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全面預算運營與企業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運營的主要手段。全面預算是企業運營中非常有效的運營模式,它可以使企業的方向更加具體,并加強內部控制,使企業的全面預算運營提高企業的內部控制應該是一個可行的措施。本文將全面預算運營與內部控制兩者相結合,建立全面預算運營的內控體系,以便更快地實現企業方向。
【關鍵詞】預算運營 內部控制 體系構建 實現途徑
全面預算是內控的重要手段,它與企業的內部控制的出發點是一致的,兩者之間相互協調。它體現了內部控制的本質。本文通過全面預算相關理論的探討,對內部控制、預算運營和內部控制相互促進的關系,以及內部控制制度對全面預算運營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為了使全面預算運營通過優化企業預算運營中的資源配置,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從而促進企業實現財務運營方向的最大價值。
一、全面預算運營的相關理論概述
(一)全面預算運營的概念
全面預算運營的重點是對企業內部所有部門運用預算施行分配,對每一個單位的財務與非財務資源施行估量與監管。合理地組織與融合企業的運營活動,達成企業既定的目標。預算作為企業經營的一種舉措,主要用于分配財政、物質和人力資源。此外,預算的實施程度,可以使企業監控企業的戰略方向,也容易控制不必要的費用、利潤預測和企業資金流。
(二)全面預算運營的特點
1.全員性。全面預算運營的主要特點是“整體”突出,因此,全員預算是指預算運營需要全員參與的過程,需要各部門領導和員工參與全面預算運營過程。在全面預算的所有人員包括兩方面的含義:(1)將預算的方向分解到企業的每一層,所有人都有責任參與,全員建立“先算后干”意識;(2)資源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部門科學配置是通過預算制定過程中的參與每一個部分,各個部門的工作計劃和資源是在一定的標準相同的分布,并區分優先次序的任務之間。
2.全額性。全面預算運營的數額要求全面預算,它不但包括了基本的財務預算,還包含了生產、資本和現金流等方面的預算。在現代企業運營過程中,不但要注意日常業務活動,還要注意投資和資本運營活動。這就需要考慮到商品的貨幣供應、成本控制和客戶需求。
3.全程性。全面預算運營貫穿了預算運營的整個過程,這就要求預算不能停留在指標的制定方面上,還要通過考核評價和分析調整、預算執行和預算監督,確實發揮了預算權威的作用,了解全面預算運營對企業的作用。
二、預算運營與內部控制的關系
(一)方向的一致性
內部控制是由企業領導層和員工共同實施的,主要是為了掌控企業方向,確保企業經營的合規性,資產安全、財務報告與有關資料是真實的與完整的,抬高公司運營的效率與有效性,促進公司發展政策。公司制組織不足的體制使內部掌控系統的設計與達到已成為內部掌控的勢必選擇,強化代理人行為的監管,保證代理人的一系列活動有助于公司的政策方向,達成經濟效益最大化。預算終極目的是把政策方向的具體化。企業的內部控制與全面預算運營都是以實現企業的戰略方向為最終目的。
(二)作用的相互性
隨著內部控制的發展,周密的預算掌控已逐步成為一個綜合控制系統,周密的控制能力,它不但上級和下屬的權利,也反映了投資者之間的平衡調整和控制。在科學周密預算控制的與此同時,也要完善內部控制的控制辦法,提升內部掌控標準。預算能不能得到順當的實施與企業的內部環境有著緊密的關系。企業內部控制實施情況又與全面預算緊緊的聯合在一塊。故全面預算與公司的內控相互作用的,兩者之間密切相聯,一起發展。
(三)效應的協同性
企業內控與全面預算結合同一公司資源在公司的不同階段,提升公司的全體效率。全面預算和內部控制都強調所有職員參預的所有流程,完成在共同戰略方向,周密預算,節省了企業實施預算組織資源在原有基礎上的內部資源,全面預算過程能夠用于內部監管,強化全面預算監管歷程中牽涉的要素監管,兩個共享反映監管活動中的資料資源,進而節約公司的人力財力資源優化配置,全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三、實現全面預算運營為基礎的內部控制的途徑
(一)完善報告體系
有效的內部控制務必貫穿于公司運營的始終,授權體系和業務流程的貫徹,在運營過程中,我們需要一個報表體系的制作過程。通過全面預算平臺搭建公司內部報告體系、資料收集、運營和生產相關的公司內部控制流程的實施,準時反映給公司運營,公司內部的組織將自身內部預算方向和實際績效成果實行了分析對比,找出不同的原因。改正公司調整機制的產生和運行,確保達到年度預算方向。
(二)融合運營體系
全面預算運營的運用需要完善的內控機制作為保障;否則,如果無周密的預算經管平臺不能與內部管理系統的構建聯系起來,企業的開展目標,也不能通過每個組織在企業內部,和企業內部運營責任。控制是以全面預算運營平臺為基礎,以全面預算運營為基礎的綜合內部控制制度,發揮預算運營和內部控制的最大價值。在實施過程中的內部控制程序的企業運營責任的組織實施責任預算、全面預算運營與內部控制的整合,將使整個運營系統的功能最大化。
(三)創新執行機制
在選擇規則的現狀我國大多數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和其他系統的實現形式為代表,即通過法規和標準規范的限制,在組織和職員行為的各級經管,保證經管活動有利于組織的政策目的。行為準則束縛了經管者和職員的主觀能動性,與企業的方向缺乏直接的聯系。在企業運營過程中,依據單位自身的環境與控制要求,建立出更加完善的執行體制,采用合適企業自身的預算控制形式來實施單位的內部控制。使用預算的形式,規范單位的宗旨與經濟行為,確保每一級的宗旨能夠得實現。在預算形式之中,單位的總體宗旨與各級宗旨是密切銜接,牽一發而動全身,要確保企業方向的最終實行,就得加強企業控制。
(四)建立考核體系
預算考核的全面預算運營體系的評價、企業運營績效商討是提高優化整個預算運營系統的有用辦法;預算執行情況的商討與性能,它是施行的約束體制與激勵體制的必要辦法。我們應該采用適當辦法鼓勵內部運營。進行全面商討,商討內部運營的有用性。包含內部運營行動準則的謀劃與內部運營行動準則施行的有用性是有用的。內部運營行動準則謀劃的有用性主要從內部運營要素的商討入手;內部對部門運營行動準則施行成果的商討,主要是通過內部控制的效果來實現的。
參考文獻
[1]張顯中.企業預算控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肖建宏,蘇麗萍.內部控制與全面預算運營的協同問題[J].運營科學文摘,2015(2):52-53.
[3]朱小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當代經濟2011(07).
[4]池國華.內部控制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5]孫鐵柱.完善企業預算運營,防范預算松弛[J].時代金融2011(5).
[6]鄧瑩.以全面預算運營為核心加強企業內部控制[J].商場現代化,2014(3):77-78.
作者簡介:盧明洋(1981-),男,漢,河南許昌人,本科,高級,研究方向:財務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