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書
摘 要:21世紀需要的是更具人文素質和文化底蘊的職業者,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不能簡單的視為培養“技術勞動者”而是要努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質,形成“零距離”上崗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以及立業創業的能力。欲加強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就需要全面了解社會各用人單位對學生素質的具體要求,需要廣泛的調查研究,為學校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畢業實習;企業需求;綜合素質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企業要求技術工人,既要有流暢而準確的操作能力,也要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同時還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交流能力、創造能力。這就需要我們的職業技術學校,必須面向更多的普通勞動者,全面的、高效的進行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以滿足現代企業的這種需求。為此我校組織部分教師對我校畢業實習的學生情況進行調研。取得了許多第一手的資料,為學校今后的發展提高了許多非常有益的參考數據。下面是我在這次調研活動中對中日友好醫院和鼎嘉辰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學生情況所做的膚淺分析。
一、調研的目的
進一步深入貫徹“社會實踐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與專業相結合”的指導思想,適應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更貼近學生發展的需要,更貼近社會和企業的需要。
二、調研內容
(一)赴實地進行考察,深入企業,開展實地調研活動。
(二)依靠專業優勢,進行信息收集,提煉,分析,為教育教學提供數據與資料支持。
(三)通過社會實踐基地這個平臺,與企業長期聯系,建立合作關系。
三、調研形式和方式
調研主要通過發放調查卷和組織訪談進行。于6月1日——6月30日期間在中日友好醫院和會計師事務所開展了詳細具體的調研工作,發放實習學生調查問卷25份,訪談實習單位部門領導5人。
四、調研結果分析
通過調研,我突出的感受是提高綜合素質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成功就業的關鍵。
我認為學生的就業能力依賴于兩種個人能力:一種是專業技能,它指為完成本專業或本崗位工作所具備的操作能力;而另一種是綜合素質是指一個人內在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以及對個人可持續發展起基礎作用的非專業能力和素質。為了研究在學生就業實習過程中,兩者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我們設計了以下問題進行調查。
(一)“學生立足社會有良好發展主要取決因素是什么?”有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認為學生能成功立足于社會并有良好發展的主要取決因素是具備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即兩者兼備;認為是綜合素質的人數超過了三分之一。如果把這兩項合起來,比例達到了將近90%,也就意味著重視綜合素質重要性的人數是占據絕大多數的。也就是說,被調查者認為綜合素質對學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所調研的兩個實習單位,對我們的學生在專業素質培養方面沒有提出任何問題,相反,中日友好醫院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問題卻提出了不少意見。
(二)您認為中職校學生培養的重點應放在哪?”超過六成的被調查者認為學校對學生培養的重點應是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即兩者兼備,有超過20%的被調查者認為培養重點是綜合素質。這兩項合起來比例超過了80%。這就肯定了學校應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培養的觀點。只有2%的被調查者認為培養重點是其他,有11%認為是專業技能,這兩項相加總數不超過20%,說明這并不足以影響學校培養學生重點性是綜合素質的觀點。
(三)您認為學校畢業生成功立足社會并有良好的發展應具備以下哪些素質?(請按重要性排序)”被調查者認為學生成功立足社會并有良好的發展必需具備素質的重要性排序情況是:積極心態>吃苦能力>誠信素養>學習能力>有效溝通>團隊精神>個人自信>創新素質>人際關系>時間管理>人格魅力>其他。尤其是鼎嘉辰會計師事務所特別贊賞我校學生吃苦耐勞精神,這也是他們公司僅錄用我校學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五、對學校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建議
(一)素質教育已推行了多年,但從實踐來看,學校雖然通過多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素質,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往往是治標不治本。因為未能形成一個科學、系統的理論框架,未能從學生的思想根源中去解決問題,因而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未能全面提高。我們學校的德育必修課,必須改革教學方法,摒棄令學生厭倦甚至抵觸的傳統說教的方式,否則,不能引起學生共鳴和感悟,最終效果難盡人意。因而確立科學、理性、全面、系統的綜合素質教育體系,開設綜合素質訓練必修課勢在必行。
(二)有人講“素質教育是個筐,什么東西都能裝”,我認為十項素質應作為中職學生成功訓練的必備內容。這一體系是以學生職業規劃為起點(因為成功對于學生來講并不取決于目前站在什么地方,而是取決于下一步邁向哪里),以學生就業能力為落腳點(因為沒有就業就不能生存和發展,成功更無從談起),從起點到落腳點,進行素質訓練,它們是培養積極心態、建立誠信素養、培養個人自信、提高學習能力、科學管理時間、學會有效溝通、鍛煉吃苦能力、培養團隊精神、培養創新素質、優化人際關系。
新時代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職學校的教育要全面了解社會各用人單位對學生素質的具體要求,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在校情況,更要著眼學生的未來,從職業規劃、專業建設、學生自我管理、人際交往等多方面,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動態追蹤,引導學生健康向上發展。只要目標明確、管理規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能更好地發揮中職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的作用,順利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就會取得長足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家豐.素質教育概論[M].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
[2]張延明.建設卓越學校(第二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