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作良 姚輝 黃澤智
摘 要:臨床檢驗具有“范圍廣、實踐性強、形態學檢驗突出”等特點,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需要更多專業的人才,對各種檢驗儀器進行操作,并檢驗結果進行分析;但在臨床工作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所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不能有效的結合,使得工作效率低下;因此,筆者認為臨床檢驗基礎教學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本科臨床檢驗;教學探索;實踐研究
資助項目:邵陽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7JG43)
臨床檢驗是“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對各類標準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病因和病理變化等客觀資料。”臨床檢驗在臨床治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不同科室對于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以往的臨床實踐教學中更多的是強調理論知識的掌握,使得教學內容和臨床檢驗工作脫節。隨著醫療教育制度的改革,已經越來越注重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臨床檢驗基礎在教學過程仍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教學內容的重復性和儀器操作的機會較少,會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
1 教學背景
臨床檢驗基礎學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因此臨床檢驗在本科的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臨床檢驗醫學技術發展較快,且包含的范圍較廣,使得學生對于臨床檢驗知識的掌握較為困難,例如,病理細胞的形態和臨床采血等。在學校里,學生多是學習一些理論知識,沒有親自接觸過患者,使得其只能“紙上談兵”,容易覺得枯燥無味。其次,當學生去實習的時候,由于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只會一些比較基礎的東西,面對患者詢問時,常常會顯得不知所措;甚至有部分學生在實習時連最基本的抽血技能和報告分析都不會。
2 教學手段和方法
2.1 結合案例靈活教學
案例教學是:“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從應用實踐出發,在教師主導下,有計劃,有目標的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從而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程序和方法。”案例來源于實踐,是實踐的總結,也是實踐中精華的部分;案例教學是臨床檢驗基礎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學生對于臨床檢驗知識的學習很難通過具體的實踐來獲取。案例教學可以組織學生成立小組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并對討論結果進行分享與交流,最后教師再對討論進行總結,可以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理解并且掌握該種知識。其次,案例具有故事性,沒有純理論那么枯燥無聊,在講課過程中多穿插案例,并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可以使學生對此知識點的記憶更加深刻,也有利于學生臨床思維、綜合素質和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并且案例教學能體現臨床檢驗在臨床治療中的價值,激發行業自豪感,也能縮短課程與臨床實際應用之間的距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2]。
2.2 注重教學的趣味性
教師教學風格的和學生吸收知識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老師幽默、風趣的講課方式不僅能調節課堂氛圍,還有利于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據研究證實,“老師上課講15分鐘,學生可以記住41%的內容,而老師講20分鐘,學生只能記住20%的內容。”由此可知,任何人的專注度都是有限的,學生不可一整堂課都能保持百分之百的專注度,當覺得老師講得無趣時,可能一句話都聽不進去。課堂與實踐的分離,也會養成學生依賴、被動的思維,最后會導致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低下。
2.3 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雙語教學
多媒體技術教學是臨床檢驗基礎學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例如,多媒體可以將病理細胞等進行形象、直觀的展示,使原本抽象、繁瑣的知識變得生動直接;并且采用動態和靜態向結合的教學方法能極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經濟的全球化使得教育也越來越國際化;因此,除了基本知識的講授外,教師還要多向學生傳達關于臨床檢驗的前沿知識,跟上國際化的發展。雙語教學也是新型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在教學中突出多媒體課件的雙語性,讓學生能掌握更多的專業詞匯,能夠閱讀外國文獻,更進國際臨床檢驗的發展趨勢[3]。其次,檢驗設備的更新換代,使得本專業人員與外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進行雙語教學是不可阻擋的趨勢,雙語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多掌握一門技能,也有利于學生對于設備的掌握。
2.4 以問題為基礎進行教學
“以問題為基礎進行教學”,使課堂從單向活動轉為雙向互動。傳統的教學方法一節課有80%的時間都是教師在講,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而且老師也不了解學生對其所講授的知識的掌握程度。問題式教學,課堂的主體是學生,通過雙方互相提問的方式,可以鼓勵學生主動進行思考,而不是老師給什么就聽什么。但是這樣的授課模式對于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溝通能力都有極高的要求,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多方面的研究,確定重點問題和答案。上課時,此方法能使學生和老師的思維能同步,有利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
2.5 注重師資力量的優化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實踐,目前,我國臨床檢驗不再是單純提供檢查報告,更需要從業人員具有分析報告的能力,為醫生和病人的疑問進行解答。臨床檢驗工作不僅要求學生具備相關的能力,對老師的能力也有要求;從事檢驗教學的很多老師多是臨床檢驗學科畢業的,本身也缺乏臨床經驗。因此,對于師資力量的優化,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可以引入臨床醫學優秀的研究生,其本身具有扎實的醫學功底,在學習臨床檢驗時也不會太吃力;二是讓臨床檢驗基礎學現有教師到附屬醫院進修,使其能充分與臨床接觸,利于今后的教學。
3 結束語
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的教學中,臨床檢驗基礎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之間的紐帶;在臨床工作中,臨床檢驗結果對于不同科室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預判具有很重要的價
值[4];因此,在臨床檢驗基礎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海燕,許子華,李晶琴,等.微信平臺在三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臨床檢驗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3):38-40.
[2]楊蕾,王挺.雙導師制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臨床檢驗基礎實踐教學中的效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15):2168-2169.
[3]郝艷梅,潘少君,張楠,等.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臨床檢驗基礎教學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1):4-5.
[4]陳永梅,彭春艷,范榮梅.《臨床檢驗基礎》雙語教學在市轄區省屬高校的應用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19):2969-2970.
作者簡介
黃作良,男,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臨床檢驗診斷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