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芳
【摘 要】思政課是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思政課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既符合高職院校的教育特點,又可更好地幫助學生縮短自身的社會化過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其良好教學效果已成共識。
【關鍵詞】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
思政課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點、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要課程,實踐教學環節能更及時、更有效地促進了這一目標的完成。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是實現學生“知行合一”的基本途徑。高職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囿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目前主要集中在課堂內進行。因此,加強和提高其課堂實踐教學的質量成為高職思政課的必然要求。
一、創新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人們對教學和學習活動內在規律的認識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態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正確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每位“思政課”教師都必須理清這門課的教學理念,千萬不要認為只要能夠讓學生牢記那些理論就能創造很高的教學質量。事實上大學已經不是應試教育,背下課本并不意味著學的很好,那頂多就是“本本主義”。恩格斯曾明確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因為這句話,偉大的領袖們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才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理論。所以我們在“思政課”的教學當中也要把書本的重要理論同學生的生活良好結合起來,讓學生都明白“思政課”的目的是為了給我們的未來一個正確的指向,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一個高綜合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這樣才能實現“思政課”所賦予我們學校的教學使命,給國家輸送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教師要時刻做一個教學的“反思者”,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有效,不斷調整教學理念。切忌不能脫離現實生活對課本進行簡單復述,也不能完全采取單獨說教的“滿堂灌”教學方式,那樣只能讓學生更加昏昏欲睡。“思政課”教師要意識到自己所承擔的責任,有信心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轉變學生觀念
總的而言,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文化成績不好,各門功課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而“思政課”本身是一門看起來“用處不大”的課程。當前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學生根本沒有意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意義。必須要讓學生實現對“思政課”的自我認同,否則他們對這門課程只會產生抵制的情緒,教學工作的開展也就無可適從。要想實現學生對“思政課”的自我認同,教師必須在教學的每一個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課本中每一個理論對學生成長的意義。這對教師的綜合知識和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能認為“思政課”是一門“輕松”的課程,而應該花大量的時間精研教材,博覽群書,收集豐富的資料來進行備課。真正搞懂教材,吃透原理,全面豐富知識,才能把課程上好,講出來的才不會是干癟癟的枯燥語句和書本的原話羅列,學生才會提起上“思政課”的興趣。
要想轉變學生觀念,“思政課”的教學還必須做到“以人為本”。或者說,“思政課”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為了完善人、發展人、尊重人和關愛人,而不是為了壓抑人、禁錮人、控制人和拒斥人。單方面的灌輸,忽視學生的內在發展需求,脫離現實空談理論,這樣只會讓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感到反感,觀念就無法轉變。
三、改革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教學方法千差萬別,種類繁多,但其究極目的都是為了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對于“思政課”而言,應當把過程教學法轉變為情景教學法,把傳授式教學轉變為交互式教學,最后關鍵是要突出快樂教學的重要性。傳統的過程教學法是和傳授式教學緊密結合進行的,其優點是有條不絮的闡述教材的理論和案例,一方面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條理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學生按部就班的查找課本內容。如果是對于理論基礎十分扎實的學生來說可能十分有效,但是目前高職學院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薄弱,很難適應這樣的教學方法。而情景教學法在保證教學內容的前提下,能把教材內容寓于具體的生活情景當中去,特別是同學生所學的專業或者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聯系起來,能大大提高他們的吸引力,利用大量的社會實例和生活見聞對學生進行正反兩面的教導。如就有教師關于“李剛門”的事件從反面教育了學生養成良好道德修養的重要性,這樣的事件每位同學都非常清楚,也十分感興趣,這時要把交互式教學及時運用起來,讓同學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轉學習的“被動”為“主動”。教師要拋棄“思政課”不需要學生回答問題的錯誤教學觀,應該積極引導每位學生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哪怕是回答錯了也沒關系,古羅馬那時不就是講究“雄辯家”嗎?關鍵是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思維活躍性。
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體會到快樂。可能有人會質疑,“思政課”是被稱之為最枯燥的課程之一,何來快樂?課堂的歡聲笑語意味著教學工作的成效,也能讓教師感覺到成就感。要想營造快樂的思政課堂,首先教師要具有幽默的品質。幽默能給人帶來快樂,這是毋容置疑的,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盡量使用幽默的表達方式,喚醒昏昏欲睡的同學。此外,幽默風趣的案例比起嚴肅刻板的案例教學效果更佳,一個好的“思政課”教師,不在于他的理論水平有多高深,而在于他能不能用最通俗、最幽默的方式表達出來。其次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做到有教無類。針對不一樣的學生要用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切忌對失去了聽課興趣的同學置之不顧,任何人都會有自己的興趣,學生也是,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興趣點,嘗試多個方面的案列分析,找出效果最佳的那個方面來進行教學。最后是千萬不能一堂課從頭講到尾。因為當刺激反復以同樣的方式、強度和頻率呈現的時候,反應就開始變弱,就會產生“審美疲勞”。學生在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會對你所說的一切都感到新鮮,但時間久了,就難免覺得乏味。改變這種方法的途徑一個是開展交互式教學,多讓學生來回答問題,引起別的學生關注和興趣,另外一種就是故事教學法。即在上課的同時穿插學生一些感興趣的話題或者故事來重新提起學生的上課興趣,防止學生“審美疲勞”。
四、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對“思政課”的教學評價不能簡單的以考試成績來定奪。就像課本《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中所說:“本課程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學習本課程要把知與行結合起來,把學習和踐履結合起來,把學生規范和遵守規范結合起來,使知識轉化為內在素質。”強調的是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這與職業教育專業課程的評價也是不謀而合的。如果單純以考試的高低來評價,而學生在實踐中表現出的道德水平低下,我可以說這樣的評價是失敗的,也是無效的。所以對“思政課”的教學評價必須側重考察平時的表現,如《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門課重點考察學生平時的道德修養水平:對老師有沒有禮貌?有沒有隨地亂扔垃圾?在公交車上有沒有給老人讓座等等。只有從整體上提高了學生的綜合道德修養,引導他們成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愛情觀,我們才能說教學是有成效的。
五、結語
總之,加強和改進高職生思政課實踐教育環節,在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引導學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人生激情。
【參考文獻】
[1]方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探索[J].學理論,2014年 17期
[2]郭文菊.高校思政課信息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促進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14年
[3]于佳卉.高職思政課堂中合作學習的教學案例與反思[J].時代教育,2013年 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