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梅
摘 要:歷史學科記載著我國民族大量的優秀歷史文化,同時也承載著中國發展的興衰變化,這是歷史學科自身的重要價值,人們對于歷史的學習有助于促進現代社會的進步。由此中學生應該學習好歷史學科,深刻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演變。這需要重視起初中的歷史教學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初中的歷史教師應該積極地對學生的學習做好引導工作。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育;改進策略
中國教育已經逐漸普及,因此在近現代社會中中國的國民素質不斷提升,新時期下的中國教育都開始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創新,對于初中的歷史教學也不例外,也需要利用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提高整體的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然而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并未充分重視歷史學科的教育問題,這不利于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因此使歷史教育質量較難提高。
一、 在初中的歷史教育的問題
在歷史教育中的問題集中體現于教學過程中的幾個問題。
(一) 初中歷史教學模式較為單一,課堂氣氛壓抑
在現代社會中的歷史教學方式仍然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歷史教師會在課前用問題的形式帶領學生復習上節課講述的歷史知識內容,利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對于歷史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復習好上節課知識后進行新課知識的學習,整節歷史課都是歷史教師在講解說明,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或是做好歷史筆記,教師知識機械式的傳授知識,而學生只是進行知識的接收,在課堂中只有問答環節師生才會進行交流互動,導致歷史課堂結束后學生較難做到認真聽講,失去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進而導致整個歷史教育質量下降。
(二) 學校不重視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
歷史屬于社會學科,因此不論是九年義務教育還是大學院校都會設置與歷史教育有關的學科,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深刻了解中國以及世界上發生的重要事實,對于世界有關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學生可以通過歷史學科的學習,更好地認識世界,發揚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強化學生自身對于民族的責任心。但是在許多的初中學校內不夠重視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并未將歷史教育置于關鍵的位置上,特別是初中生面臨升學壓力,使歷史教學讓步于三大主課的教學,除此之外,歷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夠負責任,基于此,學生也同樣不重視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把自身更多的精力置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三) 歷史學科的內容不夠豐富,需要對教學理念進行積極地改進
不論是世界歷史還是國家歷史,均是先輩對于已經發生的事件過程的總結,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歷史時需要對于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人物與對當時社會產生的重要影響進行背誦,除此以外還需要學會利用好這些歷史知識,學會如何解決歷史問題。在大部分的學校中進行歷史教學時,卻忽視了這一點,過分重視對于歷史知識的記憶與背誦,然而在歷史教材中有些知識的觀念比較落后,歷史教師對于某些歷史故事的介紹只是依據前人的基本說法,不能對其進行創新,致使學生接受的知識觀念也是過時的,沒有創新性。
二、 對于初中歷史教學的基本改進策略
(一) 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改善歷史教學方法
任何一門學科若想學生能夠有一個較好的學習效果,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有效的學習環境,學生在真實的歷史環境中,可以使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整個發展過程有親身體驗,有助于學生對于當時歷史事件有關知識的掌握,牢牢記住歷史知識。歷史教師可以收集歷史錄像或是電視,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再現歷史情境,還原歷史的真實性。
(二) 初中院校需要重視歷史學科的重要性
重視歷史學科的重要性,需要有關教育部門重視歷史學科的重要性,對于教育領域中全體師生進行歷史文化教育工作,并組織各學校貫徹落實好教育部門的安排指示,使各學校能夠重視起歷史學科的教育工作,積極培養師資力量,使歷史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工作,使學生端正對于歷史學科學習的態度。
(三) 教師應積極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難免會出現課堂氣氛不佳的現象,教師應該對此進行積極活躍課堂氛圍,把歷史劇積極引入課堂中。以北師大版歷史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18課時《全民族抗戰的興起》為例,這一課時主要是對于抗日戰爭的開始與發展的講述,介紹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慘狀,使學生充分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本質,但是這一章節中需要記住的事件、時間以及影響等知識點較多,因此歷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歷史劇表演,還原整個抗日戰爭的史實,及有助于活躍學生在課堂內的積極性,還有助于扎實學生對于這一歷史發展的記憶力。
三、 結束語
現代的教育中更重視學生的地位以及發展,因此傳統式的教學不再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這也使得在實際的歷史教育教學中出現許多問題,也是歷史教育質量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歷史教師的共同努力,對于初中歷史教育的策略進行改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尹達,田建榮.我國基礎教育學校章程:歷史沿革、現實反思與改進策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6,(5):43-48.
[2]聶瑞松.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進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06,(18):54-55.
[3]喬麗軍.初中歷史教學的“深度”困境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5,(19):68-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