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雷
【摘 要】我國知道我國的煤炭資源很豐富,同時我國重要的能源,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作用。雖然近些年我國的新能源取得快速發展,但是煤炭所占比例仍然很高。同時開采煤炭資源會嚴重破壞周圍的生態環境,與我國“五位一體”的戰略格局相矛盾。因此做好礦區周圍生態環境的損害分析和防止對策是很多學者研究的重要問題,本文在此基礎上做一定的研究,重點分析了煤炭開采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防治措施。
【關鍵詞】煤炭資源;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生態環境;防止對策
一、背景
煤炭資源開發過程中,如何解決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是中國乃至全球礦區開發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我國雖然總面積很大但,實際的耕地面積所占比列卻是很少。但是我國很多煤炭資源很多集中在有效的資源上,隨著煤炭資源的大規模開發,一方面極大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也帶來了極大破壞了礦區的生態環境,如何處理好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問題一直是經濟發展面臨重大困難。因為我國的特殊的國情以及新能源發展存在的局限性,煤炭資源仍然是我國不可缺失的資源。所以研究煤炭開采對于礦區的影響有哪些危害以及相應的防治措施就變得很有意義了,這樣能夠把危害降到最低,同時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二、煤礦區生態環境損害分析
1.礦區水體的污染破壞
其中煤炭開采污染最大的情況就是污染了當地的水源,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嚴重的困擾。同時導致了水源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質,嚴重威脅到了居民的身體健康,收到污染的水源主要有礦井水、洗煤廢水、礦區生活污水等。這些煤礦廢水主要表現出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廢水排放量很大,據相關統一局統計,我國每年廢水排水量大約有20多噸,其中煤礦產生的廢水占了10%以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是巨大的。
第二個特點是煤礦產生的廢水的成分十分復雜,水中里面附帶者大量的大量的懸浮物,比如有煤粉、石油污染物、重金屬和放射性物質,甚至有些煤礦還產生強酸性的污水,在洗煤廢水中附帶著大量的化學反應物質、懸浮油和絮凝劑,礦區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細菌和病毒。這些廢水直接通過地下水系統進入到地表水水體,污染了整個生態系統,水到之處都會受到一定的污染。
2.污染物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
在開發煤炭資源的過程中,會直接或者間接地破壞了土地資源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土地污染。因為在開發過程中,可能會生產很多的有害元素。這些元素主要來自煤石風化、自燃、浸出、礦區大量粉塵、廢氣沉降和礦井水。有害元素會通過水循環來破壞土地資源,主要可以通過這幾種方式進行擴散(導水砂層、地層裂縫、河流等),從未就會導致礦區及其周圍地區土壤質量退化,最終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周圍的農作物會被有害物質侵蝕,導致農作物產量減產,甚至會威脅人類健康。土壤一旦被有害元素污染,其危害性要比大氣和水大得多,因為有害元素化合物會在土壤環境中長期存在,不易被發現。例如,土壤中毒性最強的鎳等元素在生物放大作用下富集,最終沿著食物鏈進入人體,造成急性和慢性中毒,甚至導致癌癥的發生。
3.大氣污染
在采煤生活去,大氣污染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煤礦在開采和運輸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煙塵和粉塵,這些物質是重要的污染源,對于人的身體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根據我國相關統計局的統計,我國煤石的排放量為1.5-2億。這些煙塵會通過空氣的循序進入到空氣當中,然后隨著空氣運動飄散到各個地區,同時這些固體的小顆粒(粉塵等)會進入人的呼吸系統,人們吸入這些空氣之后會嚴重損害自己的身體健康,所以礦區周圍很多人都患有肺病,這種肺病很難根治,因為肺中都是固體小顆粒,很難通過洗肺來治療。
同時煤炭在燃燒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和溫室氣體,包括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這些企業會破壞大氣的生態環境,造成溫室效應以及產生酸雨等惡性氣候,進一步破壞了我國的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
三、煤炭開采對煤礦區生態環境損害分析與防治策略
1.貫徹國家法規,科學管理礦區
我國對于煤炭開采越來越重視,相繼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來規范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這一系列法規的頒布,要求中國煤炭行業的員工應該加強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從領導到基層、落實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在管理體制方面,土地管理部門、煤炭管理部門、環境保護部門等相關行政執法管理單位要積極完善管理體制,加強統籌協調,明確權力、責任、利潤等問題。同時要促進礦業的改革和創新管理系統的建設,切實保護企業和工人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保障周圍的生態環境不被破壞。
2.利用先進技術進行修復
礦區生態系統比其他生態系統更加復雜,因此生態系統被破壞的原因十分復雜,不同礦區的破壞程度不同。所以不能夠簡單地從一個角度看問題,因此利用某一學科的理論和技術來修復和控制礦區生態環境的破壞,往往是不現實的,甚至是起到的作用往往是適得其反的。
因此在進行修復的時候,我們可以分析破壞的原因,然后結合物理、化學、生物學、環境科學、生態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理論和方法,同時結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先進技術,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對礦區生態環境損害評估、修復和治理。
3.因地制宜,科學進行礦區土地復墾
礦區土地復墾對象主要是塌陷的土地和被煤石、粉煤灰污染的土地。科學的補救應該是根據已經發生的地面塌陷的程度來進行的。比如在淺層沉陷區可恢復耕作,可種植溫室蔬菜、瓜類、水果等;對于常年積水區邊緣地區和淺水或季節性積水區,可修建挖掘堤壩修建魚塘;對于深水區要綜合利用,如栽培水生植物、建立水禽基地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采煤作業對于環境的破壞性很強,如何做好防止措施對于保護礦區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提出了幾點切實可行的建議,希望給相關工作者一定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志斌.大型露天煤礦閉礦后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對策[J]. 采礦工程,2003(3):13.
[2] 韓建國,鹿志發,華澤橋,等.神華煤炭[M].北京:中國標 準出版社,2003.
[3] 張發旺,周俊業,侯新偉,等.神府礦區煤炭開發面臨的地質 生態環境問題及對策研究[J].地球學報,2002,23(增刊):59 64.
[4] 李林,寇貴德. 神東礦區生態保護技術措施[J].煤田地質與勘 探,2005,33(增刊):147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