: 強化生活元素運用,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之中,增強學生直觀感知,提高教育的滲透力,對提升教學成效以及學生教育效果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應當立足教學開展探索,充分強化教學研究,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生活元素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與針對性,更好地強化對學生的思想引領作用,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進行深入研究。筆者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感知體驗,在教學信息補充以及教學案例研究等方面,進行了融合與運用,對提高學生理解效果以及增強教育引導功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本文將做簡要分析。
一、 在教學中引領學生進入全新生活
對于初一新生而言,他們從小學的學習生活進入初中階段,各方面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學習的時間變長了,學習的科目變多了,學習的難度變高了,以及面臨著新的同學和老師,不少學生在剛開始階段很不適應,甚至出現了“初一新生焦慮癥”。為了解決學生這一方面的思想問題,筆者在教學活動中融入生活元素,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開展啟發引導,為學生解開心結,達到了思想引領的效果。在《中學序曲》教學中,重點從學習時間、學習科目、學習要求等方面,引導學生回顧過去的小學生活,對照現在的學習要求講出自己的體會,大家一起討論中學階段和小學階段有著哪些明顯的區別。這些剛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習慣于小學階段的學習節奏與頻率,對剛剛開始的初中生活懷有一些不適應,對比分析講了很多方面的區別,例如現在早自習時間比較早,晚上安排了晚自習活動,學習的功課數量也增加了,總而言之學習比過去更加緊張,要求也更高,同時因為住宿生活也需要自己照顧了。針對學生提及的方面,筆者引導學生進行了逐一分析,從中學階段的學習任務、初中時期身心發展特點等方面,與過去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白人生不同時期承擔著不同的任務,初中階段應當更加自立生活、勤奮學習,應當努力克服當前面臨的各種困難,從而激勵學生勇于攻堅克難,以積極的心態、昂揚的姿態迎接現在的初中生活,并主動適應初中學習生活各方面的要求,為學生順利完成初中生角色轉變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 在教學中教育學生珍愛同學友誼
初中生已經進入了青春期,同學之間如何相處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有的學生缺乏氣量,與同學斤斤計較;有的學生不懂得如何與同學交往,同學關系緊張等等。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會與同學相處,教師可以借助于教學活動進行引導。在《讓友誼之樹長青》教學中,筆者運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了4個朋友之間友誼長存的故事,從初中階段認識到經過漫長的人生歲月,他們相互關助,有了困難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在人生道路上譜寫了一曲感人的友誼之歌。學生從這樣的事跡中受到教育,筆者及時引導他們要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平時在學習與生活中多講風格,多換位思考,多幫助他人,維護好同學之間的情感,讓友誼之樹長青。學生對照自己的生活進行了認真的思考,紛紛表示將與同學之間友好相處,珍惜來之不易的緣分,維護好同學之間的友誼,在學習和生活中相互幫助,共同克服困難,并相互監督走好人生每一步等等。經過課堂教學中的思想引導,學生的情感產生了共鳴,友誼的小船在人生旅途中平穩地航行。學生的情感共鳴與思想認識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也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同學關系更加和諧了,相互之間的矛盾明顯減少。
三、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親情溫暖
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是許多教師和家長面臨的一大難題,特別是學生與家長之間容易形成代溝,對父母的教誨產生對立情緒等,成為影響學生平時教育效果的重要方面。對此,筆者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強化了思想引導,重點讓學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以及家人的關愛,讓他們深切理解父母為自己的無私付出,學會換位思考感恩父母,從而有效消除叛逆心理,受到親情的深刻教育。在《愛在家人間》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認真回顧自己的生活,談一談自己的家人是如何關心和幫助自己的以及家庭成員之間如何關愛的。這樣的話題讓學生對照生活感知進行發言,他們的確有很多話需要表達,也說出了很多感人的內容。有的學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過年時候不遠千里騎摩托車回家,只為了和孩子團聚;有的學生父母為了照顧學生上學,在學校附近租房打工等等。這樣的事例有很多,從學生嘴里說出來,的確很感人。經過學生的深情敘述,課堂氛圍達到了高潮。筆者趁勢引導學生,自己在平時有沒有完全領會父母對自己的愛,有沒有誤解父母的情況,讓學生自我反思與反省,例如對父母反復的叮囑認為啰嗦,對父母阻止自己與不良青少年交往感到厭煩等,從思想上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愛,感受到家庭的親情與溫暖。
四、 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共建良好集體
學生學習生活在班級之中,良好的班集體對他們的學習與成長意義重大,特別是班級的氛圍、風氣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最為明顯,因此教師要重視良好班集體的建設,想方設法進行這一方面的創新與探究,讓學生學習生活在良好的班集體之中。在《我與集體共成長》教學中,筆者分專題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與交流:第一個專題是“班集體——我們共同的家”,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對班集體的功能定位以及作用進行分析,從而讓學生在思想上認同班集體;第二個專題是“我們都是班級一份子”,從班集體與每一位學生之間的關系入手,讓學生懂得若干同學組成了班集體,每一個人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要積極主動承擔起維護班級的責任,要增強主人翁責任感,遇到任務要主動積極作為,在班集體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第三個專題是“為班集體添磚加瓦”,重點和學生探討班集體建設與個人成長之間的關系,個人應當怎樣為集體出力,除了平時積極維護班級各項規章制度,在各種大型活動中更要群策群力展示班級的實力等等。經過三個專題的討論與交流,學生對班集體增進了情感,對如何定位自身角色以及發揮作用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并會落實到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共同建設和維護好班集體。
五、 在教學中疏導學生青春萌動心理
進入青春懵懂的人生發展階段,少男少女之間產生異性的吸引是正常現象,廣大教師大可不必談虎色變,甚至圍追堵截,重在對學生進行科學地引導,讓他們正確對待異性之間的吸引,將精力集中到學習活動之中,從而順利度過青春沼澤。在《青春萌動》教學中,筆者和學生進行了青春期心理方面的交流,將異性之間相互吸引心理放到了講臺上,大大方方地進行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正常的心理,也是人生進入這一階段必然經歷的過程,揭開了這一層神秘的面紗。這樣的做法反而讓學生豁然開朗,大大方方談這個方面以及早戀現象。筆者引導學生,喜歡異性沒有什么可害羞或者見不得人的,關鍵在于這樣的喜歡更準確的應該是欣賞,欣賞同學的顏值、學習的勤奮、為人的坦誠等等,要從欣賞的角度去看待這一問題,并從別人身上學習借鑒長處,讓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有效的引導。同時,筆者還引導學生將內心的情感埋藏于心底,在現在的階段還不能生根發芽,待到將來學業有成、事業定型的時候,定會開出爛漫的花朵,有效消除了早戀等現象。
六、 在教學中警示學生尊崇法律法治
強化法治意識,做尊法守法好公民,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針對近年來初中生違法犯罪現象屢有發生的問題,教師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千萬不能讓孩子們迷失在青春里,要通過深刻的法治教育和警示教育,讓他們認識到當今社會是法治社會,一切應當尊崇法治,用法紀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言行。在《法律保障生活》教學中,筆者聯系學生生活感知,系統回顧了生活中常見的法律,有哪些法律有力地維護了我們的生活秩序,維護了我們的合法權益等等,讓學生對法律的作用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特別是消費者權益保護、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等方面的法律,更加具有針對性。學生在思想上強化了對法治的認識與理解,在行為上就會更加自覺地尊崇法治。筆者對學生進行了拓展延伸教育,通過多媒體演示了近年來發生的一些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例,學生看到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痛哭流涕的場景,內心的感觸是深刻的,產生的思想震撼也是強烈的。筆者引導學生一定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千萬不能走錯路,否則后悔晚矣,要求學生對照案例進行自我反思,有沒有一些不良生活跡象和傾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一定要保持警醒的頭腦,思想教育成效非常明顯。
綜上所述,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聯系學生生活開展教學,強化對學生的思想引導與教育,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偉.初中思品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育(文摘版),2018年第06月02.
[2]唐享鳳.淺談現今初中思品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2018年第03月03.
[3]李小云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思品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教育(文摘版),2017年第11月07.
[4]石長生論述在初中思品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年第10月10.
[5]張曉華新實結合 教學突破——初中思品教學思考[J].啟迪:教育教學版,2018(04).
[6]王鑫紅初中思品教學中滲透辯證思想的思考與實踐——以“如何滲透全面的觀點”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實踐(B版),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