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摘 要】本文從“第二課堂”的概念及對高職院校學生的重要性出發,具體探討“第二課堂”的構建原則及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文化建設;第二課堂;構建策略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具有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教學目標。大力發展高職教育,促進教育改革發展是當前我國黨和政府根據世界總體形勢及社會經濟結構做出的重要戰略決策。眾所周知,教師課堂教學也就是第一課堂是學生知識與技能學習的主要陣地,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的學生普遍具有實踐能力差、綜合素質水平較低等問題。因此,在這種形勢下,“第二課堂”因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時間和空間靈活、實踐性較強等顯著的特征在教學實踐中逐漸的成為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
一、“第二課堂”概念及特征
“第二課堂”的概念最在是由我國著名教育學家朱九思提出來的,是指在教學計劃之外一切各種有意義的、健康的課外活動。“第二課堂”可以是具有學術性的、健身性的、政治性,也可以是娛樂性的、公益性的學習與體驗活動。與“第一課堂”相比,第二課堂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維度,通過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操,第一、二課堂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兩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第二課堂的活動可謂是豐富多彩,社團活動、興趣小組、班會活動、黨員活動、學術講座、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既可以在校內進行,也可以在校外實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和豐富的文化信息。
二、構建“第二課堂”對高職院校學生的作用及必要性分析
第二課堂活動的構建是將教學與德育工作相結合的重要形式,也是高職院校最具有特色的一項工作。對于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培養、綜合素質提高和校園文化建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第二課堂”活動對學生作用
1、有利于豐富校園文化建設
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不僅能讓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變得更加富有生命力,而且能滿足學生的各種不同需求。
2、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都有其各自的優勢及個性特點,多樣化的第二課堂活動能讓選擇自由、靈活的選擇活動內容及形式,從而促使學生在參加活動過程中學習知識和技能,發展特長和個性。
(二)高職院校開展“第二課堂”的必要性
1、高職學生的學習過程
在第一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與學習規律開展教學,而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需要一個過程中去消化與吸收。僅僅依靠課時有限的第一課堂,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在高職院校開展第二課堂,實現從知識到技能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從認知到行為的變化。
2、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
由于高職學生大都來自中專、技校或高考失利者,他們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綜合素質較低,統一教學內容和進度的第一課堂,忽視高職學生的差異性,難以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而第二課堂的開展,學生能根據自身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靈活的選擇學習時間和內容,符合高職生的學習特點。
3、高職院校的教育特殊性
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具有明確的職業價值取向,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凸顯其職業性和實踐性。即使目前大部分院校實施了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教學,但學生的學習仍然處于一種輸入量大、輸出量少的狀態,無法真正的達到其應用的效果。而在第二課堂中,完全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自由的組合與學習,不僅氛圍輕松,且學習時間較為充裕,真正讓學生能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三、高職院校如何科學構建學生“第二課堂”
(一)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
在組織第二課堂活動時,應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習得專業知識,通過在課外舉辦學術講座、專業技能競賽、專題講座等活動,更好的培養學生專業技能。
(二)專業技能培養與人文素養培養相結合
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要高職院校不僅要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同樣也要注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因此,在開展第二課堂時,應將專業技能培養與人文素養培養相結合,通過在課外開展職場演講、口才培訓、文學知識競賽、文藝表演等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發展,使其能更好適應社會發展。
(三)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第二課堂的順利實施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同時也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但教師過度的放手和缺乏相應的指導,使得學生為了讓課堂活動變得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將社會上一些負面的信息和不健康內容傳播到第二課堂活動中,會大大消弱了第二課堂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因此,高職院校在組織學生第二課堂活動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水平,組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并在教師的輔助下開展活動,每個小組都要有明確的學習計劃和預期成果報告書,在每次活動中清楚的列出參與活動時間、地點及參與人員。例如,在英語第二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成立英語基礎小組,共同探討英語詞匯及相關語法知識,而對于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讓學生自由的進行組合,成立口語小組、寫作小組、閱讀小組、聽力小組等,鼓勵他們參與各類競賽,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并做到收放有度,有效鍛煉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學校課程資源與家長課程資源相結合
家長課程資源與學校課程資源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資源體系,有學生家長的生活背景、職業、學歷、閱歷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而這些差異性的存在,使得家長課程資源能夠很好的彌補學校社會實踐和課程體系的不足。為此,在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中,應將家長的力量有效的進行整合,充分發揮家長課程資源對學生成長及學校發展的重要影響。其一,可以豐富學生的通識課程。家長除了教育學生學習與生活技能外,還要關注學生的怎樣去成人、成才,如何學會感恩,如何遠離犯罪、遵紀守法等。在第二課堂中,可以由家長參與課程設計,比如法治教育、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環保教育、生命教育等,豐富學生的通識。其二,由于每個學生的家長都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并從事不同的專業,他們在崗位工作中所經歷和體驗的經驗和心得在教材上無法找到的。因此,在第二課堂活動中,可以讓家長圍繞其從事專業,包括職業特點、職業內容、職業規范、職業操守等內容,讓學生更了解各個專業和社會,更有利于促進學生職業素養和技能的培養。
四、結束語
“先進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遠遠不是第一課堂所能實現的。”高職院校作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戰場,構建形式多樣、質量優良和品位高雅的“第二課堂”活動,對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與實踐、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在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時由于受到課時限制,且在激勵教師和學生參與的激勵機制存在欠缺和不足之處,使得第二課堂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我們教師進一步研究與改進,突破各個難點和弊端,切實開展好第二課堂活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這對于高職課堂教學乃至整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李超然. 高職院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體系構建的背景與策略研究——以H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2).
[2]于立強, 陳麗敏, 劉喆,等. 高職院校第二課堂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 河北職業教育, 2013(1).
[3]孫東屏. 高職院校學生第二課堂技能培養項目組長效機制建設研究[J]. 裝備制造與教育, 2014(2).
[4]吳爽. 高職院校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激勵機制研究[D]. 浙江師范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