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倪博月
【摘 要】黨建工作是國有企業的獨特政治資源,企業文化是可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在理論上和實踐層面上,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之間具有互融共生性。分析這種共生性,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都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國有企業黨建;企業文化建設;相關性
要進行相關性分析,相關性的元素之間需要存在一定的聯系。對國有企業而言,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都是及其重要的,都能促進企業快速健康的發展。這二者之間看起來關系不大,但在實際中有著密切的相關性。
一、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
首先,黨建工作對企業文化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從實踐來看,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保證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依照規定討論和決定企業重大事項”,這就決定了黨建工作對企業文化在方向上的作用,即領導著企業文化的發展。二是為企業文化建設注入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對一個企業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有了正確的價值觀,企業會健康快速的發展。從政治意識和形態方面來看,企業要想健康發展,必須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而黨建工作確保了企業價值觀的正確性。從文化方面看,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可以和諧共建,這得益于黨建工作的包容性特征。從指導精神看,黨的指導思想是與時俱進的、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而企業是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的,黨建工作的與時俱進性就決定了對企業發展方向做引導,并確保了發展發展方向的正確性。三是營造企業文化落地的氛圍。氛圍的營造是對事情的成功具有重大影響,企業文化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企業文化的落地也需要良好的氛圍。而企業黨組織有諸多優勢,將這些優勢發揮出來可以營造良好的環境,有利于企業文化的形成,如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等,可以大力宣傳、廣泛發動,再如可以統籌黨政工團齊抓共管推動企業文化的落地。四是創新企業文化落地的渠道。企業黨建工作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創新的,而且探索出許多寶貴的經驗。企業黨建工作的指導方針和努力方向是“不斷推進黨的建設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增強黨的生機活力”,這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渠道。五是豐富企業文化建設內容。黨建工作的內容是豐富的,其中有些內容是與企業文化的發展和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在內容上二者存在疊加的部分,因而也就豐富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內涵,如對企業員工理念的引導,不但是黨建工作的責任,更加深了員工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認同感,實現了二者的共生發展。
其次,企業文化建設對黨建工作具有促進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的作用是相互的。黨建工作可以促進企業文化的發展,企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作用于黨建工作。主要表現為三點:一是企業文化可以增強企業黨組織的凝聚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的各項事業也進入了新時代,國有企業也是如此。隨著企業文化的發展,其對企業的作用也逐漸彰顯,尤其是對企業員工的作用,企業員工的思想文化熏陶下發展變化,職工個性化與企業整體發展相結合,員工的潛能更是得到激發,企業的向心力不斷增強,從而黨組織的優勢不斷擴大。二是企業文化建設為企業黨建提供了新的載體。企業黨建工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更廣泛的活動載體,企業文化所倡導的企業精神給黨建工作增添新的活力,豐富黨建工作的內涵和外延。如創新精神、競爭精神、奉獻精神等。三是企業文化建設拓寬了企業黨建的渠道。企業黨建是以適應時代轉型為方向,企業文化建設絕不能脫離實際。黨建工作的滲透力,可以通過企業的日常性活動來增強,而這些日常性活動往往以企業文化為突破口,尤其是黨建活動的效果,可以通過企業文化活動來增強。黨建工作的有效力,可以通過開展針對性活動來提高,而這些活動可以用企業文化做牽引。
二、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之間的相關性
首先,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具有共同的理論指導。理論是行動的先導,企業黨建工作需要指導思想,企業文化建設同樣需要理論指導。新時代,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二者共同的理論指導,在這一理論指導下,企業中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得到充分體現,黨組織的先進性得以保持,企業文化也會得以發展和落地,二者共同推進企業的發展,最終為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其次,在研究目的上,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是相同的。從實踐來看,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所研究的目的相同。一方面,在企業內部弘揚黨的指導思想,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是國有企業中黨建工作開展的主要內容,通過這些內容,員工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得以樹立,思想道德意識得以提升,自覺性和責任感得到增強,就會更加熱愛企業、愿意為企業而奉獻,更好的完成本職工作。另一方面,運用優秀的企業文化熏陶和影響企業員工,是企業開展文化建設的內容,通過這個內容,員工能夠充分了解企業,自豪感、忠誠感、歸屬感就會得以增強,并且在內心化為主動性,更加愿意做好本職工作。在這兩個方面里,無論是那個方面,最終都會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
再次,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目標一致性。盡管在實現途徑有很大差異,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的共同目標。從實踐的具體過程來看,黨組織建設通過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本企業的貫徹執行,來實現黨建工作的要求,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調動全員的積極性,增強員工對黨的心理認同,從而成為企業發展的內在推動力,不斷促進著企業的發展。這一過程也使黨建工作成為企業價值鏈上的重要環節,而且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最終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這一過程不同的是,企業文化建設則是通過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來實現的,當然提升創新能力的手段是多樣的,如通過人本管理的凝聚功能,最終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而,雖然手段不同,但二者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都促進了企業的科學發展,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
又次,在運作機制上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具有相通性。在運作機制上,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各有特色,但在本質上又是相通的。企業黨組織建設的運作機制是多重的,隨著實踐的發展會有創新和發展。如開展組織活動營造企業和諧進取的氛圍,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做好思想工作凝聚激勵員工,提高職工素質,增強企業創新能力。企業文化建設的運作機制同樣是多重的,如建立制度體系保障企業價值理念的推行,建立學習型組織、加強全員培訓提升員工的創造力,培養全員認可的價值理念凝聚企業團隊等。這種相通性,可以起到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的作用,最終共同促進了企業的發展、促進企業完成新時代肩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
最后,在建設主體上,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具有協作性。在建設主體上,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在具體事務中相區別但更相容。關于這一方面,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理解。從領導主體看,在企業文化建設的問題上,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各司其職是領導主體,這種里的主體確保了企業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企業黨組織建設是各級黨組織的主要職責,這由黨的整體架構決定的;從部門主體看,企業文化建設可由公關部門負責,也可由黨群部門負責,在具體的實踐中可根據企業的實際有所選擇,而企業黨建工作只能由黨群工作部門負責,這由黨建工作的性質決定的;從參與主體看,企業文化建設的參與主體是全體員工,也就是說企業里所有人都是參與者,而企業黨組織建設的主體是企業的所有黨員。因此,在兩個建設的推進中,建設主體上是并不矛盾,而是具有協作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