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水滸傳》這一部小說里可以看出,武松是一個具備多重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武松追求正義,同時也是具備現實主義的心理特點,并且武松的個人性格和社會關系之間存在一定的沖突和矛盾,在《水滸傳》里面通過多種細節刻畫了武松正義、矛盾等不同的性格要素,成為小說中一個極為鮮活的人物形象。
關鍵詞:水滸傳;武松;性格特征
作者簡介:張澤洋(2000.6-),男,陜西子洲人,子洲中學2018屆文科五班學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3-0-02
《水滸傳》是中國一部非常重要的小說,這一部小說塑造了非常多人格鮮明的人物,這些人物都各自有獨特的性格特點。在《水滸傳》這一部小說里面,刻畫的各種傳奇的英雄人物都有各自非凡的才能,但是其命運卻充滿了崎嶇與坎坷,所以他們的性格一直以來都是許多文學家分析的重點。清代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金圣嘆,就對《水滸傳》這一部小說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認為《水滸傳》當中一百零八將個個都有各自的特點。在《水滸傳》這一部小說里面,武松這一個人物是有深刻的性格特征,特別是看過《水滸傳》的讀者,都對武松這個人物的形象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武松這個人物在與《水滸傳》當中是一個充滿矛盾與沖突的人物,他有著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在腐朽的宋朝廷當中卻沒有辦法容納下他,在世俗倫理和江湖道義之間,武松選擇在梁山落草為寇。
一、武松主要性格特點: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矛盾
在《水滸傳》這一部小說里面塑造不同的人物,大部分都是采取矛盾沖突的方式進行塑造,武松就是這一部小說里面極為典型的一個矛盾形象。武松是一個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共同沖突的典型人物,一方面他有著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曾經寄托自己的理想在朝廷之中,但是卻發現自己與世俗倫理之間的沖突,特別是自己對于江湖道義的渴望與朝廷腐朽之間的沖突,導致了武松選擇落草為寇。武松是充滿力量與勇氣的化身,在小說里面他曾經一個人打死了老虎,打虎英雄這種人物形象本身就非常容易得到讀者的心。在景陽岡上打虎是武松這個人物形象最為典型的事跡,小說里很多人都奉勸武松喝完酒之后不要上山,但是武松憑借著酒力和勇氣,還是選擇了到山上冒險。從這一個部分可以看出,《水滸傳》當中對于武松形象的塑造,主要還是通過一種浪漫主義的方式來表現,武松不受到世俗的各種問題的困擾,還是毅然上山,這就強烈地表現了武松人物形象當中的理想化特點。
不過在武松上景陽岡的時候,卻并沒有完全把武松的人物形象絕對理想化,當武松攀登景陽岡中間時候,武松看到了官府的告示,內心世界也曾經出現了矛盾,也想著重新下山。但是武松內心里面強烈的自尊心,尤其是害怕下山之后受到他人的嘲笑,他還是憑借著酒力中所出現的魯莽、勇氣,繼續攀登到景陽岡的上端。這就表現了武松其實也是有著一定的現實考慮,武松這樣的一個選擇,也充分的表明了武松作為一個英雄形象是有血有肉的,他并不是從一開始就不害怕老虎,不過在打虎的過程當中,武松的勇氣也充分地體現出來,這也表明了武松實際上是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之間,選擇了成為英雄的道路。
所以武松上景陽岡打虎,實際上是在極為復雜的心理條件下才成行的,如果《水滸傳》當中的武松并不是在山下喝酒,那么武松并不一定會選擇繼續義無反顧的上山打虎,所以對于武松來說,酒力實際上是激發其內心浪漫主義英雄人格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這也可以看出《水滸傳》這一部小說對于人物形象的刻畫,也側重于表現其內心世界的斗爭,其內心世界里面的矛盾成為其人物性格與靈魂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非常重要的文學價值。
二、武松的個性與社會關系的沖突
當然,在《水滸傳》這一部小說里面,武松這個人物的形象,還是主要通過社會關系與人物關系之間的矛盾進行塑造。武松實際上是在社會底層生活并且成長的一個英雄人物,所以武松是一個疾惡如仇的人,他往往對于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里面的丑惡現象有著強烈的憤恨之心,這也激發了武松和社會關系以及其他人物之間的矛盾。《水滸傳》里面的武松和社會當中的種種丑惡現象都產生了矛盾。比如當西門慶和自己的嫂子勾搭在一起的時候,武松就選擇了將他們進行屠殺的方式,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實際上,武松的兄長是一個非常怯懦的人,他并不愿意在一些情況之下對自己的妻子進行訓斥,所以武松的兄長才會最終被自己的妻子毒死。當時武松對于出現這樣的問題之后,并沒有選擇息事寧人,而是對背后的真相進行追查,通過了解知道了西門慶在背后的唆使,但是也了解到自己嫂子丑惡的人格。面對人際關系當中的沖突,武松選擇了選任自己兄長的仇人,以此來報答自己兄長的撫養之恩。
從武松血濺鴛鴦樓這樣的設計可以看出,《水滸傳》將武松這個人物形象放在眾多人際關系與社會關系的矛盾與沖突里面,更進一步地渲染了武松的英雄人格。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和權貴的壓迫,武松并沒有選擇忍氣吞聲,更沒有選擇后退,而是選擇了往前一步向這些仇人進行報復。所以在《水滸傳》當中的眾多小說人物里面,武松是最為快意恩仇的一個,因為武松他進一步的體現出了理想化的人格在復雜的社會關系里面的演變。因為在復雜的人際關系當中,武松是沒有辦法進行協調的,當丑惡的社會壓迫自己兄長的時候,武松的兄長則是選擇了忍氣吞聲,但是作為武松而言,他不愿意放棄的是自己內心世界對于正義的設想,從小說里面武松的行為上看,武松是不會受到社會的壓迫而選擇消極避世,反而從另一個方面看,武松實際上還是選擇了進一步的挑戰社會的權威,其目的在于體現出自己對于人格的追求。由此可見,小說通過塑造武松這個人物形象,主要是通過復雜的社會矛盾,進一步渲染武松的理想化人格形象。
三、武松強烈的正義性格特征在細節的體現
特征性的細節貫穿于整部《水滸傳》的始終,在《水滸傳》小說里面,不同的英雄人物都有其特征性的細節,這些細節都構成了這個人物獨特的個性。比如《水滸傳》當中的武松,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面對大蟲的時候內心也有懼怕,在看到官府榜文的時候也曾經徘徊,但是這一個人物在面臨著眾多內心沖突與矛盾的時候,毅然選擇了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這實際上也是一種英雄主義的個性。endprint
在《水滸傳》里面,武松的形象是通過眾多細節來構成的,他也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害怕死亡,但是武松在面對著死亡與自己尊嚴的時候,往往選擇了后者。和林沖不同,武松是一個快意恩仇的人,林沖在面對自己妻子遭到高衙內的調戲時候,不愿意出面對高衙內進行報復,最終被自己的怯懦所連累,到梁山落草為寇。但是武松這個人物形象里面,眾多的細節都表明了,武松是一個堅決的選擇正義與英雄主義道路的人,即便在心理細節上曾經考慮過退卻,但是武松卻最終選擇了毅然上山。
比如在打虎的時候,武松的哨棒實際上是非常細膩刻畫的一個細節,在打虎的過程里面,哨棒曾經是武松一個非常重要的武器,而武松在面對老虎的時候,老虎的兇猛與力氣將哨棒打成兩段,可是就憑借著打斷的哨棒,武松還是繼續打虎,最終在面對老虎的時候赤手空拳的打死老虎。這一點看得出,武松這個人物形象,在打虎的時候,并不是輕而易舉地將老虎打死,而是經歷了一個生死拼搏的過程,在這一個過程里面,武松面對老虎的時候內心膽怯以及最終把老虎打死,整個過程由眾多的細節組成,而這樣的一個過程里面可以看出,如同具備畫面感,是非常生動地將武松這個人物的勇猛,以及其充滿智慧的打斗過程展現出來。由此可見,在《水滸傳》小說里面,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還體現在這種細節的細膩刻畫,對于整個故事細節線索的勾勒,尤其是首尾之間的呼應,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塑造方式。
四、結束語
《水滸傳》這一部小說是中國古典文學小說里面非常經典的著作,在這一部章回體的小說里面,無論是對英雄人物的刻畫,還是對故事情節的鋪陳,都展現出了深厚的文學功力。從《水滸傳》對武松這一人物形象的刻畫中可以看出,武松這個人物是有血有肉的,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需要通過眾多的細節,以及對于人物內心世界矛盾的展現來實現的。所以對于《水滸傳》的人物刻畫與塑造藝術而言,細節與矛盾是其經典的人物塑造方式,而且這些文學塑造方式仍然是在當代的文學發展當中有著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戚琦.淺析《水滸傳》中的武松形象[J].群文天地,2012(A06):160-160.
[2]謝虹光,霍慧玲.金圣嘆小說理論發微[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3):82-83.
[3]武傳陽.史傳傳統對中國古典小說的雙向“塑造”[J].時代經貿,2012(16):13-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