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軍
【摘 要】體育事業也是新時代發展的要求,高校作為體育發展的基地,國家對高校的體育教育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現如今,高校在體育管理的模式上還是比較的單一、陳舊,可能是受歷史和現實的影響,致使高校無法滿足體育教育的正常開展。在這篇文章中我主要是從高校如何加強對體育管理模式及措施進行討論,進一步增強體育教育管理的質量。
【關鍵詞】高校體育;體育管理;管理模式;管理措施
一、高校體育管理模式的發展以及對應措施
現今,中國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對體育的發展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結合體育俱樂部的發展現狀,本文主要是對體育在高校的發展管理模式以及俱樂部型的體育管理的模式進行有效的分析。
1.信息化體育管理模式與對應措施
21世紀,我國進入了新時代,經濟飛速發展,使得信息的傳遞更加的便捷。信息化在很多領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像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等。很多高校還是保持著傳統的體育管理模式,這使得教育的部門與教師之間的信息溝通存在了一定的障礙;管理者缺乏創新致使耗費時間跟精力對其進行管理;管理的預期效果難以實現因為外界環境的影響。這些都致使體育管理模式發展緩慢。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解決其問題,管理人員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對體育管理模式進行很好的管理,從而實現其有效的管理水平。
進行信息化的體育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采用計算機對信息進行處理;二、通過網絡來進行體育信息的傳遞;三、利用數據化的管理系統對信息系統進行管理;四、在社會發展中體育信息的作用;五、體育信息的涵蓋范圍寬廣。在加強體育管理模式中采用信息化的方式,極大的推進對體育信息化管理進程。在管理的方式上使得自己體育的管理模式與信息技術進行了有效的結合,使得管理的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在對體育信息的管理中,管理者要加強對兩方面的內容工作:一、要加強對學校內的信息系統進行完善,如計算機的多媒體教室,讓對體育信息的管理實現由線下轉為線上。二、將體育的管理信息進行共享,結合高校所制定的對體育管理的規劃,與學校做好溝通與交流。通過學校的網站可以將學校開展教育的工作情況、體育設施、場地、體育教育資源課程等內容進行公布。這些信息能夠被學校進行及時的查詢,并且可以對其進行評論給出建議。學校通過對這些評論建議進行整合,并且及時的作出整改,從而使體育管理的目標得以實現。
2.體育俱樂部型管理模式與對應措施
體育俱樂部的出現,使高校體育管理工作有了從上到下的轉變。這里的“上”即高校領導以及上層的體育管理部門。在傳統的體育管理模式下,他們直接決定著體育管理的目標與具體的方式方法。“下”即廣大學生,也包括體育教師。在傳統的體育管理模式下,他們只是學校體育管理活動的參與者,他們對整個體育管理活動的影響甚少。然而,在體育俱樂部型體育管理模式下,管理的主體從學校領導與體育管理部門轉變為廣大學生與體育教師,更確切地說是廣大學生,因為體育教師在其中只是起著一個指導者、監督者的角色,俱樂部的大部分工作依然由學生負責。體育俱樂部充分顯示了高等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管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體育俱樂部型體育管理模式下,廣大學生開展俱樂部宣傳、招收會員、組織表演與比賽、組織線下學習等活動,營造了良好的體育管理氛圍。
就目前來看,我國很多高校在實施體育俱樂部型體育管理模式發展緩慢,究其原因,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缺乏強大的資金支持。很多學校體育俱樂部管理運營的經費都由學生親自拉校外企業贊助,經費嚴重不足。二是俱樂部硬件設施不足。很多學校體育俱樂部沒有專門用于活動的場地,只能在學校體育場閑暇時間活動,一旦有學校正常開展的體育課,就不得不“讓位”。場地的不足導致俱樂部活動難以開展。三是教練缺乏,絕大多數學校體育俱樂部都由學生自行組織,由一個或兩個在本項目上有突出技能的人擔任指導,教學實踐能力較低。即使有些體育教師擔任俱樂部的教練,但這些體育教師往往是客串,尤其是對一些冷門體育項目的體育俱樂部,體育教師更是投入非常少的時間與精力。以上問題嚴重制約了學校體育俱樂部的發展。
二、新時期高校體育管理模式構建與措施實施過程中注意的問題
在新時期,高校體育管理者在模式構建與措施實施過程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建立高校體育管理機制。高校應當將體育管理列入學校教育的主管理系統,對體育相關工作進行科學化、系統化管理。在具體實踐中,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規劃體育管理系統,保持各體育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同時,引入社會媒體監督,確保學校體育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進行。第二,落實“立德樹人”理念。體育本身就有非常強的德育功能。高校要強化體育對體育管理者職業道德、社會道德、個人修養等方面的培養與教育作用。高校體育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它需要許多體育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在部門協作過程中,所有人員都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工作,在人際交往與工作協助時做到誠實守信,言行合一。高校領導要定期對體育管理部門相關人員與體育教師開展評價考核工作,并將其個人素養、職業道德等列入重要的考核內容,以此促進他們的更好發展。第三,不斷開拓創新,研究新模式與新措施。任何一種體育管理模式與措施都離不開相對應的大環境,如政治環境、社會環境與教育環境。當這些環境發生變化時,體育管理模式與措施也要隨之發生變化。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高校體育管理的內容必將繼續豐富與發展,其管理模式與措施探討必將持續,這就需要高校領導與體育管理部門人員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發展意識,確保體育管理模式與措施的科學性與時興性。
三、結語
對于高校體育管理活動來說,管理模式與管理措施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管理模式是整個管理工作的“框架”,它被賦予指導性的內涵,在體育管理活動中,管理者須在此模式的指導下,開展一系列的管理。探討體育管理模式與對應措施,能夠激發體育管理者的內生動力,激發他們參與體育管理活動的積極性,這對于快速提高我國高校體育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基于信息化下的高校體育管理模式創新性分析[J]. 王亞君. 現代營銷(下旬刊). 2016(10)
[2]高校體育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陳剛. 青少年體育. 2016(09)
[3]我國高校體育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 陳慧. 當代體育科技. 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