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多媒體演示輔助工具正以其獨特的魅力逐步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地理板圖教學具有講畫同步的獨特優(yōu)勢,將知識分解成小點進行教學,使教學更加靈活多樣,這是多媒體課件替代不了的。但是,如何積極響應素質教育要求,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將傳統(tǒng)的板圖教學與多媒體演示更好地適配交融,更好地為地理課堂教學服務是每一位地理教師需要接受的一個新的課題與挑戰(zhàn)。本文筆者認為應該從下面幾點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板圖;多媒體
板圖運用是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開發(fā)智力,鍛煉能力,加深對知識的印象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地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將板圖與多媒體課件有效結合,充分發(fā)揮板圖與多媒體相結合的多種教學功能,圍繞教材精心設計,合理剪裁,使板圖教學與多媒體演示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形象語言,成為達到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
一、 將板圖教學與多媒體演示相結合,使一些難懂的知識簡單易懂
在教學中,板圖、板畫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繪圖功底和嫻熟的技巧,而且有些知識板圖教學會耗費大量時間,在有限的黑板上是很難將其充分展示出來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相關教學任務的重任。如果結合多媒體技術加以輔助,不僅能突破這些難點,還能充分發(fā)揮地圖在地理學科中的價值,使其達到圖文相統(tǒng)一之效。經過多媒體課件處理后的地理圖片、聲音以及圖形、視頻等使一些知識更形象生動地呈現出來,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受到刺激,利于學生最大限度地汲取地理信息和地理知識,更能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研究學習興趣。此外,還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地球的運動”一節(jié)中,地球自轉、公轉的性質及產生的現象等是探討的重難點,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動畫加以模擬、局部放大、過程演示等,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地觀看地球的公轉軌道(是美麗的橢圓),公轉時地軸和軌道面成66.5°夾角,公轉到春分、夏至以及秋分、冬至時,太陽分別直射在赤道、北回歸線以及赤道和南回歸線上等原理,直觀演示使這些難懂的理論知識理解記憶起來更容易,教學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單純的板圖教學是很難收到這樣的效果的,因此,兩者結合輔助教學效果更佳。
二、 要結合教學內容和要求,科學地設計出填繪的內容與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各種象征符號和形象符號,圈和點及線條、示意圖法和動態(tài)圖法迅速畫出板圖板畫,要保證圖簡略明確且爽目美觀,為提高知識的生動形象,可借助多媒體加以演示,將傳統(tǒng)的板圖教學與多媒體演示相結合,使所授內容迅速準確,且富于表現性。教師繪圖時需要注意做到色彩鮮明,美觀醒目,要用筆簡練,線條要清晰有力,其輕重與濃淡都應該以后排學生能看清為準。另外,注意畫圖的時間不要過長,待畫圖完畢后,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演示,再配以相關的語言提示,使學生更加形象地去理解教學內容。為學生探究知識創(chuàng)造了一種自然、輕松的學習氛圍。
三、 利用板圖板畫與多媒體更有利于強化重點、突破難點
板圖板畫能夠使一些地理知識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使知識簡明、形象且便于記憶。使學生從紛繁的地理現象中抓住知識的本質,揭示地理知識的規(guī)律和因果關系。用圖像說明原理,能夠提高理論知識的透明度,還能夠降低難度。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邊講邊畫,使各地理要素分層次凸現在黑板上,再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更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使地理教學由簡到繁、由淺到深、由局部到整體符合解決疑難問題的規(guī)律。使一些零散的地理知識依附在地圖上,這樣學生對其的記憶才會更加牢固,深奧的原理可借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指導,加深理解。例如,在探討“世界的海陸”分布內容時,大洲與大洋的相對位置是學習的重點,針對這一重點,教師可一邊畫圖一邊講解,讓學生都能夠從圖中觀察每個大洲周圍有哪些大洋,大洋的周圍有哪些大洲等,再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演示,使抽象難懂的知識簡單易行。這樣,同學們也就很容易記住了大洲大洋的相對位置。
四、 板圖教學可結合多媒體教學,化抽象為形象
地理教材中很多知識如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來較為抽象,板圖教學與多媒體演示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將抽象的地理概念與規(guī)律更具體形象地呈現出來。一些地理知識涉及的地理事物形成的知識較多,這些知識適合用形象的示意圖加以演示。比如,氣候教學中的難點是“鋒面與天氣的變化關系”,大部分學生是很難把握鋒面與天氣的時空變化的。故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假若僅用一般的PPT加以演示指導,效果甚微。如若結合傳統(tǒng)的板圖教學加以輔助,則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冷鋒天氣系統(tǒng)”的相關點時,教師就可以先在黑板上畫出鋒面圖,讓學生跟著一起畫,教師邊畫邊講再輔以語言描述,在畫圖的過程中將氣團、鋒面、鋒線以及降水區(qū)域和天氣現象等相關的基礎知識做鋪墊,先讓學生對鋒面和天氣的基本常識有一定的了解。緊接著,再輔以多媒體課件加以演示,變抽象內容為直觀生動,從而使板圖教學與多媒體演示真正成為地理課堂教學的形象語言,成為課堂教學高效率形成的重要載體。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多媒體課件最終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起“輔助”作用,更加直觀地體現課堂教學。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不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制作課件,堆砌大量的地理素材,卻沒有讓學生真正學到地理知識。傳統(tǒng)的板圖板畫教學方式是不能丟棄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簡單易行,形象生動。教師只要將板圖與多媒體課件有機結合在一起指導學生學習,多讓學生去畫圖,識圖,形成高效的地理課堂的同時,為學生今后繼續(xù)探究地理知識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宏偉.淺談多媒體教學在地理課堂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22).
[2]孫語桐.多媒體技術與板圖板畫在地理課堂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08).
[3]郭華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轉變地理學習方式的探討[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9,(29).
[4]常華鋒.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94-95.
作者簡介:
安娜,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endprint