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桐
以書為友,以書為伴,書香早已融入我的生活,伴我一路成長。
——題記
小時候誰不曾看過涂鴉書集呢?滿篇都是大片大片帶有童真趣味的畫,帶一點零零碎碎少得可憐的字,卻也成了我兒時最喜歡的讀物,更有一些卡片,用靈動的圖片為小小的我解釋著一個個字的含義,讓我毫不心費力的記住了那一個個可愛的字符。
長大了一點,就喜歡纏著媽媽講故事,一本本童話從媽媽嘴里講出,好似活了過來,變成真實鮮活的畫面,伴著我進入夢中另一個童話世界。媽媽讀多了,自己不服氣,要自個兒來讀,望著滿眼的“鬼畫符”,我向媽媽投去了求助的眼神,于是我便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本字典。
小小的我學會查字典后,越發愛讀書了,每每認識一個生字時,都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開心與驚喜,當兒時的我在同齡人中能寫出一些他們不認識的字時,我承認我是自豪的,同時我也嘗到了讀書的甜頭。
小學的我喜歡上作文書,喜歡看別人如何講述他們的故事,在作文中準確生動的表達自己的看法積累得多了,便有了下筆的沖動。當第一次獲得作文獎時,激動的心情讓當時的我有些詞窮,后來作文寫得流暢了,老師便讓我去讀了許多名著,一開始覺得有些深奧難懂,多讀幾遍,體會到它的精妙之處,便被它深深折服,名著之所以不朽,是因為它的精妙可愛不在字的表面上,浮光掠影是看不到它的精華所在,精彩之處都躲在角落里,不易發現,每讀懂一處就增加一分我對它的興趣,讀完一本,感受著字符在我腦海中跳躍,起舞,這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初中時,猛地愛上了中國古代文學,到現在,《唐詩》《宋詞》《元曲》《詩經》一本不落,并不是每一本每一首都熟知熟背,卻也喜歡挑些自己喜歡的背誦下來,理解它們背后的含義。《唐詩》中,我最喜歡《長恨歌》。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全篇都在講述唐明皇、楊貴妃的凄婉愛情故事,名句十分多,起初并沒有注意,多讀幾遍卻發現“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中竟將我的名字一字不落的嵌在了里面,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更是愛上了這首詩,雖有些長,卻擋不住我將它背下的決心。
《宋詞》里名句也不少,我最喜歡的是一首《青玉案·元夕》。那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讓人讀來心口一驚,仿佛自己成為了那個癡癡等待心上人的男子,回首一望便看見了自己想要照顧一生的女子,字字真誠,感人,讓人不禁與他一同愉悅起來。
《元曲》卻無多人讀過,相比《唐詩》與《宋詞》,它更像恬靜溫雅的女子,等著知心人與她共舞,《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對前朝的嘆息和對意料之中衰敗的復雜情緒都躍然于紙上。
《詩經》中的《七月》是一首大型農事詩,卻也包含了對地主一類統治者的諷刺與怨恨。
這一本本可愛的書伴著我一步一步走到了現在,書香繞梁,這種奇妙的感覺似乎讓我離不開書,每一本伴我成長的書我都格外珍惜。是它們見證了我從青澀到成熟,從無知變為懂事,它們一次次洗滌著我的靈魂,讓我在學習的閑暇里得以放松心情,也是它們激勵著我一次次從失敗中站起,它們已然成為我心靈的導師,讓我撥開云霧,看見未來。
也許有人不理解我對書的感情,但如果你養一只寵物在家,伴你十幾年,感情深厚自然不必說,書也如此,它的靈魂都在字里行間,而它卻不是寵物而更像你的良師益友,伴你前行。
讀書的習慣早已刻在了我的骨頭里,揮之不去,而我對它一路不舍的陪伴也十分感激。
成長路上,謝謝,一路有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